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貌复习重点(DOC 27页).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87071906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4.5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貌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概念1.地貌:指地球表面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塑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2.地貌学: 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3.海拔: 指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大地水准面,即我国海拔的起算面4.高差: 两个地点海拔之差,高差是表示地势起伏大小的指标5.起伏高度: 指山脊(顶)与其顺坡向到最近的大河(流域面积大于500km2或到最近、较宽的(宽度大于5km)平原或谷地的交接点的高差6.平原: 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7.台地: 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10°)和 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8.丘陵: 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其高差一般小于200m9山地: 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500m、高差大于200m10.内营力: 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11.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二、掌握用基本地貌形态分类指标划分地貌类型的方法①平原(Plain)是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 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②台地(Platform)是指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于10°)和 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台坡高差小于100m的一般划为低台地;大于100—200m的划为高台地③山地是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般大于500m、高差大于200m一般采用双指标划分山地类型: 海拔 起伏高度低山 500—1000m 小起伏 <500m中山 1000—3500m 中起伏 500—1000m高山 3500—5000m 大起伏 1000—2500m极高山 >5000m 极大起伏 >2500m 三、分析地貌的成因地貌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同时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地貌。

      从地貌的长期发育史看,内力在地表变化过程中通常都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的作用,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海洋盆地,从而增大地势起伏而外力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蚀低,低地填高,从而减小地势起伏,且在此过程小塑造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四、掌握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形态、地貌成因、地貌演变过程、地貌空间分布规律五、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和现状(一)古代地貌知识的积累公元前3世纪《禹贡》、公元5 世纪《水经注》、11世纪《梦溪笔谈》和17世纪《徐霞客游记》等典籍均有记载二).近代地貌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代表有1841年的苏里尔河流纵剖面缓曲线概念;1840、1877年吉尔伯特河流动力调整保持均衡的概念2、经典地貌学理论形成阶段代表有1879年鲍威尔侵蚀基准面概念、1884-1932年戴威斯侵蚀循环理论三).新地貌学和部门地貌学纵深发展阶段. 以均衡概念研究地貌演化模式;地形与时间的关系;地貌过程频率、机制与模型;地貌突变与地貌临界等六、理解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二)改变降水量的分布格局 (三)促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四)形成自然界的地域分异 (五)影响土地类型的变化第二章 构造地貌一、概念1.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3.火山地貌: ①火山口:深部岩浆上涌喷流至地面的出口②火山锥: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的锥体锥形火山、盾形火山、低平火山和火山坑、寄生火山堆)4.断层三角面: 断层崖受横向沟谷的切割,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三角面5.倒置地形: 指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致的现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6.褶断山: 先经历了古生代板块碰撞,形成褶皱构造;在中、新生代又发生了板内块断构造运动,从而形成褶皱块断山7.单面山: 单面山是形成于岩层倾角较小的(倾角<40°)单斜构造上的地貌,其两坡不对称,前坡(逆倾坡)短而陡,后坡(顺倾坡)长而缓8.大洋中脊: 洋脊是纵贯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达8万Km洋脊高2000—3000m, 宽1000—2000km洋脊顶部是洋脊裂谷,洋脊裂谷被转换断层切割.9.顺地形: 是指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相一致的现象,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10.逆地貌: 是指地形起伏和构造起伏不一致的现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二、按规模可将构造地貌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它们主要包括哪些地貌类型? 构造地貌分级: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 包括大陆与海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 包括山地、高原与平原、盆地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 包括断裂地貌(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谷、掀斜山)和褶皱地貌(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穹窿山地)三、陆地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和成因类型特征成因山地多层地貌特征,山地河谷有多级河流,河流阶地夷平面山地大多是第三纪晚期以来构造抬升运动和强烈侵蚀切割的产物高原局部地方可堆积松散沉积物,厚度往往不大,有起伏显著地边缘山地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过程中因外营力侵蚀切割微弱而形成海拔高、地势起伏和缓的地形.平原(1)堆积层厚度大,地面平坦(2)地面起伏稍大,上有残丘分布,没有堆积层或很薄(1)由碎屑物堆积而成(2)由高地夷平而成四、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成因类型形态成因单斜地貌单面山岩层倾角较小,两坡不对称,前坡(逆倾坡)短而陡,后坡(顺倾坡)长而缓。

      猪背脊岩层倾角较大前后坡的坡度都较陡,坡长也基本相等,因而两坡基本对称方山是由水平岩层构成的、顶平如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地岩层受力弯曲变形背斜地貌成山岩层受力弯曲变形向斜地貌成谷岩层受力弯曲变形穹窿地貌台地 结晶单斜山 环形单斜山 外围高地地下岩浆或塑性岩盐向上挤入盖层,以及其他原因使盖层拱曲而成的穹隆构造五、试述单面山和猪背脊的异同(1)单面山是形成于岩层倾角较小的(倾角<40°)单斜构造上的地貌,其两坡不对称,前坡(逆倾坡)短而陡,后坡(顺倾坡)长而缓(2)猪背脊是形成于岩层倾角较大的(倾角>40°)单斜构造上的地貌,其前后坡的坡度都较陡,坡长也基本相等,因而两坡基本对称主要是从岩层倾角和两坡的对称情况来比较)六、倒置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背斜轴部岩性较软弱,抗蚀能力差,或背斜轴部张性裂隙发育,促成背斜轴部的侵蚀形成谷地向斜轴部岩性坚硬,抗蚀能力强,地形相对高起成山,而相邻的背斜抗蚀能力弱,地势降低成谷所以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七、试述断层崖与断层线崖的异同断层崖是指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断层运动所致。

      演变:断层崖 断层三角面 侵蚀地形断层线崖是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的陡崖,无断层运动八、简述褶皱构造地区水系的特征及其发育特征:长方格水系发育:河流与岩层倾斜方向一致为顺向河;顺岩层走向平行的为次成河;成直角状汇入次成河的且流向与岩层相反为逆向河,一致则为再顺向河九、锥形火山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形成:中、酸性岩浆的猛烈中心式喷发,岩浆被抛向空中经冷却下落堆积而形成火山锥特征:通常有较大的坡度(可达30°~35°),成斜层状火山碎屑物组成,有时夹有少量熔岩流堆积层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一、概念1.风化作用: 指在地表常温常压环境中,使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2.物理风化: 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3.化学风化: 指位于地表的岩石矿物在水、大气、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氧化、溶解、水解、水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因而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甚至形成新的矿物,破坏了原来岩石的结构,使岩石疏松甚至逐渐变成松散的土层,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4.热力风化: 指岩石因其内部热应力作用而产生的机械破碎5.融冻风化: 是在寒冷地区,因气温变化于0℃上下,岩石裂隙或空隙中的水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岩石崩解破碎。

      6风化壳: 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7.重力地貌: 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或整体沿坡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8.块体运动: 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称为块体运动9.稳定系数: 抗滑阻力与下滑力的比值10.内摩擦角:下滑力刚好等于最大摩擦阻力时的坡角为物体与坡面的内摩擦角11.滑坡: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12.崩塌: 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落现象,在被脚处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13.倒石堆: 崩落下来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二、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有哪些类型?其原理是什么?形成的风化产物是什么?物理风化 类型:(1)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2)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3)热力风化 (4)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原理:使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

      风化产物:崩解成碎屑的岩石,化学成分不改变化学风化 类型:(1) 溶解作用 (2) 水解作用 (3)水化作用 (4)碳酸盐化作用(5) 氧化作用 (6)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原理:使岩石矿物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风化产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岩石,甚至形成新的矿物,破坏了原来岩石的结构,使岩石疏松甚至逐渐变成松散的土层三、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有哪些?可以将风化壳自上而下分为哪几层?因素:气候、岩性、构造、地貌和发育时间等 分层:土壤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及新鲜未风化带的岩层四、分析风化壳的发育阶段1、物理风化阶段——岩屑型风化壳岩石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崩解破碎,形成岩屑型风化壳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1)化学风化早期阶段——富钙阶段(2)化学风化中期阶段(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叫富硅铝阶段(3)化学风化晚期阶段(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也叫富铁铝阶段五、分析气候、地貌、岩性、构造和时间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1)气候:是控制岩石风化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