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线条的审美特点.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99057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2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线条的审美特点    侯莉(吉林市老干部大学 吉林 吉林 132011)Reference: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经过多年的演变,已成为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中国绘画语言不断创新,线条语言形成了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独特的艺术风格所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线条的认识是搞好审美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线条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等特点进行探讨,以更好的把握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对大众审美进行提升 Keys:古代人物绘画;线条;审美;发展J522.1 :A :1007-0125(2014)12-0225-01中国古代人物绘画是培养我们审美能力、滋养人们心灵所不可缺少的营养,根据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的自身规律,绘画要最终实现其审美育人的目的多年来,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一脉相承,这些凝聚着画家们卓越智慧、灿烂辉煌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财富,我们即要保护更要传承其中线条是中国绘画造型的主要手段和达意的表现形式,所以要发扬和传承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必须从线条的审美特点研究开始,这对中国绘画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线条的韵律美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线条是一种高度概括、形象简练、表现丰富的艺术语言,具有相当生动的韵律美韵律是线条运动变化而生成的自然、和谐的一种美感,主要特点是即变化又统一的和谐美线条的韵律美是笔法的综合运用,这种能力是对生活的提炼,线条只有以生活物象为客观依据,才能脱离概念,具有新鲜的活力线条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生命支撑,在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无穷的活力、审美效能和强大的表现力不但给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色彩塑造提供了创造的依据,也是画家个性和情感抒发的手段当作者的客观认知与主观情感交融之后,则达到了超越表象与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早在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龙凤仕女图》人物造型简洁,具有装饰意味的线条稚拙有力;东晋时期顾恺之吸收了书法的营养,他的人物线条圆润挺秀、细若游丝,被益为“春蚕吐丝”;唐代,画家开始注重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绘,线条的表现力更强了从而线也就具有了高度概括的独特表现能力,并成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最基本的技法表征从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成为后世画家传诵的典范,更赋予线条具韵律的艺术风格二、线条的节奏美节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线条的变化因素中国古代人物画以线造型舍弃了光源和明暗,直接表现人物的形,并通过线条表现人物的精神特征,骨法用笔表现艺术形象,既直接造型又师法造化。

      线条既有具象形式的造型美,也有抽象形式的写神美,正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传”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线条同时具有形式美和抽象美,并同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密切相关,也和中国的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性能分不开,即“书画同源”在我们对古代人物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通过用笔使线条产生粗细、干湿、浓淡、虚实、曲直、疏密、轻重、徐疾、枯润、刚柔等变化,做到了用线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同时形成了线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也体现出线本身的审美价值和丰富内涵所以中国画的特点是“借物抒情”“以线传神”,是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描写,来表达人的主观的情感与意念也就是的载体上不但表现着对象本身的质与形,最重要的是也溶进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线条的发展与演变表现着画家对美的追求与表达三、线条的情感美中国人物画线条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艺术殿堂独具体系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人物画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措转折,刚柔相济。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人物中包含着前人对客观自然的哲学理念,沉淀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智慧中国古代人物画线条的本身就具有相当独立的形式美,它历经千年的锤炼,使线本身的表现变化万千,中国古代人物画代表着中国文化与传统,是中国文化赋予了中国绘画不朽的生命,如果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艺术也就不复存在所以,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的线始终保持着它的表现力与艺术张力,它不单纯是一种绘画形式语言,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中国绘画中的线也会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出现更丰富多彩的发展和变化,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定律所以,提高艺术修养,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是搞好中国绘画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必要途径Reference:[1]张超.中国美术文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2]唐玉琴.徐进.艺术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邱振亮.中国美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作者简介:侯莉(1971-),女,吉林市人,鲁迅美术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现为吉林市老干部大学教务处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