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章-科学共同体(共8页).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211759066
  • 上传时间:2021-1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37.0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科学共同体:分层与奖励主要内容1、科学共同体与范式共同体(COMMUNITY)定义:通常译为“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指若干社会群体(民族、家庭等)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等)聚集在某一区域里,形成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定义:英国学者坡兰依,1942年,“科学的自主性”:把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以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库恩、普赖斯、默顿……库恩,1960S-70S,《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他们由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结合在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认识的主体:科学家个人——科学家集体科学研究尽管是由个人进行得,而科学知识本质上是集团的产物,如不考虑创造这种知识的集团特殊性,那就无法理解知识的特有效能,也无法理解它的发展方式从这一点说,我的书是属于社会学的,但也决不允许这个问题离开认识论通过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把科学的认识论方面与社会学方面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使科学社会学发生了重要变化。

      科学共同体的特点:由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家组成共同体的组成是分层次的:学科、专业、方向、研究领域……专业一致是根本的基础:专业教育相同、对专业问题的看法相似有共同的社会关系:师承关系、共同参加学术会议、共同培养接班人、阅读相似的文献、交流与合作……有共同的范式范式(PARADIGM):有20多种不同的提法主要是指科学的认识标准以及科学活动世界观:兔子变成狐狸?科学成果、概念、原理、方法实验程序、实验仪器学科模式、活动规则、行为方式一种科学的传统前范式阶段:观点林立、众说纷纭同一领域的科学家没有共同信念,没有公认的学科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没有主导的理论学说同一领域科学家无法相互协作、相互交流,从而形成不了共同体18世纪电学:有多少电学实验家就有多少对电的不同认识,直到富兰克林、库伦、伏打等才统一确定了正电、负电、电流、电力、库仑定律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为电学研究提供了共同的范式常规科学阶段:某一范式对一定时期的科学研究确立了支配的地位时,科学发展进入常规阶段科学家主要从事说明、完善、捍卫范式的研究,不再发明新理论判定重大事实:使事实更精确化理论与事实更加相符;理论的细化、形式化、完美化科学发展进入高度累积的阶段。

      后范式阶段:反常的情况不断出现,难以用常规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既不能排除,也不能童话微粒说不能解释光的衍射现象反常影响到范式的基本原则时,常规科学陷入危机之中科学共同体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意见和声音,理论修改越来越缺乏一致意见新理论、新方法、新标准开始建立,旧的范式逐渐瓦解新范式的出现:往往由学科领域里的新手提出标新立异的额观点,常常遭到旧范式的抵制——“一种新的科学真理并不是靠他的反对者信服,并且使他们同情而胜利的,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反对者已经死了,而在成长的新的一代是熟悉它的拼命、长命?)可能同时出现多个新的范式,相互之间形成竞争,最后或者统一、或者生存,形成几个科学共同体——产生不同的学派新的范式经受住挑战,解决新的问题,包容旧的范式的内容,最后获得胜利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粘合剂”范式为共同体的成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信念范式给出了新理论、方法的标准,成为共同体的进入门槛范式为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提供了共同语言;为共同体下一代培养提供了内容标准;为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起点的平台,推进科学持续发展范式使得科学共同体独立于外部,其自主性得以保护:各领域学术论文、会议外界、外行无法参与2、科学共同体的形式2-1 学派、无形学院学派(SCHOOL):是科学家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性联合,往往由一代甚至几代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技能的科学家团结在一个或者几个科学大师周围,在某一研究方向上进行创造性的科研工作。

      日心说、地心说;水成论、火成论、突变论;微粒说、波动说;燃素说、氧化说等学派形成的条件以共同的范式为基础:学派是不同范式在竞争中的科学社会组织的表现形式当科学理论内部显现危机时,不同学派的出现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扩展了理论领域和理论方法以学术权威为核心:学术权威为学派范式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根本性贡献1)与传统理论、观点、方法有明显的区别;(2)贡献是奠基性的,在此新方向上后来者可以有大量值得探讨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学术团体——学派以学派创始人为核心的创新集体:学派内部有结构,学术权威为核心,周围有追随者、合作者、拥护者师生关系是学派的基本结构形成学术圈层:(1)核心是学派大师、领袖;(2)学派大师直接领导下的科学家、学生;(3)在学派基地外,但认同学派的观点和范式学派的功能:培育科学新生长点的基地:学派是新思想的孵化器、庇护所——伽罗瓦的群论、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学派为新理论提供了生存空间,造成适宜的学术小气候学派成员相互激励、交流,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可与传统学派抗衡是培养新一代科学家的摇篮:“大科学家是大科学家挑选和培养出来的在研究风格和研究方法上的影响——隐性知识,“渔”非鱼也。

      卢瑟福指导过的科学家有11人获得诺贝尔奖,波尔手下有7人获奖美国1901-1972年间,92位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48)其导师也是诺奖获得者名师——高徒不同学派的存在是科学发展的组织保障:不同学派的出现为科学发展创造了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为不同的学术观点提供了发表的机会;保障了学术研究的自由学派领袖和学派风格:卢瑟福:独立思考、首创精神、个性(博士生)波尔:“哥本哈根精神”,高度的智力追求、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快乐的乐天主义10年内吸引了17个国家的63位科学家到所访问,7人获得诺奖,5人回国后创立新学派学派领袖的阻碍作用:马太效应科学学派的特征:(1)科学带头人——大科学家;(2)科学带头人的教育技能,鉴定才能的能力;(3)特殊的科学气氛;(4)科学带头人的崇高品质,个人感召力;(5)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首创力;(6)研究方法与解释现象的观点;(7)学生与科学带头人的经常交往与密切联系;(8)存在大批有才能的学生;(9)课题的统一;(10)独特的思维方式;(11)具有新奇的科学思想;(12)创立新的科学方向无形学院(INVISIBLE COLLEGE)17世纪波义耳,“看不见的学院”(自发的、非正式的科学团体)。

      普赖斯,将“无形学院”概念从科学史移植到科学社会学,认为科学共同体中有两类组织,一是正式的、有组织的科学家集团,一是非正式的、非组织化的科学家群体,后者主要通过科学交流、信息网络连接在一起,被称为无形学院默顿:“从社会学意义上,可以把”无形学院”解释为地理上分散的科学家集簇,这些科学家处在较大的科学共同体中,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在认识上的相互作用比其他科学家的相互影响更加频繁克兰,“社会圈子”,重视科学中心的非正式社会组织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现代科学知识发展的两种反向趋势:高度专门化:走向封闭性,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困难接受外部的学术思想: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走向开放——开放性的表现即是无形学院无形学院特征:具有共同的专业研究领域;具有趋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倾向;地域上存在空间跨度;社会结构社会是松散的、非正式的;科学家之间主要通过信息媒介、交流网络来沟通,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通过无形学院网络更容易了解研究前沿(正式系统往往有滞后效应)无形学院与科学交流:普赖斯:无形学院是科学家(作为信息传递者)通过信息交流形成的看不见的集体无形学院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另一种社会形态,其重要指标是:无形学院有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科学交流的信息网络。

      科学家只进入正式的科学交流网络是不够的:学生要与导师打成一片……外在形式:2-2 学会、研究所、大学学会:科学共同体最为广泛的社会外在组织形式基本覆盖各国的科学共同体成员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各种学会常常是各国政府领导科学事业的思想库和咨询库3、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分层定义:分层的概念源于地质学,在地质剖面中可以看到地质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性状,形成若干岩层分层即是根据地质学知识对岩层进行鉴定以判定生成年代的过程社会分层定义:由于社会成员之间有差异,可以根据差一丝程度把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等级,形成社会的等级结构处于不同等级低位上的社会成员就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层次社会分层:就是对人类进行分类,根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人们在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不同位置,从而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不同的阶层社会分层的标准:根据人的自然属性:年龄,性别,种族,肤色等根据人的社会属性:地位、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权力、声望、行业、单位等科学界的社会分层:金字塔型:极少数人在最高层,绝大多数人处于中下层附近,甚至下层部分也呈现出金字塔状的内部分层结构一般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要远大于科学界中的上层人士在整个科学家总数的比例。

      社会:机会方法多科学:自古华山一条道一些实例(建议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即可):学术职称:(1) 同一单位学术职称与学术水平有相对较好的相关性11111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 高声望单位容易被承认;光环效应(3) 受年龄、资历影响较大高级职称更多属于年长者,而不是完全由于其学术贡献(4) 年轻人破格:需要更多的学术成果——任人唯才学术声望(知名度)(1) 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承认,是科学家们自愿做出,受非科学因素影响小2) 科学家发表论文数及被引证次数是知名度的经验测量指标——科学家论文生产率的逆二次幂规律(洛特卡定律)发表N篇论文作者的人数与1/N平方成正比例:相应于发表1篇论文的100位作者,2-25,3-11——高水平科学家的论文被大量引用,大多数论文被忽略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平均被引用97次,一般科学家为6次,相差16倍学术背景(1) 名师出高徒约有一半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导师也是以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导师:费米父子得奖: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波尔父子母女得奖:居里夫人、女儿(2) 名师真的出高徒? 大国手门下出不了大国手,师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3) 著名机构的优势积累,倍增效应诺贝尔奖获得者55%从5所大学毕业,院士有一半是从5所大学毕业的:哈弗、哥伦比亚、伯克利、霍普金斯、普林斯顿4、科学的奖励制度科学的奖励制度:优先权近300年的科学史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关于科学发现和发明的优先权争论17世纪,伽利略:《对巴兰德-卡帕的诽谤和欺诈的答辩》:认为卡帕的几何图形和军用罗盘的发明实际上是从他那里拿去的《试金者》:驳斥4个对手,格拉西-望远镜,舍钠-太阳黑子,乡下人(让-塔德)-许多发现,西蒙-迈尔-木星卫星17世纪,牛顿与胡克、光学、天体力学领域与莱布尼兹,微积分发明(利用皇家学会会长权利终止相关调查委员会工作)胡克与惠更斯,螺旋弹簧天平的发明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