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doc
8页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 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 作 者】郭强【作者简介】郭强,1965年生,社会学硕士,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正 文】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人们深化对知识问题的综合研究在对知识和知识经济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要开展对知识和知识经济的社会学研究然而,已有知识社会学对知识问题的研究并不适合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发展,所以以知识为中心的新时代呼唤突破已有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现代知识社会学 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 1.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在哲学领域里形成的知识论或知识学,把知识看作是一种认识现象,偏重于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知识现象而没有专门研究知识与社会的关系注:石倬英、 郭强:《现代知识学探微》, 《宁夏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19世纪中叶, 知识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加强和知识的专业化综合化趋势要求对知识作出专门研究尤其要研究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这时社会学出现了,知识社会学也随之出现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把社会发展的阶段与知识发展的阶段对应起来加以考察,开辟了知识与社会之关系研究的先河,为知识社会学孕育了模式。
被作为“知识社会学的风暴中心”(注:R.K.Merton, Sociologyof Science, ED. By Norman W. Storer, 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73.)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把知识加以区分,还研究了知识的社会功能这对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马克思既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先行者著名知识社会学家赫克曼(S.J.Hekemam)认为, 马克思为知识社会学给出了一条基本原理即所有知识都是由社会决定的马克思甚至认为即使是自然科学知识也是由社会目标所决定的恩格斯也认为在特定条件下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借助于社会及历史因素来解释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7~1917)开始的他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注:W. P. Vogt, Early French Contributionto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n Research in Sociology ofKnowledge, Sciences, Arts, Vol. 11, Jar Presslnc. lnc, 1979.)他在知识进化和知识功能方面贡献为知识社会学的最终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是同迪尔凯姆一个时期的德国社会学大师,他对知识社会学的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他的知识价值的观点比如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思想对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舍勒(Max Scheler, 1874~1928)在20世纪20 年代与曼哈姆一起提出知识社会学的名称并讨论和研究了知识社会学的有关问题在舍勒看来虽然全部知识的内容甚至全部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不是由社会利益的思想决定,但却是由社会利益支配的思想所决定并且获得知识的思想“形式”也必然由社会结构共同决定舍勒认为在知识结构中,人为的程度愈高,变化则越快,如形而上学知识比宗教变化快,比实证知识变化慢,实证知识每小时都在改变注:R. K. Merton, Sociology ofScience, ED. by Norman W. Storer, The University of ChcagoPress. 1973.)舍勒不仅把知识看作一般社会现象,还把知识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因此他被公认为“文化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知识社会学的集大成者是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哈姆(KatlManheim, 1897~1947)。
他以《认识论的结构分析》(1922 )和《意识形态和乌托邦》(1924)创建了知识社会学由于曼哈姆深受德国思辩哲学的影响,他对知识的研究是从认识论开始的,尽管后来他对知识的研究从哲学转向社会学,但曼哈姆的知识社会学总是带有认识论的色彩,故其知识社会学也被称之为“认识社会学”曼哈姆还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知识社会学的出现作了 CONSTELLATION 的详细说明 (注:Karl Manheim: Essays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ED. byPaul Keckemeti, Poutledge & Kegan Paul, 1952.)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是知识社会学发展的推动者他在1945年发表的《知识社会学范式》列举了知识社会学的一些研究命题比如精神生产的基础、人们如何对精神生产进行社会学分析、精神生产与存在基础的关系等对知识社会学做出贡献的社会学家还有维伯伦( ThorsteninVeblen, 1857~1926)、兹纳涅斯基(Florian Znaniecki,1882~1958)和索罗金(Pitirim Sorokin, 1889~1968)等人。
波兰社会学家兹纳涅斯基在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了《论知识科学最主要的课题和任务》一文,提出要建立专门研究知识的科学,探讨认识活动产生以及认识成果和环境的关系,探讨社会环境怎样通过社会集体对个人的认识活动发生影响注:B. Walentynowecy, ed., Polish Contribution tothe Science of Scienc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2.) 2.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特点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出发点是把知识当作一种精神现象研究这种知识社会学把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即思想范畴及知识体系归结为某种社会存在基础传统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是认识现象而非知识现象在传统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者看来知识往往包括从民间传说的谚语到严谨的科学思想注: R. K. Merton, Sociology of Science,ED.bv Norman W.Stor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早期知识社会学思想家探讨多半是从认识的角度而非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具体的社会学研究。
因此这种社会学可以称做认识社会学有的知识社会学家已经认识到要区分知识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他们或从知识的内容与知识的形式,或从知识的内部真理性和外部价值关系来探讨知识社会学的有关问题尽管传统知识社会学进行了个别的案例研究,但是其成就不是完全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除了少数学者外很多人的研究方法都是思辩的方法 3.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历史功绩把知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学研究知识的一个良好开端和起点,这为社会学对知识的认识和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社会学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工具;也为人们思考科学社会学提供了视角杜尔凯姆曾指出:“因为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说是集体的,所以,从原则上说,对于科学也许能够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注:R. K. Merton,Sociology of Science, ED. by Norman W.Storer,The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 1973.)尽管知识社会学学者对知识的看法不一致,有着不同的知识观,但是传统知识社会学的学科方向是知识或文化中同其他存在因素的关系传统知识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到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的影响。
比如索罗金对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贡献是系统的,因为他对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为传统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提供了经验方法和统计分析的工具 4.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缺陷传统知识社会学把知识问题的研究从哲学领域拓展到社会学范围是对知识奥秘探索的一种深化注:石倬英:《知识与社会》,载于《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2页但是,传统知识社会学把知识限于精神现象,看作认识活动进行抽象的思辩式的研究,并未能揭示知识与社会关系的真谛总体上来说传统的知识社会学还没有从哲学中真正摆脱出来,还只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社会哲学 科学社会学范式 1.科学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从宽泛的知识社会学(传统知识社会学)到比较狭窄的科学社会学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把科学当作社会职业的研究以及科学的历史社会学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科学社会学的起点马克斯·韦伯在1919年所发表的《作为一种职业的科学》中明确指出科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他对于科学这种学术职业的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和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家资本主义”式的企业,而助教、研究助手和“与生产手段分裂”的工人一样,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被企业主所雇佣。
波兰社会学家兹纳涅斯基1939年在美期间发表的讲座《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应是知识的起源问题他分析了知识活动的具体的社会角色形式(typology)以及支配这些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样式(pattern)他还提出了社会圈(social circle)概念并把它作为分析科学社会学的概念工具1938年默顿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十六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按照默顿的说法,这篇论文是科学的历史社会学著作,也就是对历史上的科学进行经验性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默顿重点在于说明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是怎样受到以新教为标志的特殊价值关系的培育而出现的,以及说明科学对于当时社会利益的应答默顿利用经验的分析方法论证他的理论假说,体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根本方法,明确了一个把科学与社会结合起来的新方向,成为科学社会学的纲领性文件1939年英国科学家贝尔纳(J·D·Bernal,1901~1971)发表了《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尔纳在这部著作的序言中这样写到:科学正在影响当代的社会变革而且也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但是为了使这种认识多少具有实在的内容,我们需要比以往更仔细地分析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注: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3页该部著作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分析了科学的历史概况又研究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为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十分缓慢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从60~70年代起,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突出,这就刺激了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从而使得科学社会学复苏并逐渐走向成熟1953~1954贝尔纳发表的《科学与社会》、《历史中的科学》,1962年普赖斯的《大科学小科学》,1976年约翰·齐曼的《知识的力量》以及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都是科学社会学的著名著作 2.科学社会学范式的贡献与特点由传统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科学在社会变迁的角色和作用日益增强,故研究知识的方法亦要由思辨方法改变为经验方法而这正是科学社会学所要采用的方法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过程也是科学社会学范式的推进过程,把传统知识社会学推进到科学社会学的人也是推进科学社会学发展的人,传统知识社会学广泛而又庞杂的内容和研究为科学社会学的问世开辟了道路在传统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历史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马里奥·邦格(Mario Bange )说:“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知识的社会科学中的老前辈,因而对于知识哲学家来说是最为有用的 3.科学社会学范式的缺陷科学社会学范式的发展也遇到了同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类似的困难、同样的命运科学社会学以科学为对象,却偏重于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对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涉猎较少;它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很难适合科学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