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位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大奖.docx
5页52位科学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大奖10月25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庆功厅内“科星”璀 璨,52位中国科学家荣获何梁何利基金三大类科技奖项作为 1994年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金求堀、何添、利国伟 共同捐资设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一一何梁何利基金在我国 科技界享有盛誉正如出席颁奖大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张宝文所言:“何梁何利基金为我国社会力量重奖科技人才开了 先河,20多年来,这项善举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 要作用,为弘扬创新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彭士禄、黄旭华获得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共设有三大类奖项,其中以“科学与技术成就 奖”为最高奖项今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这一 最高大奖被授予两位为国之重器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一 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和黄旭华彭士禄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也是我国核潜艇和核电站事 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在核潜艇方面,他担任核潜艇第 一任总设计师在核电站方面,他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一一秦 山一期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组织引进大亚湾核电站,指挥自 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一一秦山二期核电站,为我 国核电技术跻身世界第一阵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黄旭华是我国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专家,为我国第一代核潜 艇的从无到有、第二代核潜艇的跨越发展和第三代核潜艇的探索 赶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O他主持制定了一代核潜艇与核动力协调 总体方案;主持完成一代艇现代化改装;主持开展二代艇预研工 作;作为战略科学家,为我国未来核潜艇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 装备的持续创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颁奖大会上,91岁的黄旭华激动地说:“这份荣誉不仅 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核潜艇研制团队! ”因身体原因未能出 席的彭士禄也托女儿彭洁转达了自己的感言:“核潜艇的研制成 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努力、艰苦奋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这项荣誉和成绩更属于核潜艇 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事业人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评价, 这两位老专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致同龄,数十年做隐姓埋名 人,干惊天动地事,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核潜艇和核电事 业,为国之重器一一核潜艇和重大能源战略一一核电站作出了彪 炳史册的卓越贡献,其思想、理念、风范和业绩为我们树立了新 时代的楷模50位“进步奖”“创新奖”得主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颁奖大会上,来自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唐志永研 究员等34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教授陈小武等16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朱 丽兰认为,从整体来说,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下,在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脱颖而出的这50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科技成果丰硕、创新业绩喜人, 都有一张十分亮丽的成绩单他们是我国优秀科技人才、战略科 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缩影朱丽兰分析,这50位获奖者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整体体现出 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国防科技领域重大成果彰显大国实力例如,长征七号 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基 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出三是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例 如,环保型阻燃热塑性树脂关键技术的突破,从根本上扭转了国 外相关产品的垄断局面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突出例如, 集成电路非易失存储器的研究和开发,改变了我国集成电路高端 产品研发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五是医学药学领域群英荟萃 竞争激烈今年从100多名被提名人中脱颖而出的10名获奖科 学家均是我国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此外,今年获奖科学家中,香港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内地与 香港合作成果喜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在聚集诱导发光前 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开创了由我国 香港科学家引领、多国科学家竞相跟进的崭新领域。
今年奖项推荐和提名人数再创新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今年年初,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向国内外有效提 名人共发出提名推荐书2200多份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到推荐材 料683份,有效被提名人627人,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科学 与技术创新奖”,今年推荐材料和有效被提名人均突破200,双 双刷新历史纪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何梁何利科技奖的权威 性、影响力及其在科技人员心目中的分量与日俱增这也对我们 进一步做好评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朱丽兰说基金评选委员会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中青年人才和海归人 才成创新主要力量今年获奖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年龄40 岁,平均年龄为56岁,50岁以下的约占13.5%, 50〜60岁的约 占71.2%, 60岁以上的约占15.3%,获奖人员年龄梯次和结构更 加优化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9.2%,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 人员巳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今年获奖科学家科学论文、发明专利等业绩良好科学与 技术进步奖” 34位获奖人,发表论文5804篇,人均170.7篇;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16位获奖人,发表论文784篇,人均49 篇,与去年基本持平在授权发明专利方面,今年52位获奖科 学家,拥有专利1653项,人均31. 7项,比去年人均专利数提高 13. l%o朱丽兰表示,23年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已经奖 励我国科学家超过1000人,以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我国科技 界及社会各界享有盛誉,在海外及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可谓影响 力大,含金量高。
基金欢迎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提名和参评, 未来将进一步科学评价,优中选优,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