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255840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14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   内容提要: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回答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诘难虽然这个诘难早在约30年前就提出来了,但马克思主义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反批判,仍然是片面的,这些反批判丢失了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功能上的一个重要维度:没有把劳动价值论把握为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工具针对斯蒂德曼的批评,本文提出: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像他所理解的那样具有单向的、决定论的性质;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被用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条件和结果之间的不确定的联系针对霍奇逊的观点,本文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多样性、“自然选择”等演化经济学所探讨的主题并不是无关的马克思想要做的,是通过劳动价值论说明技术与经济的协同演化  关键词:市场价值 斯蒂德曼 鲁宾 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孟捷,1967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本文由下述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斯蒂德曼在斯拉法理论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诘难;第二部分回顾了马克思的两种市场价值理论,介绍了鲁宾对市场价值理论的阐释,并对鲁宾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批判;第三部分从价值确定的动态性着眼阐释了市场价值理论以及市场价值与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结论里提出,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斯蒂德曼所理解的那样具有单向的、决定论的性质,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只能在理论上通过价值概念来把握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被用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条件和结果之间的不确定的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斯蒂德曼对劳动价值论的诘难  20世纪的百年,劳动价值论经历了两次关于“转形问题”的争论一位以德语写作的经济学家冯·鲍特基维茨发起了第一场争论,在他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提出来的、由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是不彻底的,在马克思那里,只有“产出”的价值被转形为生产价格,“投入”仍然是以价值来衡量的不过,冯·鲍特基维茨为克服马克思的缺陷而提出来的解决方案,仍然是以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劳动价值论对他来说还是默认的前提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斯蒂德曼在斯拉法理论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更具颠覆性的批判他以《资本论》第1卷为依据,在那里,马克思对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2页按照斯蒂德曼对这段话的解释,作为转形出发点的价值体系是由各部门中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和实际工资所决定的,只要给定一套关于这种技术条件的物量数据和实际工资率,就能计算出相应的价值量;另一方面,在斯拉法的理论中,给定一套生产的技术条件和实际工资率,还可以直接得出一个生产价格体系因此,斯蒂德曼提出,像马克思那样由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和实际工资出发得出一套价值体系,再由该价值体系经过“转形”得出一套生产价格体系的做法,完全是不必要的迂回,用斯蒂德曼的话说,“‘转形问题’是一个虚幻的、无中生有的问题”既然马克思的各种劳动量完全是以物质形式表现的实际工资和生产条件的衍生物,而这些物质的量本身足以决定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决定来说,劳动时间量是没有意义的注:斯蒂德曼:《按照斯拉法的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2、42页  斯蒂德曼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一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少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批判斯蒂德曼,另一方面却接受了他的理论前提,即他对生产的技术条件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的解释,这样一来,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在对斯蒂德曼的批判中,就局限于指责对手没有恰当地理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特殊性。

      注:从这个角度对斯蒂德曼所做的有代表性的批判,可参见B.Rowthorn,Capitalism,Conflict and Inflation,London,Laurence and Wishart,ch.1,1980.)在我们看来,这类批判并没有真正驳倒斯蒂德曼如果我们认可他对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单向的、决定论式的解释,斯蒂德曼的全部推论就绝非错误,至多是在分析上失之片面  斯蒂德曼对劳动价值论的批评,促使我们反思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并在全面考察马克思的文本的基础上以一种不同于斯蒂德曼的方式解释这种关系在此,有必要把本文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在我们看来,在一个部门起调节作用的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是不能脱离价值概念被预先给定的,相反,价值概念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用来把握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谢克曾提出了与此类似的观点针对斯蒂德曼提出的生产的物量数据(physical production data)同时决定价值和生产价格的观点,谢克反问道:  “什么决定生产的物量条件呢?在马克思那里,答案是清楚的:这便是劳动过程。

      正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劳动的实际支出,把‘投入’变成了‘产出’,并且仅当劳动顺利地完成,我们才能有‘生产的物量数据’此外,如果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会物化在使用价值的形式上无论投入和产出都是体现为使用价值形式的物化价值,我们可以说,在实际过程中,是价值决定了生产的物量数据注:A.Shaikh,Neo-Ricardian Economics-A Wealth of Algebra,A Poverty of Theory.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4,no.2,1982,pp.71-72.)  遗憾的是,在谢克那里,这些重要的观点事实上并没有得到进一步论证,他没有意识到,要论证这一点,还必须重建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这正是我们在本文中为自己提出的任务  二、对马克思市场价值理论的不同解释  (一)马克思的两种市场价值理论  在《资本论》里,特别是在第3卷第10章,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至少两种市场价值的理论第一种理论可以称作“由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决定的市场价值理论”,譬如,在第3卷第10章马克思说,“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99页这个规定与第1卷开篇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是相一致的按照这个观点,商品的供求条件的变化对市场价值的确定没有重大的影响,只是造成市场价格围绕市场价值这个中心而波动  第二种理论可以称作“由供求条件决定的市场价值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条件的变化,对市场价值的确定有直接的影响在第1卷第3章讨论货币和商品的形式变换W-G-W的时候,马克思就已经谈到了这个理论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5-126页在《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理论,并在地租篇中,提出了著名的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7页  上述这两种关于市场价值的观点显然是有区别的,马克思本人并没有恰当地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这为日后旷日持久的争论播下了种子历史上围绕市场价值理论的争论,最早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德国和苏联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维埃经济学家鲁宾(I.I.Rubin)的著作反映了这场争论,鲁宾对争论双方的立场做了这样的概括:“社会必要劳动的‘经济学’概念在于,……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生产率(它表现为在给定的平均技术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所必须的劳动量),而且取决于社会需要或需求。

      这个概念的反对者(即那些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技术’决定的人)则反对道,需求的变化,如果没有伴随着生产率和生产技术的变化,只能带来市场价格对市场价值的暂时的偏离,而不会给平均价格带来长期的永久的变化,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价值本身的变化注:I.I.Rubin,Essays on Marx's Theory of Value.Detroit:Black and Red,1972,p.185.)  此后,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一直存在着这两种对立的态度,而且,后一种态度可以说在传统上具有更大的影响日本学者伊藤诚(Makoto Itoh)曾恰当地指出了个中原因之所在:“如果供给和需求的比率决定市场价值的水平,那么价值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内含的抽象劳动量所决定这一点,就会受到损害,而且这样做类似于边际主义以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的理论为了避免这一立场,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在传统上偏爱马克思对市场价值的第一种定义,把市场价值理解为由生产一种给定商品在技术上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注:M.Itoh,Value and Crisis.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80,p.84.)  斯蒂德曼的观点,正是建立在第一种定义的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部门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给定的,市场价值就是一个可确定的量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便根据这种解释,市场价值也并不是预先给定的,这是因为市场价值不是在惟一一种给定的技术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一个既定的部门内存在着技术和生产率不同的企业,它们各自所生产的商品有着不同的个别价值,这些个别价值还要通过市场竞争转化为市场价值  尽管在《资本论》里留下了多处关于第二种市场价值理论的提示(在下文中,“市场价值的第二种理论”和鲁宾所谓“市场价值的经济概念”是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的),在集中讨论市场价值的第3卷第10章,马克思却主要按照第一种理论的方向发展了市场价值理论为了便于讨论,马克思把每个生产部门的企业分为三类,即在高于平均生产条件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企业,在平均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企业,以及在低于平均生产条件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企业由哪种生产条件决定市场价值,取决于在三种条件下生产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并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供求条件的对比譬如,如果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多数,市场价值就由最好的技术条件来调节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此时中等或劣等生产条件调节市场价值,那么拥有最好生产条件的企业就会获得超额利润,其产量会大量扩张(按照假设,这类企业的数量在部门中也占据着多数),并导致市场出现过度需求,使市场价格与生产率高的企业的价值相适应。

      类似的推论也适用于相反的情形,即中等或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鲁宾以及后来的罗斯多尔斯基主张在这个意义上解释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罗斯多尔斯基说:“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市场价值只能在由三种生产类型中的某一种所决定的生产条件(从而也是由个别价值决定)的限度内运动而且,“如果由于市场的变动,大多数商品按照高于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出售,或者相反,按照低于在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的价值出售,市场价格就会在实际上偏离市场价值注:罗斯多尔斯基:《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2-105页  按照这个解释,供求因素对市场价值的影响被局限在一个限度内,也就是说,供求可以使市场价值在最坏或最好的生产条件间变动,但只要超出这个范围,供求就只影响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的偏离这种偏离被看作是由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所引起的,而市场价值的确定预先假定了正常的供求形势,假定了在三种技术条件之一居主导地位下而形成的市场均衡鲁宾认为,马克思严格区分了下述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生产率最高的那一类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多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