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剪梅》写作背景.docx
2页一剪梅》写作背景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早期的作品和晚期作品早期作品中 的《一剪梅》是作于秋季关于《一剪梅》,从古到今,很多学者都没有停止对它艺术成就 的评价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先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编辑的《一剪梅》写作背景吧,希 望对大家理解全词有帮助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实在是条极不吉祥的预言,像埃及金字塔里那条法老的 诅咒,“谁要触动了我,谁就不得好死”那样,其应验之灵之准,使得她的一生,那任由沉 浮的际遇,那难以自主的命运,果然脱不开“花自飘零”四字谶语李清照作此词时,正芳龄二十,是与赵明诚婚后的第三年花样年华,新婚燕尔,应 该是女人最好的岁月、然而,正是从这首词开始,被流水不知带往何方的飘零命运,也就开 始了这位才女,其命运不济的一生,其不知所终的结局,既是一个女人的悲剧,也是一个 文人的悲剧,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无辜女诗人的悲剧故事得从1100 年(元符三年)说起,这年正月,哲宗驾崩,赵佶嗣位,是为徽宗这位 在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昏君,一上台,便倒行逆施起来1102年(崇宁元年)夏5 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被藉为“元祐奸党”7 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 ,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顺藤摸瓜,在劫难逃。
7 月乙酉,定案“元祐奸党”17 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9 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 其中,充军广西象郡1103 年(崇宁二年)4 月,毁司马光、吕公著等绘像,及三苏、秦、黄等人文集9 月,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祐奸党碑”党人碑刻309 人,李格非名列第261104 年(崇宁三年)诏御书所书写之奸党,不得在汴梁居住,凡亲属,无论亲疏,遣返 原籍1106 年(崇宁五年)春正月,慧星出西方,太白昼见,沼求直言,方有毁碑之举1108 年(大观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宋徽宗大赦天下,党禁至此稍弛据上海古籍出 版社令李清照集笺注》)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有过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得杀净臣,不得杀读书种子 刻石铭碑,藏于禁中,是否如此,未见正史,不敢断言但赵姓皇帝对待知识分子,在历朝 历代中,尚属礼遇,大体而言,刻薄是有的,残暴还说不上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做官, 做到部长级,国务委员级,副总理级的高层职务,也就只有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 司马光和苏轼等人达到如此官位他们出入宫禁,位列中枢,掌握机要,筹谋决策,真正受 到帝王重用,那才真叫当官,绝不是当摆设,充玩意儿,起花瓶作用的闲差虚位。
有职有权, 有威有势,足够让今天已做官的,想做官的作家,或者诗人,艳羡不已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非等闲人物,以礼部员外郎,拜提点京东刑狱、作为河南、 山东一带的“司法厅长”,“警察总监”,官也做得不算小的所以,平心而论,混账如赵 佶者,尽管修理文人,不遗余力,通过“党人案”,大搞宋朝的政治运动,倒没有开过杀戒, 没有砍人脑袋,总算不违祖宗规矩不过,他先打“元祐奸党”,后打“元符奸党”,雷厉 风行,严惩不贷,斗争从严,处理也从严.充军发配,妻离子散,打得大河上下,京师内外, 杀气腾腾,鬼哭狼嚎,也是蛮恐怖的北宋白神宗变法以来,到徽宗的“双打”,知识分子就不停地被“翻烧饼”,烙了这 面再烙那面,烤焦这边,再烤那边,今天把这拨打下去,明天把那拨抬上来,后天,给打下 来的这拨昭:写,再后天,又将抬上来的那拨打下去这过程,正是李格非所受到免官、下 放、复职、再谪的政治遭遇他在哲宗朝元祐年间,因蜀党被起用,到了徽宗朝崇宁年间洛 党抬头,又遭被打下去的噩运可是,“元祐党人”都是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是有才气的文人,而对立面“元符党人”, 几乎无一不是小人知识分子的本性,土可杀而不可辱,辱比杀更能挫折识文断字之辈。
宋 徽宗这种铭刻在石板上的“元佑奸党碑”,可以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比西 方的耻辱柱,不知早了多少年?当代历次政治运动中,出现过的大字报、戴高帽、批斗会、 “喷气式”,追本溯源,都是借鉴宋徽宗的这一手现在已经找不到李格非到广西以后的情况资料,但他女儿却因为是奸党的亲属,在开 封的日子,不怎么好过第一,她不能不挂念谪放远方的老爹;第二,她不能不犯愁自己要 被遣送的命运株连一说,虽然出自秦朝,但是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无不奉为圭臬宋朝, 不可能有“可以教育好子女”的“给出路”政策,但不可能没有以蔡京为首的“双打办公室”, 以高俅领衔的“清查奸党工作组”在中国,只要一搞运动,整人者,层出不穷,告密者, 纷纷出笼,检举者,望风捕影,打小报告者,如影随形,立刻就是小人辈出,奸佞纷呈,恶 狗满村,爬虫遍地的兴旺景象一个诗词写得如此出色,人品生得如此出众的女诗人,能逃 脱得掉这么多“业余警察”的眼睛吗?我真为当代那些受到无微不至呵护的美女作家额手称庆,她们幸亏没有生在宋朝,而 托福生在有如此众多好色之徒的中国当今文坛,才有这份好运气的幸好,李清照的先生赵明诚很爱她,是她在那不堪屈辱的日子里,惟一的精神支柱。
这位在大学“读研”或者“考博”的丈夫,既没有跟她真离婚或假离婚以划清界限,也没有 立时三刻大义灭亲把她扫地出门,而是四处求情,辗转托人,送礼请客,以求宽容,挨一天 算一天,尽量拖延着不走实际上,赵明诚完全可以求他的父亲赵挺之,这位官至尚书左丞除中书侍郎,相当于 副首相的高级干部,只消说一句话,谁敢拿他的儿媳怎样然而,此人很不是东西,“炙手 可热心可寒”,就是李清照对这位长辈的评价赵挺之不会为“双打分子”的子女李清照缓颊的,一方面是亲不亲,路线分;另一方面 便是一种阴暗心理了此人几乎诌不出几句像点样子的诗词,很生闷气,这和当年江青死整 20 世纪 30 年代文化人一样,对他的儿媳,有妒火中烧的文人情结啊!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外部因素,李清照相当不是滋味,才有这首前景渺茫,后果难料的 《一剪梅》明人王世贞评说此词:“可谓憔悴支离矣”(《弁州山人词评》)这四字评语, 可谓大奇只有笛中人,过来人,才能作此等语因为其父王仔,藏有《清明上河图》,严 东楼想要,王仔不敢不给,但又舍不得,只好搞了一份赝品送去谁知被人揭发,由此忤怒 严嵩,便找了别的藉口,将他关进大牢王世贞营救无计,眼看其父瘦毙狱中这种相类似 的感受,从时代背景这个大的角度,来忖度李清照写作时的心态,是说到了点子上的。
《一剪梅》写作背景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