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主要穴位位置及功效.doc
2页人体穴位常识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及中风、脱肛等病症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3、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4、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5、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6、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眼睛酸涩,头部眩晕,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7、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8、天柱: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哑门穴)旁开三寸处9、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頜骨之间的凹陷处躯干部1、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2、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3、天宗:在肩胛骨下窝的中央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4、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5、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6、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7、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8、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9、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10、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11、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12、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13、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14、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经属:足少阳胆经主治痛症对头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缓解作用四肢部1、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2、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3、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之间凹陷处4、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二寸内关穴属心包经,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5、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经属:手阳明大肠经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6、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7、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8、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侧一横指脛骨前肌上经属:足阳明胃经,膝眼下3寸旁开一横指强壮穴及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也是消气穴吃的不舒服有胀起要揉足三里还专治慢性胃痛主治胃肠、腹部不适,如消化器官疾并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并心脏并呼吸器官疾并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立腹部胀满、呕吐等,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9、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可治疗腰腿痛,痔疾10、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11、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经属:足少阴肾经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调节高血压有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并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等肾火旺,肾阴不足,可多揉涌泉穴寻找穴道的诀窍,在这里仅就一般寻找穴道的诀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① 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② 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③ 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④ 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⑤ 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