
如何命制升学考试数学试卷-教育研究.docx
5页如何命制升学考试数学试卷 >> 【摘要】命制升学考试数学试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命题历程、命题的五个基本原则、试卷命制的八个步骤、试题命制的十五个视角等方面研究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的命制,以提升命题组命题制卷技术水平 【关键词】命题历程 命题基本原则 试卷命制的步骤 试题命制的视角 >> 一、试卷命制历程 1.命题历程简述 先确定命题专家,为了保持命题的稳定性,一般命题组核心成员几年才换一次再通知命题专家集中,封闭命题约一个月之后审题专家进点审题,A卷定稿,并命制B卷(备用卷)最后,静候升学考试,考后放回 2.命题的基本原则 (1)遵循课标和考纲要求,体现公平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者选题的依据考纲要求是参与升学考试的命题者命题的规则[1]遵循课标与考纲要求,合理选择考察内容与素材,有利于保证试题的公平性 (2)紧扣教材,重视基础教材是升学考试试题的发源地大部分升学考试试题源自教材例题、习题的改编[2]紧扣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学习 (3)突出能力,有效区分,利于选拔要求试题立意新颖、突出能力,不为题海战术开方便之门有效區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高低立显,利于人才的选拔。
(4)控制难度,评价有效要求试题界定明确,符合升学考试难度人人有得,各展其能,让评价有效 (5)贴近生活,有时代感试题源于生活,有生活气息,体现时代感,接地气 3.试卷命制的步骤 (1)绘制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包括考察内容、知识点、能级要求、与教材的联系、题型分值、预估难度系数等 (2)编拟试题试题编拟的类型,可分为“原创”与“剽窃”升学考试既是学业水平考试,又是选拔考试,且更侧重对基础的考察因此,升学考试的试题“剽窃”居多,极少“原创”有区分度的问题要求“原创”原创题要求有独创性、新的发现,往往是从教材的一小点,出发,进行深入思考、联想、拓展、猜想、证明、推广而得到的试题“剽窃”,包括“剽窃”数学素材的表现形式、“剽窃”数学素材涉及的思想仅改变数字、将已有问题组合嫁接、从复杂问题中剥离出子问题、取高等数学研究的特例等试题的编拟方法,均为试题“剽窃”,且属于低级的“剽窃”——“剽窃”数学素材的表现形式命题者应学会高级的“剽窃”——“剽窃”数学素材涉及的思想命题者需要阅读最新的研究进展、高等数学材料、考生使用的教材以及往年升学考试试题,并理解其中的思想在不看素材前提下,把素材涉及的思想以适合考察学生的语言形式、以新的问题背景为载体表现出来。
(3)组题成卷组卷时,要考虑试题的难易度,调整试题的位置 (4)打磨原创题、把关题试题打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3]对原创题、把关题精打细磨,也有利于命题者命题技术水平的提升 (5)制作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要求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相关性好 (6)规范试卷的格式 (7)严格审校审题老师审题、校对、验证,并分析试题的科学性、合理性譬如:从代数问题跨界到几何,借助几何背景命制的试题,需验证其变量范围是否受几何图形的限制[4]验证时,需借助几何画板、Mathematica等软件进行验证,以保证试题的科学性 (8)试卷印刷、装封要求检查印刷是否清楚,保证印刷的清晰度 二、试题命制的视角 数学题的生长就像“树枝”的生长一样一道数学题可以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视角生成若干个不同的问题[5]我们将试题命制的视角归结为以下15个视角: (1)高位视角命制试题命题组有部分命题者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往往对高等数学比较熟悉,常从高位视角审视考点,命制较为新颖的试题 (2)条件不变,追问结论追问原结论的同类要素或深层要素 (3)所求问题不变,追问条件追问原条件的同类要素或深层要素 (4)条件与结论互换。
需注意的是:原命题成立,其否命题未必成立譬如,原命题:“如果一个人不爱你,那么这个人不是我其否命题:“如果一个人爱你,那么这个人是我与原命题的意思“若是我,我爱你”是不同的因此,条件与结论互换后,需验证生成的新命题是否可解 (5)删除条件该法往往会增加分类讨论的情况 (6)弱化条件与加强条件试题通过弱化条件后,会增加分类讨论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试题通过加强条件后,往往会减少讨论的情况,使试题变得简单,适合解题能力中下的学生[6] (7)命题推广与特殊化命题推广可以由具体数字推广到字母,也可以由具体函数推广到抽象函数,还可以由二元推广到多元等特殊化是取命题特例,不断地“退”,“高次”退到“二次”、“一次”,“多元”退到“二元”、“一元”,“高维”退到“低维” (8)多命题重组多个命题重新组合嫁接,生成新问题 (9)从综合题分离出子问题 (10)以终为始,逆向生成从最终要求解的问题或最终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逆向思考,生成新问题 (11)数学语言间的转换从数学语言的角度进行转译,将直接表达转为间接表达,使问题的本质得到隐藏,从而增加试题的难度[7] (12)转换问题表述的语气。
将“恒成立问题”转换成“存在性问题”,或将“求证性问题”转换为“恒成立问题” (13)转换问题的背景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将基本问题几度易稿,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使基本模型、基本条件得到隐藏,借助背景的力量改变问题的难度[8] (14)由静化动,动态生成通过平移、伸缩、旋转变换等手段,将静态问题动态化 (15)多视角综合运用在掌握前述14个视角的基础上,对试题进行更为灵活的编拟编拟过程中,不自觉地从多个视角编拟试题 三、总结 总之,命制升学考试数学试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命题历程、命题的五个基本原则、试卷命制的八个步骤、试题命制的十五个视角等方面研究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的命制,以提升命题组命题制卷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蒋巍.如何评价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的命制[J].中学课程(教师通讯),2017,(03):4. [2]刘蒋巍.明道,优术——中考数学复习己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255-256. [3]刘蒋巍.例谈试题打磨的九种方法[J].文理导航(下旬),2016,(12):98. [4] 刘蒋巍. 例谈高中数学教材试题的衍生——以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命制为例[J]. 文理导航(中旬),2017,(02):18. [5]刘蒋巍. 例谈数学题的生长[J]. 高考,2017,(09):148+150. [6]刘蒋巍.“加强条件”与“弱化条件”——浅谈变式教学的两种方法[J]. 考试周刊,2016,(65):52. [7]刘蒋巍.语言互译,有效转化——浅谈2016年常州中考数学第18题的命制[J]. 科学中国人,2016,(30):293. [8]刘蒋巍.“背景转换法”在变式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教师通讯),2016,(15):30.-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