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园的发掘意义与保护_毕业论文.doc
16页浅谈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园的发掘意义与保护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礼县大堡子山的群体性盗掘古墓 事件揭开了秦第一大陵园一西垂陵园的神秘面纱然而,先秦祖 墓里的一些珍贵器物却从此流失海外,散落民间,平庸无知的村 民,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成了浩劫大堡山西垂古墓的千古罪人, 大量先秦历史文物与考古学者、专家们失之交臂幸好有关部门 及时果断出击,端掉盗墓分子,保护了部分文物与遗址,填补了 先秦历史的空白,本文将围绕大堡子山秦陵园的发掘意义与保护 展开论述关键词:大堡子山 陵园 盗窃 保护Abstract: Nineteen ninties in mass excavation of ancient events of large Dabaozishan Lixian opened the first Western Qin cemetery cemetery - the mysterious veil. However, some precious artifacts of Pre-Qin progenitor tomb are from overseas, scattered people, mediocre ignorant villagers, and criminals collude with each other into a catastrophe in Fort Shanxi vertical tomb a traitor through the ages, a lot of Pre-Qin historical relics and archaeological scholars, experts just miss the person or opportunity. Fortunatel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imely and decisive attack, cracking tomb molecular, protecting part of cultural relics and sites, to fill the gaps in the history,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tection around Dabaozishan Qin mausoleum discussed.Keywords: Dabaozishan Cemetery theft protection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将关注目光投向了这个曾被历史所 遗忘的西北偏远山区。
更有人曾戏称:礼县就是怀揣金娃娃,却 偏要装出一幅可怜样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多年来一直靠国家政 府部门拨款救济来过日子每逢寒冬腊月临近,许多身背搭链、 背篓、手持半截打狗棍的“春官”客(乡间艺人)会走南闯北, 挨家挨户以说唱“打春歌”为他人来年祈福、献艺,以乞讨谋生但无人知晓,清贫如洗的西北小城“礼县”一一这个计划生 育工作年年都被挂黄牌的贫脊县,有朝一日会被“先秦故里发祥 地“等诸多美丽光环所笼罩然而,而让世人万万没有想到是: 先秦祖墓里的一些珍贵器物却从此而流失海外,散落民间曾经 平庸无知的村民,从而也与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成了浩劫大堡山西 垂古墓的千古罪人那么,古墓的被盗与我国先秦历史有何关系? 面对曾经的无知与过错,作为新时期的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 更好地传承历史?一、地方简介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距天水市90公里东邻天水、西接 宕昌、岷县,南连武都,陕川、北接武山地处陇南之北,汉水 流域嘉陵江上游全县土地面积4299. 92平方公里、人口 53万多 地势北高东低,境内山峦重叠,坡陡谷深,系丘陵盆地川坝地 集中在沿西汉水流域的盐官、永兴、城关、石桥等地在西北和 南部山区,有天然次生林,植被覆盖较好。
全县森林面积达125 万亩,森林覆盖率21.9%,境内有20余万亩草原马场,水草丰茂, 是繁育优良马种的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 洋芋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向日葵、大麻、烟草等,经济 林苹果、核桃、梨、花椒等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的盐官镇骡马交易集市,年成交大家畜6000多头,历史上更是西域故国骡马牛羊的交易集散地全县矿 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金、镣、铅、锌、铜、 铁、银等有色金属和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花岗岩 等非金属现探明黄金储量27. 8吨,远景储量50吨以上被誉 为药族“五朵金花”之首的大黄种植面积2. 5万亩,年产量5000 多吨礼县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人类早期的文明活动在这 里留下了清晰的痕迹早在7000年前,这里诞生了灿烂的仰韶文 化;4000年前,寺洼文化和仰韶文化在这里交融高寺头遗址出 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红陶少女头像,是《中国美术史》选用 的经典在大堡子山脚流过的嘉陵江支流——西汉水是一条倒流 河,从东向西把卤城、祁山等三国名城和大堡子山串连在河道北 岸十公里长度的距离内,在那一带行走就像走进了历史的长廊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较多,有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秦公陵园.二、惨遭毁灭1985年左右礼县部分乡村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四处 寻找、悄悄开始了一股挖掘“龙骨”的地下活动,将其作为名贵 中药材出售,换取钱财。
所谓“龙骨”,其实就是大型的古生物 化石挖掘龙骨很快成为一时风潮,由礼县波及邻近的天水市、西 和县的数十个乡镇,蔓延西汉水流域一百余公里及其主要支流 一个偶然的日子,有人挖龙骨时挖到古墓、得到宝藏的消息像风 一样快地传播各地,也风一样快地引来了一些不法文物贩子他 们最初以低廉的价格搜罗流散在农民手里的零星古董、继之以越 涨越高的现金坐地收购出土文物对穷困有切肤感受的农民深知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的硬道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些锈 迹斑斑的铜壶烂罐、一小块渗透土沁的玉石片竟然能够轻而易举 地卖到三五万元钱,这种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暴利,不啻是多少代 人渴望早上出门,把挡路的石头踹上一脚、石头立马变成金疙瘩 一类的美梦眼下果真变成了现实据永兴乡龙槐村的同事讲,有 个小伙子盗完以后晚上文物贩子给他把钱一分,他把钱装在自己 的衬衣里面,扎的腰带,拿到他们家里面站到炕头把衣服一提, 把钱全部落在炕上到时候,把他父亲吓哭了,他的父亲想他的儿 子肯定在哪偷盗了,他父亲就下炕去悄悄的把大门锁上,开始盘 问他的儿子,说你是不是偷盗了,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儿子就讲 说是挖古墓卖的钱个别农民的瞬间暴富,刺激了更多农民的致富欲望。
龙骨”, 很快就被人置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再也没有人指望依靠它发 家致富了一些目不识丁的农民,在盗墓过程中很快掌握了基本 的文物知识,他们对文物的识别、断代、辨伪能力和职业文物工 作者相比毫不逊色当地农民介绍:掏古墓的时候,古墓是这样找到的,土色有 混合土,有封土的分界线,生土和熟土的分界线找到了,根据这 个掏进去,生土是白色的,熟土不白,看去是混合土,这里面就 掏过来,看再有没有分界线,如果再有一个分界线,就说这里面 有第一道墓门,挖进去,可能这里面还有二道墓门,看再有没有 另一个墓室,有时一个墓里面有个三个、四个墓室进去文物贩子全国都有,有钱的来了,没钱的也来了他们悄然 云集流窜礼县、天水、西安、汉中等地市,,派出“马仔”打探消 息,鼓动、引诱、收买当地农民不分昼夜挖掘墓葬,迅速形成了 勘探、挖掘、收购、贩运一条龙的作业系统当看到这些几乎都 可以定为国宝级的文物,器型厚重高大,独特完整、纹饰精美、 锈色一流,明知“马仔”从中加了钱,也一概收买,根本不在乎 价格高低他们清楚,到手的文物卖到广州等沿海口岸城市就会 获取暴利,卖到国外的价格更是天文数字1993年疯狂盗掘古墓 的野火越演越烈,最终“包剿” 了大堡子山及与之毗邻祁山十坊 等地。
这种掠夺愈演愈烈,更有人将手伸向了距县城近在咫尺的 西山、圆顶山,四角山等等有一个大型炭墓坑,盗墓者把力出尽了,用背斗从盗洞里往 上背土,修的台阶,深的挖不出来了,就点着了,点着光炭就烧 了一个月当时上去那个现状是惨不忍睹,满山遍野都是巨大的 坑洞,就跟战役写的美国人炸的一样的,全是非常 大非常大的坑洞,满山遍野都是 [1]盗墓者利令智昏,几近疯狂如果出去盗墓,没有收获,回 来时竟然就会把铁锹反复抛向空中,砍断有线电视线路,以发泄 心中的怨恨这场始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脱贫梦,很快就演变为 部分村庄大规模的盗掘古墓,而且来势迅猛农田庄稼根本就没 人爱打理了,往日绿油油的小麦地里全是深坑老窖,曾经静谧安 祥的小山村突然狼烟四起隐藏在幕后的不法文物贩子以金钱为 诱饵,推波助澜,并提供了更为先进民间探测设备与仪器;当地 的愚昧农民为挣钱更是不择手段,最终将满目疮痍的大堡子古墓 推向了毁灭性的灾难境地中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几乎是所有能 下地人都卷入了这场疯狂抢挖行列这座尘封的古代大墓群,遭遇了一场千古浩劫几乎一夜之 间,大堡子山就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狼藉之地当时最多的一天这 一带盗掘古墓的农民两千四百多人,波及到全县18个乡镇,56 个村。
许多挖掘工作都是在深夜进行白天大都睡觉或赌博或采 点夜里出来活动,且有较为明确而细致的分工安排,团伙轮流 交替作业,当时最多的一天这一带盗掘古墓的农民达数千多人, 波及到全县18个乡镇,56个村,有的带着铺盖卷,拿着锅碗瓢勺, 当地就餐,晚上架起灯笼火把、架子车,日夜奋战一家有时候 有五六口人参加盗墓会战因为当地文物管理工作中的严重失职 与采集挖掘工作的超常规失控,其中大多数文物也因此走私而流 失海外,所以现在尚无法系统地掌握出土文物的全貌但是,通 过省级文物挖掘后期专业考古人员的发现,汇总在海外面世的部 分文物和当地群众中目击者的口述,基本可以推断出大堡子山先 秦文物的出土是足以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事件这次文物出土以 青铜器为主,也有不少金器、玉器、木器其数量之多、种类之 全、档次之高、器型之精美,在任何意义上都不逊于湖北随县曾 侯乙墓、四川广汉三星堆墓的发现三、发掘的意义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出土,这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 奇迹的“地下军团”,一面世就轰动了世界,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 秦史的兴趣众多历史学者、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研 究发现,秦人有四大陵园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园中的第二、 第三、第四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临潼秦始皇陵园都在 陕西省先后发现,唯有秦人的第一陵园却一直难觅踪影。
学术界 出于秦史研究的需要,地方政府出于改革开放后对旅游产业的开 发,都在积极寻找秦人的第一陵园然而,在长达近十年的寻访 中,谁都没有找到那么秦人的第一陵园究竟在哪里呢?《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因 牧马有功,且在与西戎的长期战争中不怕牺牲,最终胜利被西周 王朝封地授侯,得以建立秦国然而,《史记》后的个别重要史书 却记载“犬丘”有两个,一个在今陕西省,一个在今甘肃省因 此,确定秦祖先最初居住的“西犬丘”的准确位置,就成为解开 秦人第一陵园在哪里的关键1919年,甘肃省礼县红河乡出土了一件后来被称做“秦公篡” 的青铜器,这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国宝,上有铭文105个 字七十几年前,这件篡几经周折传至北京,著名学者王国维、 郭沫若等人考证后撰文认定,该篡是“秦公”篡,是秦肇始文明 的最重要实物证据之一王国维先生参照《水经•漾水注》的说法 认为,秦的早期都邑西垂就是“汉陇西郡之西县”西县,是汉代 的县治,也就是今天的礼县另一些学者认为,秦人第一陵园是 在陕西省宝鸡市的西山这两种意见都因为没有实物证实只能成 为推测秦人第一陵园所在地的参考理论让王国维、郭沫若等大师难以预料的是,上世纪90年代礼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