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长乐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思维拓展题(附答案).docx
15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2021年10月17日,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100年前,中国某古人类遗址被发现,引起世界关注;以下图片反映了该古人类体质和生产工具等信息;据此判断该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 人教版七上历史教材的第1、2、3课,课题分别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的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由此得出这个时期的历史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B.中华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3、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描述的古代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春秋争霸D.中央集权制4、 下面图片体现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是( )A.会意B.形声C.指事D.象形5、 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个灵感来源于制造这种彩陶的(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6、 下图是浙江省舟山市衢山岛风电场,54台风电机组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使用清洁能源,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的举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7、 将下列金属钱币序号与相关朝代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开元通宝 ②半两钱 ③五铢钱a.西汉 b.秦朝 c.唐朝A.①—c ②—b ③—aB.①—b ②—c ③—aC.①—c ②—a ③—bD.①—a ②—b ③—c8、 汉高祖刘邦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汉高祖这番话〔 〕A.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杰出人才B.说明刘邦非常谦虚C.说明刘邦很注意表扬他的部下D.说明刘邦善于用人9、 学习历史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需要掌握正确年代换算方法;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建立于( )A.公元前2世纪初期B.公元前2世纪末期C.公元前3世纪初期D.公元前3世纪末期10、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一政策的实施A.巩固了中央集权B.加强了对地方的思想控制C.减轻了农民负担D.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1、 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A.武帝一统B.光武中兴C.高祖之治D.休养生息12、 汉朝的贾谊《过秦论》用精彩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他描述的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A.刘邦B.陈胜、吴广C.项羽D.管仲13、 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叙述出处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后汉书·献常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式常纪》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引军北还;《资治通鉴》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14、 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司马炎称帝15、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这里的“他”是指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宋文帝16、 假如小史要了解北朝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她可以阅读( )A.《本草纲目》B.《水经注》C.《大明历》D.《齐民要术》17、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实行盐铁官营D.建立郡县制18、 牛自古以来是勤劳的象征,《吕氏春秋·重已》记有:“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姿所以之顺也;”下图是春秋晚期带有鼻环的祭祀青铜器牛尊,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A.春秋时牛的主要用途是祭祀B.春秋时牛是最尊贵的动物C.春秋时牛形青铜器都是酒器D.春秋时牛已经被驯服19、 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现于云南元谋县B.使用打制石器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D.具有贫贱差别20、 某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表里出现的是( )①官渡之战 ②卫温到达夷州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称帝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摘自《中国通史》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况出其主要措施;〔3〕结合所学,依次写出材料三中①②代表的官职,并根据材料三写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材料二: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汉】贾谊《过秦论》材料三: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材料四:据史书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他于哪一年完成了“扫六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北部边隅采取了哪一措施?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两点即可)〔4〕材料四中记载的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地位?23、 农业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诗歌述农业】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材料二 【工具推农业】【发展源农业】材料三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为本,吏关桑;减赋税,三十一;”【技术促农业】材料四 2020年11月2日,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著作纳农业】材料五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诗歌中种植"栗"这种农作物的远古农耕居民;〔2〕材料二中的工具是什么农具?〔3〕根据材料三分析,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4〕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有了哪些进步?〔5〕材料五的这一著作的作者是谁?24、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主要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B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写出B处属于哪一方面内容?该事件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一点即可)〔3〕材料三韩非子的观点属于战国时期哪一学派?25、 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史记·殷本纪》〔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大中国、大中华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材料四材料五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全国的条件有哪些?〔3〕材料四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根据材料五图示指出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重要制度?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哪种地方行政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