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5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UFE,PUBLIC FINANCE,,,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课税要素,,第三节 税收分类,,第四节 课税原则,第六章 税收原理,概念,,税收,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无偿的向人们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特征,税收的“三性”,,,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固定性,第二节,,课税要素,一、征税主体,,二、纳税人,,三、课税对象,,四、税率,,五、税收特别措施,,六、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征税主体,,,征税主体通常就是国家国家享有征税权,征税权(,Taxing Power,;,the Power to Tax,)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在具体的征税活动中,国家授权有关的政府机关来行使征税权纳税人,,,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是个人及居民的总称,包括本国公民和外籍人士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人也属于自然人与负税人的区别,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标的,说明的是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具体来讲,课税对象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商品或劳务,即以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为课税对象2,、收益额,即对经营的总收益或纯收益课税3,、财产,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收益课税4,、资源,即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等征税5,、人身,即以人为课税对象,称为“人头税”,其他几个相关概念,税源,,税收收入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各种税收有其不同的经济来源税目,,税法所规定的征税的具体项目,它是课税对象在质的方面的具体化,反映了征税的广度计税依据,,也称计税基数,简称税基,是根据税法所确定的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关于税目: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应税所得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区分,,,课税对象,/,税收客体,税源,计税依据,/,税基,含义,对什么征税?,税收的经济来源或出处?,如何计量税收?,房产税,房产,纳税人毛收入,房产余值(房产价值扣除,10,%~,30,%后的余值),企业所得税,企业的所得(可以理解为会计上的利润),企业的毛收入,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税金),营业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额,增值税,增值额,销售收入,销售额-进项额,四、税率,计算办法,,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税率的划分--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图,8,-,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基,累进,比例,定额,0,税,,率,定额税率的案例,资源税分为七个税目,在税目下又设有若干个子目。
税目与子目是根据资源税应税产品和纳税人开采资源的行业特点设置的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应纳税额的计算,,资源税应纳税额,按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依照规定的税额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单位税额,×,课税数量,定额税率的案例,华北某油田,8,月份销售原油,20,万吨,按照规定,适用的单位税额为,8,元,/,吨计算该油田本月应缴纳的资源税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200000,吨,×8,元,/,吨=,1600000,元,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假设小王在参加商场的有奖销售过程中,中奖所得共计,20000,元,则按照税法规定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多少钱?,,小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0000×20%,=,4000,元,比例税率的案例,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但对年应税所得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税所得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税。
全额累进税率的案例,超额累进税率的案例,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级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0,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超额累进税率的案例,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16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某人于,2006,年某月领得工资,6000,元,则其就这月工资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数额为多少?,,应纳税额=(,6000,-,1600,),×,15,%,-,125,=,535,元,超率累进税率的案例,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土地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一幢写字楼,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收入为,10000,万元,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合计,6000,万元,试计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税额为多少?,,增值额,=10000,-,6000=4000,(万元),,增值率,=4000÷6000=67%,,土地增值税税额=,3000×30,%,+1000×40,%,,=,900,+,400,=,1300,(万元),,起征点和免征额,,其他税率形式,,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例:某人于,2006,年某月领得工资,6000,元,则其就这月工资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数额为多少?,,应纳税额=(,6000,-,1600,),×,15,%,-,125,=,535,元,,,关于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区别:,,假设本月工资薪金,1800,元,税率,5,%:,,1600,元作为起征点:,,1800×5%,=,90,,,1600,元作为免征额:,,(,1800,-,1600,),×5%,=,10,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时间期限,通常以,3,天、,10,天、,1,个月、,1,年等作为纳税期限。
纳税地点是纳税人依据税法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它说明纳税人应向哪里的征税机关申报纳税以及哪里的征税机关有权实施管辖的问题第三节 税收的分类,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进行划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税收的其他分类方式,,(一)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二)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划分,,(三)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划分,,(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五)按照税收客体的性质分类,,(六)按是否具有单独的课税对象分类,,(七)按税收缴纳的形式划分,,(八)按照税收是否具有环保功能划分,,,,,价外税和增值税,,,,价外税,,以不含税款的价格为依据计算税款,,所付款项既含价格,又含税款,——,如何换算?,A,B,,,税款,价格,17%,,C,27,,价内税,,以含税价格为依据计算税款的方法我国消费税即是一种价内税消费税计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含消费税的销售额,,即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除增值税税款以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消费税为价内税消费税=销售额,×,消费税税率,,,,29,,某化妆品生产企业向某单位销售化妆品一批,取得含增值税销售额,4.68,万元。
则就这一事项,此化妆品企业应缴纳的消费税为多少?,,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4.68/(1+17%)=4,万元,,应缴纳的消费税额为=,40000×30,%=,12000,元,,30,考考你!,老公给老婆购买了一套化妆品,老公说:“本套化妆品不含增值税,也不含消费税的价值是,700,元”问:老公购买这套化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是多少?,,,,?,31,进口货物各层次的税费,,,价外税,价内税,价外税,案例,,已知某产品在进口环节既需缴纳增值税,也需要缴纳消费税和关税假设在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税率是,17%,,消费税税率是,30%,,关税税率是,10%,又已知该产品需要缴纳的消费税是,30,元,/,件1.,请计算缴纳上述三税之后的含税价应为多少,?,,2.,请计算关税完税价格是多少?,,3.,增值税是多少?,,答案,,第1问:30/30%×(1+17%)=117元,,第2问: 30/30%×70%/(1+10%)=63.64元,,第3问: 30/30%×17%=17元,,,第四节 税收原则,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tax,),,,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equity criterion and efficiency criterion,),,,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tax neutrality,),谁说的对?,大家都不想缴税,,A,说:“虽然我财富和收入很多,但是我没有享受公共物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所以我就不应当缴税”,,B,说:“虽然我享受了公共物品,但是我没有财富和收入,所以我也不应当缴税”,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了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怎样征收等税制的基本要素。
税收原则,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征收费用最小,,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负行政原则,我们所提倡的税收原则,“,以公平为本、考虑效率要求”,,税收公平:,普遍征税、平等征税,,普遍征税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的依法纳税平等征税:说法一,平等征税,,说法一:,着重从纳税能力或负担能力出发,,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平等征税:说法一,如何评判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呢?,,客观说,,以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主观说,,以在享受公共物品的过程中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平等征税:说法二,平等征税,,说法二:,从受益角度出发,,受益原则:各社会成员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受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关于效率,效率的两层含义:,,征税本身的效率:以较少的征收费用和便利的征收方法获取较多的税收,,征税对经济运转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关于征税成本,根据审计报告,征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人员支出水平较高:,2006,年,,18,个省(市)税务部门人员支出人均,5.83,万元,抽查的,236,个税务局人员支出人均,9.06,万元。
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抽查部分税务局,超标面积占,58%,无编制和超编制购置小汽车,--,抽查已实施或参照实施车辆编制管理的,162,个税务局中,有,90,个税务局超编制购置小汽车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出国费控制不够严格:抽查的,236,个税务局,2006,年年支出达,10.55,亿元,仍处于较高水平以其中的“税务局人员支出人均,9.06,万元”为例,目前全国税务人员共计,100,万,那么,它实际上意味着,全国税务部门总的人员支出高达,900,亿以上,接近千亿关于征税成本,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收,10,元的税,成本只有,5,角钱,而中国的征税成本要占到税收额将近一半据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司有关领导披露,目前我国有,100,万税务干部,而美国则只有,10,万人,这个比例是惊人的如此我国征税成本怎能不高?,,三、税收中性(,neutrality,)问题,,,1,.税收中性的含义,,,2,.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excess burden or dead burden,),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者说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改变了私人部门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是非中性的。
税收中性,税收中性的两种含义:,,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带来其他额外的损失和负担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超额负担是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税款以外的负担,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P,,F,E,D,G,H,Q,O,B,C,S+T,S,D,A,图,8,-,2,税收的超额负担,(,图中的,FDE,即是,),税收弹性与超额负担,直观结论,1,(a),超额负担,超额负担,0,税率,直观结论,2,,(b),拉弗曲线,(the Laffer curve),税收收入,0,税率,,,A,B,T,t,1,t,2,拉弗曲线的结论,,,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朝统一方向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