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范文.doc
107页XX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1章 总 则1.1目的为了消除XX省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XX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XX省建筑施工的现状和特点,特此编写本手册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本手册主要供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单位的有关人员使用1.3主要内容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十个分部工程的质量通病,它们是:(1)地基与基础工程2)主体工程3)地面工程4)门窗工程5)装饰工程6)屋面防水工程7)建筑管道安装工程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9)通风与空调工程10)电梯安装工程1.4编制依据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XX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现状及常见多发质量问题进行编写的由于目前国家一些建筑类技术标准正在修编,本手册编写时尚无新版本,使用时,如与新版标准不一致,应按标准执行1.5使用要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本手册虽然涉及建筑安装工程十大分部工程的常见多发质量问题,但由于地区、工程及施工人员水平的差异,具体工程中质量通病的发生会有所不同。
为了增强质量过程控制的针对性,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找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确定质量控制点,参照本手册制定防治对策;并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技术,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2.1打入预制桩桩身质量差1.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2.原因分析(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3)钢筋骨架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4)桩身模板差,不符合规范要求5)浇筑顺序不当和浇捣不密实6)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3.防治措施(1)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3)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4)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5)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6)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2.1.2桩身偏移过大1.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2.原因分析(1)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2)控制桩产生位移3)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
4)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5)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3.防治措施(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在1/200(即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3)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桩接头破坏1.现象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2.原因分析(1)连接处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物、雨水等2)焊接质量差,焊缝不连续、不饱满,焊缝薄弱处脱开3)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硫磺胶泥达不到设计强度,在锤击作用下产生开裂4)采用焊接或法兰螺栓连接时,连接铁件不平及法兰平面不平,有较大间隙,造成焊接不牢或螺栓不紧3.防治措施(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急剧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3)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2.1.4桩头打碎1.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2.原因分析(1)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2)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3)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4)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5)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3.防治措施(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2)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 度一致。
3)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4)根据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的原则,严禁“轻锤高击”5)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6)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断桩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2.原因分析(1)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2)桩在堆放(搁置)、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定要求,产生裂缝,再经锤击而出现断桩3)接桩时,上下节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弯曲,或焊缝不足,在焊接质量差的部位脱开4)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值,沉桩时桩身发生倾斜5)桩的细长比过大沉桩遇到障碍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采用桩架校正桩的垂直度,使桩身产生弯曲3.防治措施(1)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制桩时各分项工程应符合有关验评标准的规定,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养护期和正确的养护方法。
2)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3)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不得使用5)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沉枉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6)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1.现象沉桩结束时,桩端入土深度、贯入度等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2.原因分析(1)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2)桩锤选择不当3)沉桩顺序不当(错误),如采用四周往中间打,中间土被挤密后,导致沉桩困难4)桩头破碎或桩身断裂,致使沉桩不能正常进行3.防治措施(1)核查地质报告,必要时应补勘2)正式施工前,先打2根试桩,以检验设备和工艺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桩断面尺寸、形状,合理选择沉桩设备和沉桩顺序。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桩顶击碎和桩身断裂4)遇硬夹层时,可采用钻孔法钻透硬夹层,把桩插进孔内,以达到设计要求2.2静压桩2.2.1桩位偏移1.现象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2.原因分析(1)桩机定位不准,在桩机移动时,由于施工场地松软,致使原定桩位受到挤压而产生位移2)地下障碍物未清除,使沉桩时产生位移3)桩机不平,压桩力不垂直3.防治措施(1)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力;在压桩前,应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确2)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移,应立即拔出(一般在桩入土3m内是可以拨出的),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3)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4)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即可沉桩深度不足1.现象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2.原因分析(1)勘察设计原因(同2.1.6)2)在沉桩时遇到下层土为粉砂层或硬夹层,沉桩时穿不透而达不到标高3)在沉桩过程中,因故停压,停歇时间太长,土体固结,无法沉到规定标高4)由于桩身强度不够,桩身被压碎,而无法沉到设计标高。
5)由于桩身倾斜,而用桩机强行校直,产生桩身断裂、错位而达不到设计标高3.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钻探资料,一般宜用大吨位桩机2)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并应对桩机进行全面整修,确保在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修3)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格后才能沉桩4)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斜,不得强行校正5)遇有硬土层或粉砂层时,可采用植桩法或射水法施工2.3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2.3.1成孔质量不合格1.现象(1)坍孔:孔壁坍塌2)斜孔: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1%3)弯孔:孔道弯曲,钻具升降困难,钻进时机架或钻杆晃动,成孔后安放钢筋定或导管困难4)缩孔: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5)孔底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值6)成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原因分析(1)造成坍孔事故的原因主要有:1)孔口护筒埋置不当2)孔内静水压力不足3)护壁泥浆指标选用不当4)钻进过快或停留在一处空钻时间过长5)清孔时间太长或成孔后未及时浇注6)施工过程中对孔壁扰动太大2)造成斜孔、弯孔事故的原因主要有:1)钻杆垂直度偏差大2)钻头结构偏心3)开孔时,进尺太快,孔形不直4)孔内障碍物或地层软硬不均,钻进时产生偏斜。
3)造成缩孔的原因主要有:1)塑性土膨胀2)钻头直径偏小4)造成孔底沉渣厚度超允许值的原因主要有:1)孔内泥浆的比重、粘度不够,携带钻渣的能力差2)清孔方法不当,孔底有流沙或孔壁坍塌3)停歇时间太长3.防治措施(1)机具安装或钻机移位时,都要进行水平、垂直度校正钻杆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潜水钻的钻头上应配有一定长度的导向扶正装置成孔钻具(导向器扶正器、钻杆、钻头)组合后对中垂直度偏差应小2)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中应加设扶正器,在钻架上增设导向装置,以控制提引水龙头不产生大的晃动3)钻杆本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2%以内2)选用合适型式的钻头,检查钻头是否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