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doc
4页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一般来说,通晓格律诗要具备两种修养: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杜甫《春望》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
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②五律首句平起入韵式(五言b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凄凉宝剑篇,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羁泊欲穷年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黄叶仍风雨,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青楼自管弦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新知遭薄俗,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旧好隔良缘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心断新丰酒,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销愁斗几千?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李商隐《风雨》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二字“泊”,第五句第四字“薄”,第六句第三字“隔”,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凄凉宝剑篇”的原型句式“平平仄仄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前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羁”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黄”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心”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李商隐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③五律首句平起不入韵式(五言b2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莲动下渔舟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随意春芳歇,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王维《山居秋暝》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
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④五律首句仄起入韵式(五言a2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戍鼓断人行,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边秋一雁声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露从今夜白,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月是故乡明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有弟皆分散,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无家问死生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寄书长不达,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况乃未休兵。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杜甫《月夜忆舍弟》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二句第三字“一”,第三句第五字“白”,第七句第五字“达”,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以“戍鼓断人行”的原型句式“仄仄仄平平”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