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语理解与表达讲稿.doc
37页b/a言语理解与表达一、概述(一)测试目标和意义 1、目标:考察对字、词、句、片断、文章的理解和运用 2、意义:——之于申论的概括能力 ——之于数学运算、逻辑判断、定义判断 例如:兄弟甲和乙年龄之和63岁 → X+Y=63当甲的年龄为乙的年龄一半的时候 ?X=乙当时的年龄是甲现在的年龄 →?(二)题型、题量、时间1、国考:40题,35分钟=2100秒,52.5秒/1题 (1)选词填空20题≦45秒/1题(2)片断阅读20题 = 60秒/1题2、江苏省考:15题,60秒/1题近几年涉及的题型—— 选词填空、文字排序、片段阅读、文章阅读 过去还有——定义理解、病句判断、长句理解等例如:我们大家并不是不认为他的积极建议不是不无道理的 2010年—— A、B类:片段阅读10题、文章阅读5题C类:选词填空5题 片段阅读5题 文章阅读5题 2011年,按20题准备二、选词填空(一)填什么1、同义词、近义词2、关联词3、成语(二)注意事项、角度1、片断或句子整体的意思决定选择;2、前后文的意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_____,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持续性 B.轻重缓急 C.孰轻孰重 D.先后次序【解析】B本题要求考生结合语境辨析词语根据“目前着重解决……特别是……”,可知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有主次之分,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知识点与规律小结】文段选自《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专题分组讨论会》1、可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人类社会的持续性由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三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2、轻重缓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3、孰轻孰重:哪个轻哪个重?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3、句意逻辑上通顺与否4、词的角度: 意义、色彩、语法例题1: 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 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例题2:据说泰山是古代名匠鲁班的弟子,天资聪颖,心灵手巧,干活总是 ,但往往耽误了鲁班的事,于是惹恼了鲁班,被撵出了“班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 B.别出心裁 C.尽善尽美 D.任劳任怨三、片段(文章)阅读(一)片段的构成1、观点(论点)+ 材料(论据) 总+分;分+总;总+分+总例题1(总+分):水吸到气管、肺里面去方令人发呛,如果只在人的鼻子里装点水而没让他吸进去,他也不会发呛大象就是一个例证如果你细心一点观察,会发现大象在饮水时是先用鼻子吸一点水(并没有吸到月市里去),然后抬起头来,把鼻子里的水放到嘴巴里去喝在此过程中,它只是把鼻子作为吸水的工具,而并没有把鼻子当成饮水的器官 这段话要论证这样一种观点: A.你必须细心一点观察 B.大象的鼻子是取水的工具 C.大象喜欢用鼻子吸一点水放到嘴里去喝 D.水吸到气管、肺里面去才会发呛2、并列式 有几层并列的意思构成,通常的提问是概括主旨(中心、作者的意图)例题:去工作而不要以挣钱为目的;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生活就像这世界是天堂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A.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B.生活需要多一些想象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D.做事情不要有太强的目的性(二)关于阅读1、观点(论点),材料(论据)2、首句 + 尾句例题:英国科学家指出,在南极上空,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在过去40年中下降了大约8公里。
在欧洲上空,也得出了类似的观察结论科学家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大气层可能会继续收缩在21世纪,预计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数倍,这会使太空边界缩小20公里,使散逸层以上区域的电离层的密度继续变小,正在收缩的大气层至少对卫星会有不可预料的影响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A. 太空边界缩小的幅度会逐渐加大B. 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层继续收缩C. 大气层中的散逸层顶会不断下降D. 正在收缩的大气层对卫星的影响不可预料3、主句;主句:主语+谓语+宾语 从句;主句:定语+状语+补语 尽管……但是…… 因为……所以…… 在……情况下,除……之外,4、关键词(1)实词——中心词(要概括)例题: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把他笔下的人物描绘得如此雄壮、有力在意大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魁伟强劲、丰满秀美的人体艺术作品时,就会深深地感到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段文字是在谈文艺复兴运动与:A.意大利 B.现代体育 C.人体艺术 D.米开朗基罗(2)关联词5、关于文章阅读——并不太长,几个片段(1)带着问题读(2)注意上下文联系例题1:关于台风预报的准确率,尽管我国这几年在探测设备方面投入较大,数值预报也开始起步,但外国一些发达国家在这两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由于国外的预报员经常换岗,而我们拥有一支认真负责、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预报员队伍,弥补了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方面的不足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A.国外的预报员不如我国的预报员工作认真B.探测设备和数值预报决定了台风预报的准确率 C.台风预报的准确率也受预报员本身情况的影响 D.我国的台风预报准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题2:随着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日益激烈,一个名为“继续前进”的反布什民主派政治团体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政治广告,将布什比作纳粹元首希特勒,引起了共和党和美国犹太团体的愤怒其实这则引起争议的广告只是“继续前进”网站推出的“布什30秒”政治广告大赛的参赛作品之一,而从各方面抨击布什错误施政方针的广告作品竟多达1512则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是: A.布什在日益激烈的总统竞选活动中受到反对派的攻击 B.反布什的美国政?台团体把他比作纳粹元首希特勒 C. 布什错误施政方针受到多达1512则广告作品的抨击 D.对布什的恶意攻击,激起了共和党和美国犹太团体的愤怒(三)注意事项和技巧1、片断整体的意思决定选择用 关键词、短语、最简洁的句子 概括片段的意思 用浓缩法把握整体的意思:是什么——直接找正确答案不是什么——也可以秒杀 区分片段阅读的几种题型: 主旨题、推断题、说明题、细节题 例题1: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时下流行的“待人如己”一样都是充满伦理智慧的“道德黄金律”。
下列说法符合句中观点的是: A.“道德黄金律”指的是孔子所倡导的最高道德观念 B.“道德黄金律”指的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所倡导的道德观念 C.“道德黄金律”古今都有 D.“道德黄金律”是充满伦理智慧的最高道德观念例题2:天文学家指出,三个在可见宇宙边缘的、人们熟悉的星系并非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完全是从超新星爆发后逐渐衰退的余烬中得到能量的 对上句理解正确的是:A.以前人们认为这些星系完全是从超新星爆发后逐渐衰退的余烬中得到能量的 B.以前人们认为这些星系完全不是从超新星爆发后逐渐衰退的余烬中得到能量的 C.现在人们发现这些星系完全是从超新星爆发后逐渐衰退的余烬中得到能量的D.现在人们发现这些星系完全不是从超新星爆发后逐渐衰退的余烬中得到能量的(1)主旨题今天,人们往往以为老虎一直都生活在山上,并不知道它们从平原退出的历史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华南虎彻底退出平原地区之后出现的“调虎离山”、“放虎归山”、“坐山观虎斗”等成语,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误认为老虎是山地物种,并不知道老虎是因为人类活动侵犯而“被逼上山”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澄清人们对老虎生活区域的认识误区 B.描述老虎随人类活动退向山区的历史 C.说明了老虎“被逼上山”的时代背景 D.分析人类活动对老虎生存环境的影响 【解析】A能源价格高并非全是坏事,因为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确保人类以剩下的石油找到更好的新能源,而不是全用到几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使夏天变凉爽的能源需求上实际上,如果我们遵循价格杠杆,甚至无需教育消费者,人人都会做出理智的选择那些价格杠杆不起作用的地方,多是机制本身有问题的地方,改进机制,才能使价格杠杆更有效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改革体制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前提 B.能源的无谓浪费问题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C.提高能源价格有利于合理利用与节约能源 D.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解析】D①价格杠杆自会调节石油的流向←②遵循价格杠杆的意义+③改进机制,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文段的对象词是“价格杠杆”,重在提出价格杠杆对于调节能源流向的作用选项A中的“体制”与文中的“机制”并不等同,且只是③的部分内容表述;选项C表述的内容是价格杠杆的表现。
2)推断题例题:中国很早就有鲛人(jiāo)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关于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神秘传说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解析】D本题属于推断下文题文段中已经涉及A、B、C,引用干宝《搜神记》的记载是考证鲛人的途径之一,引用的内容即是鲛人的神秘传说之一,不少名家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有关鲛人的诗文只有D,文段还没有明确介绍段末句中提到“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所以,作者在下文最有可能主要考证鲛人的真正居处释疑】本题的答案存在争议本文段出自王家康的《海上生明月,何处觅鲛人》选项A实际上包含了B、C、D,有关鲛人的神秘传说、诗文、真正居处都是关于鲛人的考证内容本文段开头的内容一般是承接上文的内容——有关鲛人的诗文,本文段的段末则引出下文的内容,下文的内容会涉及到多方面,但题目给出了限制即“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结合上述解析,我们可以推断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考证鲛人的真正居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