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成都武侯区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doc
5页关于XX武侯区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传统建筑与名小吃调查人:广告151 X涛调查目的:XX市武侯区传统建筑武侯祠调查时间:2015年12月20日调查方式:网上查阅资料以与实地考察(相片与视频)调查内容: 传统建筑——武侯祠景区武侯祠(汉昭烈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武侯祠位于XX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X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X备与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评选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XX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与锦里民俗区(锦里)三部分组成,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修建背景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1]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XXXX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X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XX省XX的勉县(沔县),但目前最有影响的是XX武侯祠据《三国志》的记载,X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XX,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XX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建筑历史公元223始修建X备陵寝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 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XX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建筑结构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 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武侯祠同汉昭烈庙、X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以X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与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X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与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总结: XX市武侯祠作为XX市的象征之一,一直伴随着一代代XX人的成长,见证着XX的日新月异,每一个XX人都因为拥有武侯祠这样的传统建筑而自豪武侯祠是XX记忆的一部分,从过去到现在再到以后都将是XX的靓丽风景线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