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方案.doc
16页乡村土地三权分置工作方案 〔一〕敢于革新,率先推行乡村土地互换并块,户均“一块田〞改革试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关系,为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蒙城全县265个行政村,5210个村民组中,已有263个村展开“一块田〞试点,其中整建制推开的102个,4372个村民组完成试点,合并承包土地165 6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数77 24%通过户均“一块田〞试点: 一是盘活了乡村耕地资源 并地后,各村对耕地面积重新进行了核实,清查出二轮承包时部分村组瞒报漏报的土地同时由于“一块田〞减少了垄沟、水渠、生产道路等占地,对一些荒废地、闲置地进行了整理,也进一步增加了耕地面积 据统计,推行“一块田〞的村组,核实耕地面积比二轮承包登记面积平均增加了20%以上二是提升了粮食生产能力 “一块田〞使农户耕地相对集中,从原先块均一亩地、少则几分地,增加到块均5-7亩,少数地块突破30亩政府出资修好了路、挖通了渠,机械进出方便,雨天排水利落,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疃镇土桥现代农业种植合作社2021年合并“一块田〞之前玉米单产5105公斤,2021年合并后达到565。
3公斤,当年共增产玉米317万公斤 三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仍以许疃镇土桥现代农业种植合作社为例,合并“一块田〞后,生产成本每亩降低56元,其中化肥成本降低20元,农药成本降低6元,种子成本降低10元,机械费成本降低20元 立仓镇张长营村村民刘建喜说:“过去因为田亩分散,午收时收割机都不愿过来,现在都争着来而且收割价格低了,原来收割一亩60到70块钱,现在40到50块钱还抢着干,仅收割费一年就可以节约1000多块〞 四是减少了乡村矛盾纠纷并地之前,每家承包地至少要和6户以上承包地相邻,互相之间为“争地边〞打破头的事时有发生,镇、村干部为处理这些事忙得焦头烂额 并地后,每户承包地最多只与2户承包地相邻,邻里之间因田边地头“多吃多占〞引发的矛盾纠纷大为减少五是奠定了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础 互换并地解决了少数农户承包地四至不清、面积不实、错发漏发承包合同等遗留问题,化解了乡村土地承包纠纷重新丈量核实农户承包面积,公示土地四至定界,提前做好了确权登记颁证基础数据采集,形成了完整的档案材料,为顺利推动颁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措施得力,确保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高质量完成。
按照省、市出台的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要求,为规范操作13个工作流程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具体实施看法,量化任务,细化措施,做到“五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四个督查组,由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任督查组组长,县直有关部分负责人为督查组成员,定期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展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督查,确保推动工作力度不减 二是调度到位建立天天一通报,每周一调度高频次调度机制 每周对乡镇工作推动状况排名,以县委、政府两办名义通报全县,对落后乡镇执行重点督办三是指导到位 县农委抽调40余名业务骨干,成立了6个政策指导组,划片包干,深入村、组,全程配合测绘单位进行实地业务指导,向农民宣扬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加积极性,确保工作流程不减,工作质量不降 四是监管到位 要求测绘单位严格履行测绘合同,在乡镇设立办公场所,测绘单位人员由乡镇进行日常考勤测绘专项经费拨付依据乡镇测绘服务状况,乡镇出具评审报告后方可拨付 五是经费到位县预算配套经费1840万余元,依据工作进度拨付,确保了工作的实际必需要 目前,蒙城县完成乡村土地确权面积21449万亩,占应确权面积100% 颁发农户确权证书235760本,颁证到户率100%。
建立县、乡、村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纸质档案73 64万余卷其中,确权类农户档案72 12万余卷,综合类汇总卷宗1 52万余卷 配套的数字化电子档案建设正在有序推动在省农委统一招标采购下,初步搭建了县级乡村土地确权汇交数据平台 〔三〕梳理问题,深入展开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改纠错“回头看〞,确保乡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依据省验收组反馈看法和省确权办[2021]1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我县列出了问题清单,制定了具体整改方案,细化了“六个必必需〞整改措施:1、整改问题农户必必需提出申请,2、核实结果必必需乡村审核把关,3、整改看法必必需张榜公示,4、整改程序必必需规范操作合法有效 5、整改结果必必需农户签字确认,6、整改档案必必需统一归档备案整改从2021年1月开始至5月底结束,目前各项整改纠错接近尾声 通过“回头看〞,改正错误确权农户12784户,回收错误证书11662本;修正确权登记错误信息1079万条 其中面积修正2 98万条,核实地界四至1 76万条,农户人员信息增减363万条,更正户主身份证错误信息0 42万条,校对农户编码错误信息114万条,修补家庭成员逻辑关系混乱信息0。
31万条,改正农户签字代签、漏签等其他错误信息055万条 化解土地承包矛盾纠纷50余起,其中,化解多年疑难积案4起 通过土三权分置〞改革怎么实现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乡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看法》,就乡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提出实施看法 文件指出“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土地产出率、劳作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关于农业现代化,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种观点,只有赋予和保护农民流转土地的权利,才能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现代化 乡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必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 强化土地承包权的产权强度可能会适得其反 很多人认为,为促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必必需把农户承包权做大做实唯其如此,方能令承包户放心地流转土地 受此理念的影响,当前“三权分置〞改革的着力点是不断提升农民承包权的产权强度一是赋予农民土地流转的处分权利,二是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农民的承包权固定在特地的地块上,三是将承包经营权设置为用益物权 这样土地承包权实现了从生产经营自主权向用益物权、乃至“准所有权〞的重大转变。
在农业经营和土地流转上,中国农民获得了与日本农民基本相同的土地权利 依据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土地小规模、分散化占有条件下,如果强化土地的私人财产权利属性,会阻碍经营权流转我们在乡村调查发现,随着农民的土地权利日益私人财产化,日本土地流转的困境在我国乡村也普遍存在 一是土地成为农民的私人财产,农民将土地作为保值增值手段,或者作为“乡愁〞、家产等保留,宁愿抛荒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在城市化扩张时期,农民普遍存在征地预期,即使不耕种土地也坐等土地升值 东亚社会农民普遍存在惜土情结,土地不仅仅是纯粹是生产要素,还是农民的家产、祖业,还寄托着农民的家乡观念农民即使不愿意耕种土地也不一定将土地流转出去,这使得弃耕撂荒与土地流转率低并存 2021年日本抛荒耕地面积为39.6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二是农民成为“二地主〞,凭借其强大的土地承包权利提升土地租金,导致“地租腐蚀利润〞的后果 我们在上海乡村调查发现,每亩土地扣除生产成本后的纯收益只有1000多元但当地的土地流转租金普遍高达800-1000元,甚至有的土地租金达到1500元 某村有土地2700亩,土地租金每亩1000元,由于没有人愿意流入土地,只能由村集体和区农委代为管理。
甚至有些农民要求地方政府给其安排工作和提供养老保险,否则其不流转土地致使所有农民的土地都无法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成为一项保护“二地主〞收租的权利,而不是保护实际耕种土地的经营者的权利三是农民日益强化的土地权利更加难以整合,阻碍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不同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不同,在流转意愿上,有的农民愿意耕种土地,有的农民愿意流转部分土地,有的农民愿意流转全部的土地,有的农民视土地租金凹凸决定是否流转土地;在流转时间上,有的农民愿意长期流转,有的农民愿意短期流转,还有的农民只是季节性流转在土地细碎化条件下,农民的流转意愿不同,导致土地分散化流转 由于土地流转不集中连片,不少种田大户因此放弃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我们在湖北沙洋县调查发现,赵某在赵村7组流转土地170亩,涉及到22户,有2户不愿意流转 赵某不仅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依赖村干部与农民协调各种关系,而且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与没有流转土地的农户产生了很多纠纷:病虫害防治不一致,排灌纠纷,机械过田毁苗等赵某经营1年就放弃了土地流转,部分土地只能抛荒 虽然“三权分置〞改革强调落实集体所有权,但日益强化的承包权“所有权〞化,客观上虚化了集体所有权,使农民集体丧失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统一经营功能。
由于土地小块占有,“三权分置〞改革强调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反而致使农民的流转权利难以实现 这实际上是陷入“保护农民权利反而损害农民利益〞的悖论并且由于土地承包权做大做强,导致土地租金过高、土地分散化流转,降低了经营者流入土地的积极性 可以认为,“三权分置〞改革以强化承包权为手段,反而架空了集体所有权,僵化了土地经营权2. 落实集体所有权是出路 我们在乡村调查中发现,一些乡村地区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发挥集体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了土地的集中连片流转 以安徽省繁昌县为例,农民拥有是否进行土地流转的选择权,农民集体依据农民的意愿配置土地资源愿意耕种土地的农民从集体获得连片的承包地,农民集体将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出去,外出务工农民获得土地租金 农民集体每5-10年重新调整一次,重新集结农民流入、流出土地的意愿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关于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重要的不是对特定地块的承包权利,而是返回乡村时继续耕种土地的权利 繁昌县的做法是依据农民的不同意愿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这种灵活性与农民必需求的差异性和变动性相匹配必需要耕种土地的农民 三权分置思想是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三权分置〞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既存在整体效用,又有各自功能 实施“三权分置〞的重点是放活经营权,核心要义就是明晰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乡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革新三权分置〞是乡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扩展资料: 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解放了乡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4、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5、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拓了道路 参照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权分置4.乡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怎么实现 推动“三权分置〞这种重大的理论革新,意味着一系列政策改革和法律修订要同步进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乡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都会进一步推动,与之相关的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修改有望加快。
针对“三权分置〞的重点,农业部乡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撰文称,这项改革重在放活经营权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