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反讽之管窥.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5043867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反讽之管窥[摘要]情景反讽与语词反讽是反讽的两种最基本类型,而以往研 究的焦点仅限于语词反讽,本文从语用特征的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反 讽进行举例,进一步揭示情景反讽这一文学创作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 展开和揭示主题以及抨击社会制度等方面所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关键词]文学作品;情景反讽;语用特征一、 引言反讽(irony),源于希腊文eironeia,意为“佯装、掩饰”,最早是作 为一种修辞手法出现的到了中世纪,反讽叫做“ironia",指运用语言 的技艺,侧重于表层语言与深层意义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迈向了修辞风格 18世纪早期,反讽开始成为一种文学传统进入文学创作领域反讽研究大 多都集中文学和修辞学领域,近年来,语用学、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领 域的学者们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反讽乂被注入了新的血液,成 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二、 情景反讽的界定Grice (1975)认为反讽(irony)是一种特殊的会话含义,它的隐含意义 是通过参考会话准则,从字面意义推断出来的反讽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 事物的"意外性” (unexpectedness)和情景的"不协调性” (incongruousness),根据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言语反讽 (Verbal Irony)、情景反讽(situationalIrony)和浪漫反讽(Irony of popular romance)三种形式。

      言语反讽是叙事文学乃至诗歌创作中一种常 见的言语上的微观修辞技巧;浪漫反讽是作者为始终保持创作主体与客体 (作品人物)之间应有的距离而体现出的真实与艺术虚构、情感投入与理性 反思、客观描写与主观议论等矛盾对立因素的有机结合;情景反讽是“指某种事态的发展违反常情,与一般预料相反,有人称 其为情景的嘲弄(李定坤,1994)情景反讽又被称为结构反讽 (strueturalIrony) 0其相对于言语反讽的微观性而言,更追求一种整体 性效果在表现手法上是文本的主体立意、情节编撰、虚实结构等文体要 素共同孕育的一种内在张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但这种不着痕迹的悖谬 也赋予文体以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如果说言语反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 说话者的反讽意图,那么情景反讽则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反讽意图 并且和小说中的人物有关本文主要从情境反讽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的 反讽艺术三、情景反讽管窥当情境反讽成为贯穿整个小说的基调时,在小说情节结构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意旨的凸显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情景反讽具有逆期待性、含糊性和间接性三种语用特征1逆期待性构成情景反讽最重要的条件当推逆期待性我们对情景反讽的理解不 仅应从语言的角度,还应从心理的角度。

      因情景反讽的理解不仅与语言本 身的运用有关,还与交际者的心理期待有关从语用心理方面看,说话者 旨在给听者造成某种心理上的逆期待感受,听者会很自然的感知某种逆期 待的不匹配,这种感知触发听者对话语的性质产生怀疑;从语言层面看, 心理方面的感知使听者认识到该话语本质上不是对事态的一般描述,而是 对事态的批评性评价或评议所以逆期待性是情景反讽的重要语用特征之O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通过对19世纪末期美国南方的社会背景、 女性地位、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阐释,探讨了小说中的主人公露易丝女性意 识突然觉醒的历史背景,揭示了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漠视 和对白由精神的束缚,剖析了妇女对于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残 酷现实,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 的自由和死亡主题作者提供的是玛拉德太太的丈夫的死讯这样一条线 索,读者利用该线索启动的是一个悲痛,哀伤的场面,但是作者在小说中 是这样描述女主、人公的:“She could see ill the open square before herhouse the tops Of tress that were all aquiver with thenew spring life. " She said it over and over under herbreath: free, free, free!There was a feverish triumphin her eyes, and she carried herself unwittingly like agoddess Of victory.读者读至 II “spring life , free, feverish triumph, goddess of victory"这些词时,他们发现玛拉德太太不但没有深陷在伤痛中不能自 拔,反而从其丈夫的死讯中得到解脱和希望,这就与读者事先的假设不符, 读者不得不对自己的推理加以修正,加入新的语境信息再作推理,构建出 玛拉德太太全新生活的图式,当她丈夫平安归来,依据常识我们推测玛拉 德太太将会恢复以前的生活,不料小说的结局竟然是玛拉德太太因心脏病 突发而香销玉殒。

      这样,现有的情景与我们的心理期待又一次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推测作者的交际意图,不仅限于对女主人公的同 情,我们可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一男权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妇女 处于社会的底层,毫无自由和权利可言作者真正的交际意图是鼓励女性 寻求自由和解放2 含糊性(vagueness)作者在描述故事中运用情景反讽,目的是为了通过显现 (ostensiveness)引起读者的注意,显现触发了一定的认知环境根据关 联理论,认知环境是指交际时物理环境和认知能力的函数交际双方可共 享认知环境,但是对这种环境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因为人与人之间 的物理环境、认知结构、记忆能力和注意状态都不可能绝对相同,所以在 同一语境中做出的假设也不可能绝对相同作者或说话人实际上通过作品 这个中介与读者或听者进行交际,他们的交际意图和读者或听者的识别之 间肯定存在距离,因而使情景反讽的含糊性成为一种必然《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幽默风趣、辛辣讽刺、 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 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二苏比曾几次惹是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 可他总是“背运气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 “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

      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 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乂辛酸不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 该抓的时候偏抓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例如:Soapy felt a hand laid On his arm, He lookedquickly around into the broad face of a policeman,“What are you doing her asked the officer, "Nothing,"said Soapy.“Then come along,n said the policeman."Three months On the Island. " said LheMagistrate in the Police Court the next morning,读《警察与赞美诗》之后,即使是处于同一时代的读者由于各自的百 科知识、文化背景、记忆能力以及视角的不同等原因,不同读者对该作品 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有些读者可能只停留在对苏比愚蠢行为的嘲弄上, 有些读者则会结合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推想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对这 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抨击。

      3 间接性(indirectness)Searle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通过间接表达方式实现其交际 意图的,也可以说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间接关系,即所谓间接言 语行为作者或说话人在作品中并不直接表明对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的看 法,而是借助情景反讽来讲述故事,并将其真正的意图隐含其中,希望读 者或听者能够根据其文字表达的字面意义来推断出作者的真正的写作意 图,这就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行为,因此间接性是情景反讽的又一语用特征《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马克?吐 温在小说中成功运用情景反讽,体现小说反对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两个主 题,并揭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盛行的黑人农奴制度和种族歧视的荒谬性 小说中的情景反讽与哈克的少年身份和体现超验主义的浪漫主义色彩象 征“自然”的密西西比河有关,从而使该小说的情节拓展和人物的心理活 动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的悬念,也为小说平添了幽默和喜剧色彩与此同 时,情景反讽在小说中的成功运用间接凸显了当时美国南方白人所谓“文 明”社会宣扬的虚伪道德价值观念与小说主人公遭遇的现实社会实际面貌 之间的巨大反差Some think old Rinn done it himself •••But beforenight they changed around and judged it was done byrunaway nigger named Jim。

      " 从逻辑上人们判断杀死哈克的事情是哈克的父亲“老芬头”所为,因 为他存在着图财害命的动机,但是人们很快改变他们的判断,把这件事情 归咎于一个在逃的黑奴吉姆所为读者根据哈克即在这一陈述的当场便可 知哈克没有被害,这是通过哈克的叙述展示的,而后面人们把谋杀的嫌疑 很快转嫁到黑奴杰姆身上,显然是出于作者讽刺的意图它属于情景反讽,而这种情景反讽的逻辑推理的背后是马克?吐温着力表现的种族主义歧视 主题四、结语情景反讽是文学作品中的普遍现象,在表现小说的主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一种特例,情景反讽特定的文学背景中 或凸显荒谬,或辛辣讽刺,或幽默俏皮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要通过情景反讽体会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展开和揭示主题,以及抨击社会 制度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O。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