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的悄然转变-安徽省六安市民办学校的启示.docx
7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观的悄然转变安徽省六安市民办学校的启示 洪 涛[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城乡一体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诚然,留守儿童在认知发展、个性塑造、创造性培养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已呈现出自信的一面,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实现自我,从现在起重新认识、研究和培育他们,不失为一种远见和睿智Keys】农村;留守儿童;悄然转变安徽省六安市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较多的地区之一,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较多,本地区的民办学校发展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把子女送到此类学校,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父母更愿意这样做最重要的原因是,留守儿童进入此类学校后,身心成长逐渐走向正轨一、对本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分析认知发展是衡量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尺度,因为认知发展影响着儿童社会化过程,逐渐让儿童意识到自身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孕育其自身向健康人格成长的潜能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教养态度对儿童性格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双亲是采取保护的、非干涉性的、合理的、民主的、宽大的态度,儿童就容易显示出领导能力,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特性。
反之采取拒绝的、干涉的、溺爱的、支配的、独裁的、压迫的态度,儿童就容易表现出适应力差、胆怯、任性执拗、情绪不安等特性…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按照其双亲意愿,采取前一种态度,使得大多数子女已逐渐显露出健康人格已走入校园的留守儿童,尽管在年龄和年级上存在差异,但是相似的际遇和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相近的心理特征所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二、本地区留守儿童的一些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沿海地区所需劳动力又呈增加趋势,更多的儿童踏入留守儿童行列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对这一变化的群体采取相应措施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在留守和流动之间转换,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流动——留守型儿童此类儿童有过他乡生活的经历,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们做事比较细心而且自信,适应能力较强一般在小学四五年级或七年级返回家乡读书第二,固定型留守儿童此类儿童一直在家乡上学,只是为探望父母才短暂地离开家乡他们比较习惯已有的生活方式,循规蹈矩,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第三,-留守——流动——留守型儿童此类儿童在家乡上过几年小学,然后跟随父母辗转就读异乡,终因不能适应异乡生活和学习,又返回家乡。
此类儿童经历较“坎坷”,长期的变迁生活学习方式,使得他们在迥然不同的教育氛围中成长,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各类不同的监护会对留守儿童产生不同影响第一,单亲监护监护人多为母亲,孩子一般能够在母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母爱是慈祥的,父爱是严肃的,孩子极易养成一种柔弱的性格第二,隔代监护监护人多为年龄在50岁以上孩子的祖辈,文化水平总体很低,基本上不具备指导孩子文化课学习和与孩子心灵沟通的能力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监护人,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逆向监护老人,帮助老人渡过困难时期第三,亲朋监护监护人为孩子父母的同龄人,这类监护人有自己的孩子也具有一定教育经验,但对于所监护的孩子,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常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的温馨,甚至会与监护者发生矛盾,一度失去被监护的权利第四,同代监护监护人是哥哥或姐姐,他们年龄较轻,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孩子与他们容易交流,也乐于听从他们的教诲所欠缺的是,监护人教育经验不足,况且生活在信息社会,一旦拥有机会就会外出务工,监护权不够稳定第五,自我监护这类儿童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作为监护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要打理自身的衣食住行,还要学习和照看家园已经发现在此类儿童中有少数自理自立能力都较强的儿童,他们在各方面都做得较出色,是一般留守儿童学习的榜样,但此类儿童最易产生安全隐患。
一言以蔽之,不管是哪类监护人,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应该充分信任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状况第一,农村留守儿童比农村其他儿童拥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究其原因,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其家庭经济条件好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使留守儿童在经济上有更好的条件接受教育;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之后,教育投资的观念也会有所变化,对子女教育更加重视l31第二,初中阶段,留守儿童通常进入两类学校就读一部分留守儿童选择公办学校学习,享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免费读书政策;另一部分留守儿童进入有声望且硬件设施较齐备的民办学校就读,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和住宿费第三,学业成绩与品行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较浓,学习成绩和品行不逊色于非留守儿童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一定变化,少数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都表现为优秀;大多数表现处于中间层次,差强人意;极少数表现较差,辍学现象偶有发生,甚至会走向歧路事实上,上述状况也存在于非留守儿童之中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与品行的差异主要是组内差异,而不是组间差异留守儿童聚集学校剪影。
安徽省六安市某中学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初级中学,拥有比较齐备的硬件和软件办学设施,教学和管理十分规范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在校学生2500人以上,其中六成以上的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充分说明了本地百姓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学校的信任毋庸置疑,留守儿童刚踏入学校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和焦虑,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针对这种情况,该校为留守儿童制订了一套完善的培养措施,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让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之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愿意走进来,更乐于留下来在六安市及其下属乡镇,民办寄宿制学校整体上已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三、新视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家庭方面父母要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真正懂得孩子家长要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和学校保持联系,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离他们并不遥远,而在时时刻刻关注他们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转变思路,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成绩重要,在父母的心目中,不能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2.父母要尽可能与孩子定期视频见面,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让孩子感受到“面对面”的关爱。
3.父母制定一些可以实施的奖惩措施,对孩子的良好表现和发展趋势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和所犯错误提出批评或惩罚二)学校方面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两代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渗透和影响,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允许孩子对所接受的教育影响作出选择,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洽式的教育模式学校要对孩子给予更多关爱,特别是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所有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真正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在师资方面,学校还要配备具有专门从业资格的心理学教师,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人成才2.取消各种特色班、兴趣班,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更不能剥夺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3.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第一手材料学校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变化,尤其应该明确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他们所缺少的家庭教育“对症下药”三)社会方面时代在发展,目前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态势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一群体当务之急,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学校周边育人环境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聚集学校的监管力度,健全学校办学机制,真正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
教育政策已开始向儿童倾斜,在2010年安徽省将在各地由政府出资兴建儿童寄宿制学校同时,部分发达地区的户籍政策开始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携子女就近入学为了孩子,社会将付出更多的爱心,留守儿童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所言: “青少年是时代精神的最紧密追随者,是市场经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他们并非缺乏理想抱负,只不过他们的理想抱负不像我们过去那么‘远大’、 ‘空洞’他们比过去更加外向,更富有激情斯言诚哉注释:【1】王健,张大均,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 (24):65.【2】司继伟.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07.【3】段成荣,扬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 (5):21.【4】申深.关注“鸟巢一代”承担中国未来[N]日本新华侨报,2008-8-9 (2).【:钟文杰】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