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pdf
1页■墨 __ 本科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刘振优 陈同强 (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运动康复专业是体育、康复与医学等学科结合 的新兴专业如何构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培养本专业 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运动康复专业的研究,建立思想政治 和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 选修课程等五大类课程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技能强 化训练、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训练、运动保健实习等组成的实践 课程体系 关键词:运动康复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方法 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将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更名为运动康复专业,属特设专 业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和相关新兴学科结合 日益紧密,运动康复专业就是体育、康复与医学交叉结合的新 专业,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及高等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确保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明确培养目标和知识要求为培养人才指明方向 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大学教育应重视厚基础重视素质 培养,本专业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 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掌握体育学、康复学和相关临床 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系统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和 技能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与运动学相关的理论与知 识掌握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运动伤害防护等技术.具有对肌 肉骨骼损伤、慢性代谢性病症、神经损伤等疾病的诊治过程及 基本康复治疗、运动伤害的评估与处理的基本能力能对康复 临床常见的各种功能障碍及病痛进行科学评价、康复治疗和 合理处置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毕业后能够从事运动与康复相关工作 2.构建扎实的理论课程体系 2.1构建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课程,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发展培养学生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行为和伦理知识. 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和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协作和 沟通技能主要由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伦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美术、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等课程组成 2.2突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公共基础课程 加强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使 学生能够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加强现代信息技 术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管理信 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奠定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突出通识 教育,打下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由大学英语、军事课、计 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组成 2-3优选专业基础课程,打造学生扎实的基础 为达到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和夯实系统 的人体运动科学、体育学与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吸取现代康复医学新成就、新水 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妥善处理好各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 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主要由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 166 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疾病概要、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医用物 理学、人体发育学等课程组成 2.4构建学生运动康复的能力的专业类课程 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析和思维能力、指导体育保 健与疾病康复能力,能够开展一些常见病的指导和康复手段 主要由康复评定学、物理治疗学、运动创伤学、肌肉骨骼康复 学、医疗体操、传统康复方法学、技能强化训练等课程组成 2.5精选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 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开设选修课程.主要有 创造学、运动医务监督、信息检索与利用、导引养生功等课程 3.实践教学体系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的效 果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适应工作的能力 的高低,主要由实验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科研意识和能力的 训练、运动保健实习等组成。
通过基础医学、康复医学、体育学 实验的开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强化学生康复技能.在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受到 系统而规范的保健与康复操作和技能的训练,熟悉工作程序 能独立进行系统运动健康与康复治疗见习巩固所学知识:通 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初步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毕业实 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 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质量意识,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通过毕业实习.在 实践中强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拓展相关学科知 识,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外科研能力 训练,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科研意识,为将来更好地从事护理 工作和开创护理事业新局面打下基础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和应急 处理能力,为将更好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4.建立高素质的运动康复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内涵的风向标.是教学质量的镜子.教师队伍 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运动康复专业是 近几年新开设的专业,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 先,引进相关专业人才,运动康复专业是新型专业,师资队伍 相对薄弱,为此学校应引进相关的高级人才培养该专业的学 科带头人其次,加强原有教师的培养.可以选拔有志于本学 科方向的体育老师和临床教师,通过进修的方式提高 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青年教师 在老教授、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 研究,快速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教师在工作 期间形成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学习、自我修炼,树立为教育事 业奉献的精神,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参考文献: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考探索,2009(3): 88—99. [2]石振保.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 研究,2007(8):83—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