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专题:高二物理期末复习题(选修3-5)h.doc
4页高二物理期末复习题(选修3-5)一、 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B. 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核可再分C.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2、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是H+nH+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1+m2-m3 C.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E=(m3-m1-m2)c D. 光子的波长3、 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 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γ射线B.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4、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BA. B. C. D.5、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它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 ) A、C e + B B、C He + Be C、C H+B D、C e + N 6、 颜色不同的a光和b光由某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a和Cb,且Ca> Cb.当用a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光照射,则( )A. 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C.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 D.入射光强度增加7、 如图所示是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物体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 由图可知( )3s2s A. 碰前两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相等B. 质量m1大于质量m2C. 碰后两物体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D. 碰前两物体动量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8、如图8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弧形槽底端与水平面相切,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h A.在下滑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物块和槽的动量守恒 C.物块被弹簧反弹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块被弹簧反弹后,能回到槽高h处9、如右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C、B间接触也是光滑的,一颗子弹水平从A射入,最后从B穿出,则子弹穿出B后,三木块的速率关系是( ) A.VA=VB=VC B.VA>VB>VC C.VB>VA>VC D.VA<VB=VC10、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A、B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靠紧竖直墙。
用水平力将B向左压,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静止后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这时突然撤去该水平力,关于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撤去F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撤去F后,A离开竖直墙前,系统动量、机械能都不守恒C.撤去F后,A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D.撤去F后,A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3二、 填空题11、碘131核 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变期为8天1)碘131核的衰变方程:→ (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 经过________天 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2)历史中在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0.5MeV的质子H轰击静止的X,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MeV的He.(1MeV=1.6×-13J)①上述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 ____②质量亏损为_______ ________kg12、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0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张直,且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点.(1)图中s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 的水平距离.(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应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量.(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球、B球的动量:PA= ,PA′= ,pB= ,PB′= .三、计算题13、如图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1) 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 ;(2) 物块A滑行的距离 .14、小球A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质量是小球的5倍,至于粗糙的水平面上且位于O点正下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拉动小球使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至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时间t15、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个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为g,求A的初速度16、如图所示,光滑曲面轨道的水平出口跟停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小车上表面相平,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光滑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滑下并滑上小车,使得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
已知小滑块从高为H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最终停到小车上若小车的质量为M,g表示重力加速度,求:(1)滑块到达轨道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0(2)滑块滑上小车后,小车达到的最大速度v(3)该过程系统产生的内能Q(4)若滑块和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