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薄板模板.pdf
17页混凝土薄板模板 薄板是现浇楼(顶)板的永久性模板,又是与楼(顶)板现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组合板,构成楼(顶)板的受力结构尤其适用于不设置吊顶棚和一般装饰标准的工程,可以大量减少顶棚的抹灰作业组合式模板适用于抗震设防地区和非地震区,不适用于承受动力荷载当用于结构表面温度高于 60℃,或工作环境有酸碱等侵蚀性介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品种、抗剪构造和规格 1.品种 (1)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图 8-211) 预应力筋伸长度(A) ,见表 8-46 图 8-211 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 (a)有侧向伸出钢筋的单向单层配筋薄板; (b)有侧向伸出钢筋的单向双层配筋薄板; (c)双向单层配筋薄板; (d)无侧向伸出钢筋的单向单层配筋薄板 1-预应力钢丝;2-分布筋;3-φ8 吊环;4-板面抗剪骨架 预应力钢筋伸出长度(A)值 表 8-46 支座宽度(mm) 伸出长度(mm) 160、180、200 ≥300 250 ≥350 300 ≥400 350 ≥450 组合式薄板其预应力主筋即为叠合成现浇楼(顶)板的主筋,具有与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顶)板同样的功能 (2)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是以冷拔低碳钢丝焊接成梯格钢筋骨架作配筋的薄板模板(图 8-212) 。
由于双钢筋在混凝土中有较大的锚着力,故能有效地提高楼(顶)板的强度、刚度和抗裂性能 图 8-212 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1-混凝土薄板;2-吊环;3-双钢筋横筋; 4-双钢筋纵筋;5-板上部配置的双钢筋构造网片 (3)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是采用φ6~φ10 热轧圆钢,经冷拉、冷轧、冷扭成具有扁平螺旋状(麻花形状)的钢筋为配筋,它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改善了构件弹塑性阶段的性能,提高了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图 8-213) 图 8-21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1-薄板;2-纵向主筋;3-横向主筋;4-吊环 2.板面抗剪构造处理 为了保证薄板与现浇混凝土层叠合后,在叠合面具有一定的抗剪能力,在薄板生产时,应对其抗剪能力的不同要求,对薄板上表面作必要的处理 (1)当要求叠合面承受的抗剪能力较小时,可在板的上表面加工成具有粗糙划毛的表面,用辊筒压成小凹坑凹坑的长、宽一般在 50~80mm,深度在6~10mm, 间距在150~300mm ; 或用网状滚轮辊压成4~6mm深的网状压痕表面,见图 8-214 图 8-214 板面表面处理 (2)当要求叠合面承受较大的剪应力时(大于 0.4N/mm2) ,薄板表面除要求粗糙外,还要增设抗剪钢筋,其规格和间距由设计计算确定。
抗剪钢筋见图8-215 图 8-215 板面抗剪钢筋 1-薄板;2-吊环;3-主筋;4-分布筋;5-抗剪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为了加强薄板施工时的刚度,减少临时支撑,在薄板表面还可设置钢筋桁架(图 8-216) 图 8-216 板面钢筋桁架 1-φ10~φ16 上铁;2-φ6 肋筋;3-φ8 下铁;4-φ6@400 分布钢筋 3.规格尺寸 (1)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 规格尺寸,见表 8-47 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规格尺寸 表 8-47 厚度(mm) 宽度(mm) 跨度(mm) 一般为 60~80,最小为 50 一 般单向板 标定宽 度为1200、1500 单向板为: 2700、 3000、 3300……7800,最长为 9000; 双向板最大为:5400×5400 注:板厚和宽度主要由设计确定 (2)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的规格尺寸,可根据房间的平面尺寸、允许计算内力和采用的拼板方式确定厚度 63mm板的平面尺寸以三模为基准共分 99 种,即标定长度 4000~7200mm,宽度 1500~3900mm;实际长度 4080~7080mm;宽度 1390~3800mm。
(3)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规格尺寸,见表 8-48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规格尺寸 表 8-48 厚度 跨度(mm) 宽度 根据跨度由设计确定当叠合后的楼板厚度为板跨(L)的 1/35~1/40 时,薄板厚度取 L/100+10mm 一般为 4000~6000,经多块横向拼接最大可达 5400×6000 由于多块薄板横向拼接成双向叠合楼板,因此单板宽度的确定,能使模板的拼缝置于受力最小位置,即楼板弯矩最小的四分点处 薄板制作、运输和堆放 1.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 (1)材料 薄板预应力主筋, 一般采用直径 5mm 的高强刻痕钢丝或中强冷拔低碳钢丝,一般配置在板截面 1/3~2/3 高度范围内当板厚小于 60mm 时,主筋配置一层,间距 50mm;当板厚大于 60mm 时,主筋可配置两层,层间间距为 20~30mm,上下层对正薄板混凝土一般采用 C30~C40 (2)制作要求 1)薄板宜在构件预制厂采用台座法生产固定台座预应力筋的放张部位,宜设在台座中部 2)单向受力薄板钢筋,其外围两排交点应每点绑扎,中间部位可呈梅花式交错绑扎;双向受力薄板钢筋应每点绑扎 3)为了减少张拉时预应力筋的松弛影响,宜采用一次超张拉工艺,并立即锚固。
张拉顺序,宜沿板宽方向从两侧向中央对称进行 4)冬期施工(不宜低于-15℃)预应力张拉后,如超过 2d 未能浇筑混凝土时,需重新补张 5)薄板预应力筋张拉时和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差,不得超过 20℃ 6)台座内每米生产线上的薄板,应一次连续将混凝土浇筑完 7)薄板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养护 8)断丝放张要用氧-乙炔火焰从板的两侧分别向板中间隔根对称切割,以防止薄板发生扭转现象为了防止放张处板端因受力不均而出现裂缝,可在放张处相邻两块薄板端部的上、 下面, 各预埋一块与板同宽, 长 500mm 的焊接网片 (图 8-217) 图 8-217 板端预埋抗裂片网 1-薄板;2-预应力筋;3-吊环;4-板面抗剪钢筋; 5-板端抗裂焊接网片(φb5@100 双向) ;6-预应力筋放张位置;h-板厚;B-板宽 9)允许偏差,见表 8-49 薄板制作的允许偏差 表 8-49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测方法 1 板长度 +5 -2 尺检:5m 或 10m 钢尺 2 板宽度 ±5 尺检:2m 钢尺 3 板厚度 +4 -2 尺检:2m 钢尺 4 串角 ±10 尺检:5m 或 10m 钢尺 5 侧向弯曲 构件长/750 且≯20 小线拉、钢板尺量 6 扭翘 构件宽/750 小线拉、钢板尺量 7 表面平整 ±8 2m 靠尺靠、楔形尺量 8 板底平整度 ±2 2m 靠尺靠、楔形尺量 9 主筋外伸长度 ±10 尺量 10 主筋保护层 ±5 钢板尺量 11 预应力筋水平位置 ±5 钢板尺量 12 预应力筋竖向位置 (距板底)±2 钢板尺量 13 吊勾相对位移 ≯50 钢板尺量 14 预埋件位置 中心位移:10 平面高差:5 钢板尺量 15 预应力钢筋下料长度相对差值 ≯L/5000 且≯2(L-下料长度) 钢板尺量 16 张拉预应力值与规定偏差百分率 5% 17 预应力钢筋有效长度 ±1/10000 (3)运输和堆放要点 1)薄板生产出池后,存放期不宜超过两个月。
薄板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运输 2)薄板堆放高度一般不宜超过 8 块,整间薄板或长度大于 4m 条板不宜超 过 6 块堆放宜采用 4 支点支垫,整间或大于 6m 长条板应在中间增设垫木 3)整间薄板应使用立放板架运输,板底应有 5 点以上的支垫 2.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1)材料 双钢筋的纵筋,宜采用φ8 普通低碳热轧 Q235 钢,经冷拔成φ5A 级冷拔钢丝横筋宜采用含碳量小于纵筋的同等材料或 Q235 钢,直径为φ6.5,经冷拔为φ4 或φ3.5 的 B 级钢丝薄板混凝土不低于 C30 (2)制作要求 1)双钢筋制作要求,参见本手册“9 钢筋工程” 2)双钢筋使用前应进行平直,如有翘曲应矫正,但不得用铁锤敲击不能使用横筋脱落或漏焊的双钢筋 双钢筋重叠使用时,应每隔 500mm 绑扎一道;搭接使用时,在搭接区至少等间距绑扎三道,严禁使用电弧焊接 3)薄板出池起吊混凝土强度,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80% 4)其他制作有关要求,与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制作相同 5)允许偏差,参见表 8-49 有关内容 (3)运输和堆放要点 1)薄板采用平放成垛运输时,在垛底应采用通长垫木支垫在靠吊环点处,支垫上下要垂直对齐,支垫处(上下表面)宜加橡胶垫垫实。
2)薄板吊运应吊挂板面上的吊环,采用 8 个吊点的平衡吊具同步吊运,吊运中不得随意弯曲薄板伸出的钢筋 3)薄板应分类、分规格堆放、码放高度不多于 6 块,堆放方法见图 8-218 图 8-218 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堆放示意图 1-薄板;2-吊环;3-100mm×100mm×200mm 垫木; 4-240×240×300 砖垛,顶部用水泥砂浆找平同一标高;5-两步 3:7 灰土 3.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1)材料 冷轧扭钢筋的制作工艺及要求,参见本手册“9 钢筋工程” 经轧制的冷轧扭钢筋,储存期不宜超过 1 个月薄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以不低于 C30 为宜 (2)制作要求 1)薄板的纵向主筋,一般配置在板厚 1/2 位置或稍偏板底位置,钢筋外边缘的保护层应不少于 20mm主筋的间距,当叠合后的楼板厚度 h≤150mm 时,不应大于 200mm;当板厚 h>150mm 时,主筋间距应大于 1.5h,且每米板宽不少于 3 根 2)入模前要检查钢筋平直,有弯曲时应矫正,但不得使用铁锤敲击全部交接点必须采用绑扎方法,不得用电焊 3)冷轧扭钢筋应尽量按薄板规格尺寸下料,减少搭接接头。
如必须搭接时,接头长度(L1)应符合表 8-50 要求,且接头位置应错开,即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 L1的 1.3 倍区段内,接头钢筋截面积不得超过该区段内钢筋总截面积的 25%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 25mm 4)薄板采用重叠生产时,下层薄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 500N/cm2,方可进行上层薄板生产 薄板制作允许偏差,除主筋外伸长度为 5 mm 外,其他可参见表 8-49 冷轧扭钢筋搭接长度(L1) 表 8-50 项目 钢筋搭接长度(mm) φz6.5 φz8 φz10 钢筋在板的受拉区 ≥250 ≥300 ≥350 钢筋在板的受压区 ≥200 (3)运输和堆放要点 1)薄板出池起吊的混凝土强度,如设计无要求时,均不得低于 75% 2)薄板吊运,可采用 8 点(或 6 点)吊挂的平衡专用吊具同步吊运,其他与双钢筋混凝土薄板相同 安装工艺 1.准备工作 (1)薄板进场后,要核对出厂合格证明及其型号、规格几何尺寸、板端伸出钢筋情况、预埋件留置情况;下表面是否平整,有无裂缝、缺棱掉角、翘曲等现象,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单向板如出现纵向裂缝,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才可使用。
(2) 清理薄板周边毛刺、 上表面尘土、 浮渣, 并将板端伸出钢筋向上弯 4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板端外伸钢筋向上弯曲 90°) ,弯曲直径必须大于20mm (3)将支承薄板的墙(梁)顶部伸出的钢筋调整好检查墙(梁)标高是否符合安装标高要求一般墙(梁)顶面标高应比板底设计标高低20mm 为宜,否则应提前处理弹出墙(梁)安装标高控制线,分别划出安装位置线,并注明板号 (4)按照硬架支撑设计要求,安装好硬架支撑其中直接支承薄板的龙骨,宜采用 50mm×100mm 或 100mm×100mm 木方,立柱宜采用可调钢支柱或100mm×100mm木柱,拉杆可采用钢管脚手或 50mm×100mm 方木 硬架支撑安装后,要检查龙骨上表面是否平直,标高是否符合板底设计标高要求 (5)准备好板缝模板,宜做成与板缝宽度相适应的几种规格尺寸的木模 (6)配备好各种工具 2.模板安装 (1)工艺流程 在墙(梁)上弹出安装水平线和位置线→硬架支撑安装→检查和调整支撑龙骨上口水平标高→吊运薄板就位→板底平整度检查、 校正、 处理→整理板周边伸出钢筋→板缝模板安装→双钢筋混凝土薄板绑扎板缝钢筋→绑扎叠合层钢筋→薄板表面清理→叠合层混凝土浇筑、 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 拆除硬架支撑 (2)安装要点 1)硬架支撑的支承龙骨上表面应保持平直,并与板底标高一致。
龙骨及立柱的间距, 以保证薄板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裂缝和不超出允许挠度为准 一般龙骨和立柱的间距以 1200~1500mm 为宜,或立柱间距为 800~1000mm 2)当硬架的支柱高度超过 3m 时,支柱之间必须加设水平拉杆,钢管立柱 必须使用钢管和卡扣,不得用铅丝绑扎硬架高度在 3m 以下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水平拉杆,以保证硬架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采用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当房间开间为单拼或三拼组合时,必须设置水平拉杆;当房间开间为四拼或五拼板组合时,必须加设纵横贯通的水平拉杆(图8-219) 图 8-219 四(五)拼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硬架支撑 1-薄板周边墙(梁)支座;2-立柱;3、4-龙骨;5-纵向贯通水平拉杆(50mm×100mm 木方) ;6-横向贯通水平拉杆(50mm×100mm 木方) ;7-通长木垫板;SB-双钢筋混凝土薄板 3)跨度在 4m 以内的条板吊装,可根据机械起重能力和板的重量,一次吊 运多块先临时停放在指定加固的硬架上,然后单块吊挂安装就位 吊装跨度大于 4m 的条板或整间式薄板,应采用 6~8 点吊挂进行吊装(图8-220) 图 8-220 单块薄板 8 点吊装 1-方框式 I12 双铁扁担吊架;2-开口起重滑轮; 3-钢丝绳(6×19φ12.5mm) ;4-卸扣;5-薄板 4)薄板起吊时,应先吊离地面 50cm,检查吊具工作状况及薄板平稳状况是否正常,无误后再提升安装就位。
5)薄板安装就位后,采用撬棍调整板的位置时,撬棍的支点要垫木块,以避免损坏板的边角 薄板调整后,应检查板底与龙骨接触情况,如空隙较大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调整: 如属于龙骨标高有偏差,可调整立柱纠正;如属于薄板变形翘曲,当变形发生在板端或中部时,可将粗钢筋放在板的上表面,与板缝垂直放置,用 8 号铅丝通过板缝将粗钢筋与板底龙骨拧紧, 使板紧贴龙骨(图 8-221) ;如属于变形只发生在板端,亦可用粗钢筋头一端与墙 (梁)钢筋焊牢,一端压住板端(图 8-222) 图 8-221 板端或板中变形矫正方法 1-矫正前变形位置;2-板矫正后位置;3-长 400mmφ25 钢筋用 8 号铅丝拧紧后的位置; 4-钢筋在 8 号铅丝拧紧前的位里;5-8 号铅丝;6-龙骨;7-立柱; 8-纵向拉杆;9-横向拉杆;10-薄板 图 8-222 板端变形矫正方法 1-矫正前变形位置;2-矫正后位置;3-粗钢筋与墙(梁)钢筋焊牢压住板端; 4-墙筋;5-墙体;6-龙骨;7-立柱;8-薄板;9-板端伸出钢筋 6)薄板调整位置后,将板端(侧)伸出钢筋调整到设计要求角度,并伸入相邻板拟浇筑叠合层混凝土部位。
①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在支座处及两板之间的连接,见图8-223 图 8-223 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的几种构造连接 1-现浇叠合层;2-薄板;3-构造连接筋,φb@200mm(双向) ;4-板端伸出钢筋; 5-支座处构造负弯矩筋;6-混凝土墙(梁) (当为砖墙时,板伸入支座长度≥40mm) ②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板侧和板端伸出的双钢筋长度不得少于 300mm,薄板在支座上的搁置长度一般为+20mm如排板需要,可在+30~-50mm 之间变动,但简支边的搁置长度应为正数若必需小于-50mm 时,应增加板伸出钢筋的长度,或在现场另行加设梯格双钢筋,与伸出钢筋搭接(图8-224) 图 8-224 双钢筋薄板在支座上的搁置长度 1-薄板;2-伸长钢筋≮300mm;3-支座(墙或梁) 双钢筋混凝土薄板可按三、四、五几种形式拼接成整间双向叠合板模板(图8-225) ,拼接接缝宽度一般为 100mm如排板需要亦可为 80~90mm,但大于100mm的拼缝,应置于接近支承边一侧(图8-226) 图 8-225 双钢筋薄板拼接形式 1-周边支座;2-薄板 图 8-226 双钢筋薄板拼缝布置 1-薄板;2-连续边支座 薄板模板拼接后,要用φ8 钢筋沿吊环两个方向通长进行双向连接,并进行绑扎,钢筋要伸入邻跨 400mm 并加弯钩(图 8-227) 。
图 8-227 双钢筋薄板的吊环连接构造 1-周边支座;2-吊环;3-纵、横向φ8 连接钢筋 双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伸出钢筋的构造处理,见图 8-228 图 8-228 双钢筋薄板伸出钢筋构造处理 1-薄板;2-现浇登合层;3-支座负弯矩筋;4-墙(梁) ③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在跨间和支座处拼缝锚固构造,见图 8-229 图 8-229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拼接锚固构造 1-薄板;2-现浇叠合层;3-支座负弯矩钢筋; 4-墙(梁) ;5-伸出主筋;6-板缝配筋 如为简支时,主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 Lm不小于 100mm 如计算中充分利用主筋强度, 则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见表 8-51 如不符合表8-51 要求,应采取可靠措施 表 8-51 钢筋规格 φz6.5 φz8 φz10 伸入锚固长度(mm) ≮250 ≮300 ≮350 模板横向拼接是构成双向受力的关键,因此,板侧伸出钢筋的间距应为70~80mm ,其锚固长度Lm应大于200mm 7)板缝模板的安装如果不设吊顶时,薄板板缝模板宜做成与板缝宽度相适应的凸沿,或三角形截面条模,安装时可采用支撑式或吊挂式方法固定(图8-230) 。
图 8-230 板缝模板安装 1-薄板;2-三角形板缝模板;3-凸形板缝模板; 4-钢筋别棍;5-14 号铁丝;6-板缝棋板支撑;h-板厚 8)在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前,要将预留的剪力筋修整好,清除板表面及侧面的尘土、浮浆,并用水将表面润透(冬施除外) 9)硬架支撑的拆除: ①预应力混凝土薄板模板,须待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 ②双钢筋和冷轧扭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 须待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 10)薄板安装质量要求: ①允许偏差,见表8-520 薄板安装允许偏差 表 8-52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相邻两板底高差 高级≤2 中级≤4 有吊顶或抹灰≤5 在板底与硬架龙骨之间用塞尺检查 2 板的支承长度偏差 5 用尺量 3 安装位置偏差 ≤10 用尺量 ②薄板如需开凿管道等设备孔洞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开洞时,不得扩大孔洞面积及切断钢筋,并应对薄板采取补强措施 11)主要技术安全要求: ①楼层间上下层硬架支撑, 应放置在一条垂直线上,并要根据荷载传递要求考虑所需连续设置硬架支柱的层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任意拆除立柱和拉杆。
②薄板就位后,采用撬棍橇动,操作要协调一致 ③采用兜挂起吊薄板时,兜挂的钢丝绳必须加套胶皮管, 以防绳索磨损或损坏薄板边角严禁利用板面钢筋或钢筋骨架代替吊环进行吊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