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中国记忆.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5101179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中国记忆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以玉雕、牙雕、雕漆、景泰蓝、花丝镶嵌、京绣等技艺最具特色北京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条件,传统工艺巧匠云集,名师荟萃,以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典雅名贵而享誉海内外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上承明清时期的工艺传统,从明朝的少监府到二十四衙门,清朝的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的四十二作,到清末时期的工艺局,民国时期的民间作坊,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但制作的工艺品仍以延续传统技艺与传统题材为主,少有创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转机自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这17年时间对于历史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7年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传统工艺恢复阶段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发展阶段,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设计制作了许多有别于传统题材而独具新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这些艺术品因其题材的特殊性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其稀缺性可见一斑 传统工艺的新中国记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的传统工艺应该走何种发展道路,如何在工艺上继承传统,在样式题材上突破传统成为传统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1949年8月,开国大典还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市政府就邀请梁思成、费孝通、徐悲鸿、林徽因、高庄、吴作人、马衡等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请各位专家献计献策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中国工艺美术要有新的面貌,要制作出具有新时代特点与新中国特色的作品,求新求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17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的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17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手工业工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几种不同的经营方式,这是一种有别于明清时期和20世纪上半叶全新的发展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它的审美趣味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百花”题材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现,正是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而制作的,成为这一时期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创作主题1957年,北京景泰蓝行业制作了一对高1.73米、最大直径0.9米,瓶身绘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图案,名为“龙耳尊”的大瓶还有玉器行业也制作了玉雕百花篮,象征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大繁荣。

      这一时期,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设计出新的表现题材,即使在“文革”时期这种趋势也很明显玉雕行业,既有继承传统样式的佛像、仙人、仕女等题材,如仕女、观音,也有神话、故事题材的月宫嫦娥、西施梳妆等作品最具特色的是出现了大量以领袖、名人、农民、儿童为题材的玉器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主席视察黄河为题材的白玉《河清有日》,毛主席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的白玉作品《工地上的太阳》等1958年,玉雕大师王仲元创作的翡翠三秋瓶瓶身饰以黄瓜、扁豆、蔬菜等图案,以此歌颂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牙雕行业,以传统的仕女、老人、佛人、武人、花卉、小活、兽等几类为主,有一些反映新中国面貌的大型牙雕作品面世这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牙雕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北京牙雕工艺品以古装美人、果蔬一类等传统题材占主流的面貌如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精神风貌的牙雕作品《红领巾》《少先队员》等还有一些作品,如《翻身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新农民》等,都是反映了新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佳作长期以来,景泰蓝工艺品固守传统,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富贵多寿、凤穿牡丹、鹤寿延年、五福捧寿等吉祥纹饰为主要装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生活题材和革命题材的作品。

      如红领巾少年喂鸡养兔的场面、解放军战士搀扶农民老人的军民一家亲的题材,都十分具有新中国时代特色1966年,由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设计的景泰蓝金秀瓶,造型简约流畅,选取了南瓜、白菜、豆角花为图案进行装饰,生活味道浓厚,突破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思路另一件《万里长征第一关》,更是歌颂红军的革命精神雕漆行业也出现了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庆祝丰收的场面、红领巾形象;有表现新中国面貌的作品,如寓意和平的和平鸽形象、新中国国庆庆典场面等等更有以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新建景观为题材来装饰雕漆作品,如剔红十三陵水库插屏 新中国特色的经典名作 新中国成立的30年时间里,一些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经典名作,成为了“国宝级”的珍品, 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以玉雕、牙雕、雕漆、景泰蓝、花丝镶嵌、京绣等技艺最具特色北京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条件,传统工艺巧匠云集,名师荟萃,以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典雅名贵而享誉海内外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上承明清时期的工艺传统,从明朝的少监府到二十四衙门,清朝的清官内务府造办处的四十二作,到清末时期的工艺局,民国时期的民间作坊,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但制作的工艺品仍以延续传统技艺与传统题材为主,少有创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转机自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这17年时间对于历史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7年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传统工艺恢复阶段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发展阶段,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设计制作了许多有别于传统题材而独具新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这些艺术品因其题材的特殊性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其稀缺性可见一斑 传统工艺的新中国记忆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的传统工艺应该走何种发展道路,如何在工艺上继承传统,在样式题材上突破传统成为传统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1949年8月,开国大典还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市政府就邀请梁思成、费孝通、徐悲鸿、林徽因、高庄、吴作人、马衡等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会,请各位专家献计献策专家们一致认为,新中国工艺美术要有新的面貌,要制作出具有新时代特点与新中国特色的作品,求新求变成为新中国成立后17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制作的主题 新中国成立后17年,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手工业工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几种不同的经营方式,这是一种有别于明清时期和20世纪上半叶全新的发展方式。

      传统工艺美术品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它的审美趣味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时代性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百花”题材的工艺美术作品出现,正是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而制作的,成为这一时期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创作主题1957年,北京景泰蓝行业制作了一对高1.73米、最大直径0.9米,瓶身绘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图案,名为“龙耳尊”的大瓶还有玉器行业也制作了玉雕百花篮,象征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大繁荣 这一时期,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设计出新的表现题材,即使在“文革”时期这种趋势也很明显玉雕行业,既有继承传统样式的佛像、仙人、仕女等题材,如仕女、观音,也有神话、故事题材的月宫嫦娥、西施梳妆等作品最具特色的是出现了大量以领袖、名人、农民、儿童为题材的玉器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主席视察黄河为题材的白玉《河清有日》,毛主席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的白玉作品《工地上的太阳》等1958年,玉雕大师王仲元创作的翡翠三秋瓶瓶身饰以黄瓜、扁豆、蔬菜等图案,以此歌颂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牙雕行业,以传统的仕女、老人、佛人、武人、花卉、小活、兽等几类为主,有一些反映新中国面貌的大型牙雕作品面世。

      这些反映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牙雕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北京牙雕工艺品以古装美人、果蔬一类等传统题材占主流的面貌如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精神风貌的牙雕作品《红领巾》《少先队员》等还有一些作品,如《翻身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新农民》等,都是反映了新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佳作长期以来,景泰蓝工艺品固守传统,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富贵多寿、凤穿牡丹、鹤寿延年、五福捧寿等吉祥纹饰为主要装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生活题材和革命题材的作品如红领巾少年喂鸡养兔的场面、解放军战士搀扶农民老人的军民一家亲的题材,都十分具有新中国时代特色1966年,由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设计的景泰蓝金秀瓶,造型简约流畅,选取了南瓜、白菜、豆角花为图案进行装饰,生活味道浓厚,突破了传统的图案设计思路另一件《万里长征第一关》,更是歌颂红军的革命精神雕漆行业也出现了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庆祝丰收的场面、红领巾形象;有表现新中国面貌的作品,如寓意和平的和平鸽形象、新中国国庆庆典场面等等更有以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新建景观为题材来装饰雕漆作品,如剔红十三陵水库插屏 新中国特色的经典名作 新中国成立的30年时间里,一些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经典名作,成为了“国宝级”的珍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