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40块热水驱井组挖潜效果研究.doc
5页齐40块热水驱井组挖潜效果研究【摘要】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后期,蒸汽窜流及 超覆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齐40块对实验区进行了转 热水驱实验,在热水驱中期面对开发中的矛盾,经过综合分 析,采取了一系列的挖潜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关键词】稠油开采 热水驱 水汽交替驱替间歇注水 齐40块注蒸汽开发后转热水驱不但能够起到对油藏续热,而且 能够充分利用底层中的残余热,增大纵向波及系数,提高稠 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1基本概况齐40块蒸汽驱转热水驱井组于齐40块中部,齐40-8-22 断层南侧目前有11个热水驱井组,注水层位莲II,油层 中深:924m,有效厚度:32.2m,总面积0. 33km2,地质储量 219X104to 2009年9月先导区转热水驱3个,含油面积0. 1 畑2,地质储量84X104to 2011年3月扩大区转热水驱6个, 含油面积0. 177 km2 ,地质储量107X104t65井组转热 水驱2个井组,含油面积0.05 km2 ,地质储量28X104t, 共11个井组热水驱井组构造为较为简单的单斜构造,地层由北西向 南东向倾斜,其中西部地层相对绞缓,地层倾角5 -7 o东部地层相对较陡,地层倾角8 -13 ;纵向沉积为复合韵律。
储层物性为:油层连通性好,连通系数为0.84,孔隙度: 32%,渗透率:2. 1 nm2o莲II油层压力系数0. 996,原始油 层压力9. 2mPa地温梯度3. 27C/m,原始油层温度39. 2 CO 原始含油饱和度70%,转驱前含油饱和度57%O2井组开发效果分析2. 1开采特点一三场变化从整体温度场变化情况来看:转驱后整体温度有所下 降,但构造低部位温度明显提高,证明热水驱较蒸汽驱相比, 低部位受效比较明显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由53%上升 到 57%O从各阶段压力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9年10月8-新 27、9-新26、9-新027三个井组转热水驱后,热水主要沿东 部低构造部位驱替2011年3月八井组转水驱后,整体上压 力值分部较以前均匀,低压力井获得一定的提升,但局部存 在受效较差区域2.2注入量变化从注水量变化来看,转水驱以来注水量偏高,而相应的 注采比为1. 1, 2011年12月后注水量趋于平稳,稳定在 2. 9X104to3蒸汽驱转热水驱挖潜效果3.1采取大泵增排措施,改善井组开采状况上半年热水驱井组共实施换大泵措施4井次,日产液增 加74t,日产油比较稳定以8-261C3井为例。
该井同时受 两口注水井9-新26、8-新27的影响,目前日注水223to供 液充足,具有一定的潜力因此该井于2012年3月换70 泵开井后,日产液由15t上升到57t,日产油变化不明显, 井口温度由48 C上升到75Co3.2采取上调冲次提液措施,改善井组开采状况上半年热水驱井组共实施提液9井次,日增液38t,日 增油5t提液效果明显的7-30井该井开采层位:莲花 同时受注水井7-029和注汽井6-K030两口井的作用,供液 充足,因此4月11日冲次由3. 4次上调至4. 7次,油井产 液量由22t上升到38t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3.3长停井复产,效果显著8-25于2月18日开井复产,开采层位为莲花,关井前 持续高温不能正常生产,于2011年4月关井,该井主要受 长注井8-K262影响,长注井于2011年3月日注汽量由150t/ d下调为100t/d后至今,分析认为具备开井条件,有一定的 潜力,开井后,目前日产液17t,日产油5t,已累计增油705t,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4措施挖潜效果分析自2011年8月开始产量趋于平稳,2012年初整体产量 呈上升趋势日产液由年初的929t 升到1059t;产油量由 年初的51t上升到70t。
因此釆取检泵、增排、上提冲次、 长停井复产等综合提液措施,有效提高了井组的产量,累增 油2300t,取得了良好的措施效果井组油汽比由2011年底0. 05提高到目前的0.07;采注比由的1. 1提高到目前的1.4o3.5蒸汽驱转热水驱效果分析从整体上蒸汽驱转热水驱的效果,以八井组为例,八井 组2011年3月转热水驱,2011年底产油量出现小幅回升, 说明热水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若继续蒸汽驱必然会导致高 温气窜、关井等情况的发生热水驱产油量较预测蒸汽驱的 日产油26t上升到43t,高温井由蒸汽驱阶段的26.7%下降 到13. 8%,转水驱以来热水驱井组实现累增油0. 9X104to4下步潜力分析及调整方向4. 1下步潜力分析4. 1.1完善井组的注水井网9-新027于2011年10月停注,该井组目前共有生产井 8 口,注水井停注后由于生产井先后采取了检泵、上调冲次 等提液措施,井组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井组内8-027、10-027、 9-更27先后因供液原因关井4. 1. 2优化水驱三井组注水井的注水参数由于水驱三井组内的8-新27、9-新26的注水量偏高, 导致井组含水达到95%以上目前两口井实注水量223t与方 案相比日超注37t。
4. 1. 3优化注水方式优点:在注采平衡的情况下,可维持一定的地层压力和 温度;利用热水连续的冲刷油层底部剩余油,从而得到持续 的产能;缺点:注入量大,目前热水驱井组已处于突破阶段,大 量的热水会延原蒸汽腔通道进入井筒,导致注入的热水未得 到有效利用,进而导致高含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