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小古文(整理稿子).doc
29页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语文校本教材趣味小古文阅读篇目(五年级上学期)1. 一人性缓 [1 ]【原文】有人性宽缓 [ 2 ] ,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 [ 3 ] 为[ 4 ] 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 [ 5 ] 已久,欲 [ 6 ] 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 [ 7 ] 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 “火烧君裳隧 [ 8 ] 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 ,何不早道 [ 9 ] ?”其人曰 :" 我言君性急 ,果是 !"【注释】[1] 选自宋无名氏 << 籍川笑林 >>[2] 性宽缓:性子缓慢[3] 裳尾:旧时人所穿衣衫的下摆古代称下衣为裳[4] 为:被[5] 之:指火烧裳尾这件事[6] 欲:想要[7] 然则:那么[8] 遂:于是[9] 道:说【译文】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的裤脚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裤脚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赏析】1. 学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语言描写和与急性子的人对比,明1确的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带有讽刺的意味2. 体会故事中的讽刺与启示:那些不切实际的人,不懂事情的轻重缓急,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生活中,性格在环境中要有所变化,遇事不能拘泥不变,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2. 杨氏之子 [1]【 原 文 】梁国杨氏 [2] 子九岁,甚 [3] 聪惠 [4] 孔君平 [5] 诣[6] 其父,父不在,乃 [7] 呼儿出为设 [8] 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 [9]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10] 孔雀是夫子 [11] 家禽注释】[1]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2]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3] 甚:非常[4]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5]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6] 诣:拜见[7] 乃:就;于是[8] 设:摆放,摆设[9] 示:给 看[10] 未闻:没有听说过[11]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 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赏析】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 21 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3. 狐假虎威【原文】虎求 [1] 百兽而食 [2] 之,得狐,狐曰:‘子 [3] 无敢 [4] 食我也天帝 [5] 使我长[6] 百兽,今子食我,是逆 [7] 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8] ,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 [9] 乎?’虎以为然 [10] ,故[11] 遂[12] 与之行兽见之皆 [13] 走虎不知兽畏 [14] 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1] 求 :寻求,寻找[2] 食:吃[3] 子:你[4] 无敢:不该[5] 天帝:玉皇大帝[6] 长( zh ǎng ):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 首领” ,掌管[7] 逆:违抗[8] 不信:不真实,不可靠[9] 走:逃跑[10] 然:认为 ......正确[11] 故:所以[12] 遂:于是,就[13] 皆:都[14] 畏:害怕译文】3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它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赏析】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从上面的故事, 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4. 王冕读书【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 1)牛陇上,窃( 2 )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4 )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 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 6)出坐佛膝上,执策( 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9),冕小儿,恬( 10 )若不知《宋学士文集》)【注释】( 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 )辄:总是(常常)、4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 )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 )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 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赏析】王冕,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号煮石山农、放牛翁、梅翁等。
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练习画荷花,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擅画墨梅,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五年级下学期)1. 自护其短【原文】北人 [1] 生而不识菱 [2] 者,仕 [3] 于南方席上啖 [4] 菱,并壳 [5] 入口或 [6] 曰:“啖菱须去 [7] 壳某人自护其短 [8]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 [9]5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 [10] 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 北人:北方人[2] 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壳内果肉可以制成淀粉[3] )仕:当官 于:在 [4] 啖(d àn):吃[5] 并壳:连同壳一起吞下[6] 或:有的人[7] 去:去掉[8] [ 护]掩盖,遮掩[9]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10] 欲:想【译文】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 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赏析】这个故事讽刺了做事不注重实际,不懂装懂的人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得到真知识!62. 不禽不兽【原文】凤凰 [1] 寿[2] ,百鸟朝贺,惟 [3] 蝙蝠不至 [4]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 [5] 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 [6] 生诞 [7] ,蝠亦不至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 [8] 贺与 [9] ?”麟凤相会,语[10] 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 “如今世上恶薄 [11] ,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12] ,真乃无奈他何!”【注释】[1]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2] 寿:做寿[3] 惟:只[4] 至:到,来[5] 倨傲:骄傲自大[6]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7] 生诞:这里指诞辰注释[8] 何以:凭什么[9]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10] 语:说[11] 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12] 徒:家伙译文】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 “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 ”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