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中医诊疗规范.doc
3页1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诊疗规范一、 概述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是指妊娠期由细菌引起(主要是大肠杆菌)膀胱和尿道炎症,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之子淋、妊娠小便淋痛的范畴二、中医辨证标准(一) 中医辨证分型1.阴虚津亏型:妊娠期间,小便频数,淋漓涩痛,量少色黄,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颧赤唇红,舌红,台少或无苔,脉细滑而数2.心火偏亢型:妊娠期间,小便频数,艰涩而痛,尿量少,色深黄,面赤心烦,甚者口舌生疮舌红,苔少,脉细滑数3.下焦湿热型:妊娠期间,突感小便频急,尿色黄赤,艰涩不利,灼热刺痛,甚或腰痛,口苦咽干,渴喜冷饮,胸闷食少,面色黄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二)中医鉴别诊断1.转胞:虽可出现小便困难或淋漓而下,但无灼热疼痛、尿急、发热等症,肾区无疼痛,尿液检查可鉴别2.孕痈:可有右下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但尿液检查常无异常 三 、西医诊断 (一) 临床诊断(1)症状:妊娠期突然或缓慢发生尿痛、尿频和尿急,以排尿终末为著,严重者可伴有血尿及全身不适、发热、腰痛等2)体征:急性尿道炎者,尿道口红肿,边缘外翻,表面覆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3)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显著增加(>5 个/高倍镜) ,红细胞也可增加,尿蛋白微量(10 5/ml。
尿涂片镜检细菌,观察 10 个视野,平均有 1 个以上细菌者为阳性 二 ) 鉴别诊断1.上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盂肾炎):具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腰痛以及肾区叩击痛,白细胞计数升高及核左移,血沉加快,脓尿明显,尿抗体包括细菌检查阳性,膀胱无菌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经治愈后已复发或经单一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经治疗后仍有肾功能不全,X 线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22.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累及膀胱各肌层的慢性炎症,其特点是粘膜充血和微小的浅表溃疡,初起时间歇发作,逐渐转为持续性,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剧痛,行走时加重,向尿道、直肠、阴道、腹股沟及外阴部放射,尿频程度不一,很似急性膀胱炎,有时伴有血尿,但尿中脓细胞很少,尿培养多无细菌生长3.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常以尿频为主,但多次尿培养不能发现致病菌,膀胱和尿道也多无炎症反应,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尿中白细胞、红细胞增加也不明显四 、 治疗(一) 一般处理注意卫生,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二) 中医治疗1.中药辨证治疗①阴虚津亏型: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 10g 黄柏 10g 熟地黄 30g 山茱萸(制)8g牡丹皮 6g 山药 8g 茯苓 10g 泽泻 10g用法: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②心火偏亢型: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方药:导赤清心汤加减生地 15g 茯神 10g 木通 6g 麦冬 15g丹皮 10g 竹叶 6g 灯心 10g 莲子心 6g益元散(滑石、甘草以 6:1 比例)14g用法: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③下焦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润燥通淋方药:加味五淋散加减栀子 15g 茯神 10g 当归 6g 白芍 15g黄芩 10g 甘草 6g 生地 15g 泽泻 6g车前子 10g 木通 6g 滑石 10g3用法: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2.中成药辨证使用①知柏地黄丸每日 2 次,每次 9 克;②宁泌泰每日 3 次,每次 3 片;③清淋颗粒 10g,口服,日 3 次(三)西医治疗1.卧床休息,左右轮换侧卧。
多饮水,每天保持尿量 2000ml以上2.抗生素治疗:可选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啶、头孢三嗪等对青霉素类过敏者可选用呋喃呾啶3.对症处理:对严重尿痛频急者,可用阿托品五、辅助检查(1)血、尿、便常规化验2)心、肝、肾功能检查3)B 超检查4)尿细菌培养六、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小便恢复正常,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阴性 2 好转:症状及小便涩痛改善,尿常规检查改善 3 未愈:症状及尿常规检查无变化七、出院医嘱1. 调养、护理;畅情志、避风寒、适劳逸;2.注意孕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八、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本病的辨证中重点了解尿频、尿痛的情况,其病程的长短、反复发作的情况等可作为辨别虚实的依据,尚须结合其他兼症、舌脉综合分析,才能确定证型和具体治法治疗大法以清润为主,不宜过于通利,以免损伤胎元必予通利者,应佐以固肾安胎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