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党政党课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学习弘扬红岩精神PPT演示课件.pptx
27页主讲人: XXX 时间:20XX.XX,目录,1.什么是红岩精神?,2.红岩村,3.红岩人物,4.红色之旅,5.红岩诗歌,6.红岩小说简介,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红岩精神,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红岩村,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到国民党统治区中心同国民党最高当局谈判,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底,周恩来以中共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抵达重庆,次年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1945年12月率领中共代表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八年抗战中,周恩来大多数时间在重庆领导中国南部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及港澳等海外地区中组织的工作,在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团结了大量的朋友,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
红岩人物,周恩来(1898-1976),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兼党务研究室主任1944年随林伯渠到重庆,参与国共谈判并协助董必武工作,同年11月任南方局重庆工作委员会书记抗日胜利后,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与周恩来同为中共谈判代表随后为中共出席旧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共中央南方(重庆)局副书记1946年4月8由渝返延汇报工作,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遇难红岩人物,王若飞(1896-1946),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人中共创始人之一抗战时期是中共驻武汉和重庆的代表、新华日报董事会董事、历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并先后兼任南方局统委书记和宣传部长1945年4月,董必武以中国解放区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宪章成立大会同年12月,任南方局(重庆局)书记,并为中共出席旧政协代表团代表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职红岩人物,董必武(1886-1975),刘伯承,1892年生,重庆开县人。
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红岩人物,刘伯承,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江竹筠,江竹筠(1920-1949)女,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后经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 1947 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万县组织下川武装起义 1948年1月,彭咏梧不幸牺牲,她谢绝了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进报事件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与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钧、唐篡陶、黄绍辉、李明辉、黄玉清、陈继贤、雷震一起转押渣滓洞看守所。
徐远举和张界多次对她进行拷问,使用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红岩人物,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红色之旅,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 1949年11月27日,军统特务对关押在此的革命者进行大屠杀,仅20人脱险白公馆,红色之旅,渣滓洞,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将白公馆的政治犯全部迁于此关押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1947年4月曾一度关闭,同年12月又重新关人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关人最多时达三百余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松林坡位于白公馆看守所后山,因松树遍布而得名抗战期间,为避暑和防空袭,戴笠在此为蒋介石修建了别墅群但蒋很少来此,主要是戴笠自己使用此处的文物遗址有戴公祠、戴笠会客室、戴笠警卫室、停车场、罗世文车耀先烈士之墓、松林坡刑场大尸坑红色之旅,松林坡,重庆解放前夕,这里曾是集中营里屠杀革命者的刑场,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西安事变发动者杨虎城将军、西北文化日报总编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均在此殉难在11月27日和29日的大屠杀中,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和市区新世界看守所的革命者有近五十人被杀害于此该处现有杨虎城将军纪念灵堂、张学良、杨虎城狱中生涯展览、宋绮云一家、高扬旗帜济苍生罗世文、车耀先事迹展览及烈士诗文碑林红色之旅,烈士墓原,烈士墓原为“中美合作所”特警班大礼堂,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在溃逃时将其炸毁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前后殉难的三百多烈士遗骸合葬于原废墟上,1955年修建了烈士墓园和烈士纪念碑,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这里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由重庆市千百万少年儿童集资和政府拨款修建的大型群雕浩气长存落成,取代原来的烈士纪念碑。
群雕用红色花岗石修成,高10.5米、21.4米,分为“宁关不屈”、“前仆后继”、“坐穿牢底”、“迎接曙光”四个面采用“中心塔柱式”结构,基座下是一座圆形纪念厅,四根擎天壁柱矗立大厅中央,梁柱上镌刻着牺牲在集中营里的312位烈士英名,环墙是主题为血与火的洗礼壁画红岩诗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红岩诗歌,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红岩诗歌,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红岩小说简介,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红岩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 -1967年) 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狱中坚持斗争,拒绝其兄罗广文(蒋介石嫡系,国民党第15兵团司令)的保释,宁愿坐牢,也不写悔过书,和难友一起秘密制作五星红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策反看守杨钦典,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等职,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二工作,是红岩小说主创人之一1967年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罗广斌,红岩作者简介,杨益言(1925- 2017)四川武胜县人; 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
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先后任科长、办公室主任、常委等职196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四川省重庆文联专业作家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0年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杨益言,“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红岩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