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扩大免疫规划概述(教学课件).ppt
110页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概述河南省CDC免疫预防与规划所郭万申内容提要n有关的概念n开展的历史n取得的成就n面临的挑战n主要工作任务有关的概念1n传染病流行三环节n疫苗n预防接种n方案免疫n免疫规划n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第一类疫苗n第二类疫苗u接种单位接种单位u一般反响一般反响u异常反响异常反响u常规接种常规接种u应急接种应急接种u群体性预防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u受种者受种者有关的概念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人空气、水/食物、接触、人群易感性病原携带者媒介节肢动物、土壤、群体免疫力受感染动物医源性、围产期、多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病人做到“五早”管好病原携带者接触者留验、医学观察等动物传染源管理 环境、物品、空气等消毒通风、良好的卫生习惯杀虫防止院内感染、规范行为母婴阻断 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有关的概念3n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条例?n传统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n现代疫苗的定义有所延伸,它是指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实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有关的概念4n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到达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n-?标准?n预防接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n广义的概念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对机体进行接种,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它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n狭义的概念指的是仅接种疫苗,使个体或群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有关的概念5n方案免疫 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方案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到达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n n-?方案免疫学?有关的概念6n免疫规划 是方案免疫工作的开展,在预防接种工作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根底上,进一步稳固方案免疫业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效劳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也有利于在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领域与国际接轨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开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到达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
n -?理论与实践?有关的概念7n国家免疫规划 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称省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方案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n第一类疫苗 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n第二类疫苗 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n -?条例?有关的概念8n接种单位 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n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n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n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标准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标准?有关的概念9n冷链 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条例?有关的概念10n一般反响 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响,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病症 -?标准? n异常反响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标准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标准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响 -?条例?有关的概念11n常规接种 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方案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效劳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12次接种效劳n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 -?标准? n群体性预防接种 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标准? 有关的概念12n受种者 接受预防接种的人 -?标准?n控制 疾病的发生、流行局限于局部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需持续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保持疾病下降态势。
n消除疾病、传染 在确定的地域特定的疾病发病下降到零或在确定的地域由特定致病因子引起的传染下降到零,需持续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治病因子传播循环的重新建立n消灭 在世界范围内由特定致病因子引起的传染下降到零自然界中无特定致病因子,无需采取干预措施n铲除 特定的传染因子不再存在于自然界与实验室中不同时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目标Control 控制 Outbreakprevention 预防爆发预防爆发Elimination&Eredication 消除和消灭消除和消灭reduce incidence &mortality降低发病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和死亡率maintain low incidence and prevent outbreaks维持低发病率水维持低发病率水平和预防爆发平和预防爆发interrupt circulation of pathogen 切断病原传播切断病原传播6内容提要n有关的概念n开展的历史n取得的成就n面临的挑战n主要工作任务开展的历史1n人类免疫预防的开展简史n中国免疫预防的开展历程开展的历史2n预防接种的经验时期n“以毒攻毒初期的“免疫思想n“血清脓汁原始的“免疫方法n人痘接种法免疫预防的先例n免疫预防的实验时期n琴纳(E.Jenner)和牛痘苗n1801年预言“人类最可怕灾害天花的消灭,将是牛痘接种的最终结果。
n列文虎克(LeeuwenHoek)和显微镜创造、微生物的发现n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L.Pasteurn科学研究根底的奠定人郭霍(R.Koch)开展的历史3免疫预防的开展时期n1930年,Theiler成功地将黄热病病毒在鼠脑内传代;1932年,将强毒通过鸡胚组织培养传代,获得了对猴和人的弱毒株1937年制成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n1884年,Salmon和Smith用加热灭活的猪霍乱菌免疫鸽子,证明可保护活菌攻击n1890年,Kitasato和Behring用三氯化碘处理白喉和破伤风杆菌毒素,减弱其毒性,制成抗毒素,建立血清疗法,并为制备类毒素打下根底n1892年,Haffkine研制成霍乱活菌苗n1896年,Kolle报告用561h灭活霍乱菌,制备成霍乱菌苗n1897年,Haffkine采有701h灭活鼠疫杆菌,制备成鼠疫疫苗n1895-1898年,Pfeiffer、Kolle和wright几乎同时分别将伤寒疫苗用于人体n1913年,Behring提倡用白喉毒素和抗毒素免疫n1915年,Widal开始使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n1921年,Calmette和Guerin研制成功卡介苗BCG并正式用于人体。
n1923年,Glenny和Ramon用白喉类毒素做人群免疫;同年,首先使用百日咳疫苗n1927年,Ramon和Zoeller将破伤风类毒素TT做预防接种n1932年,Sellard和Laigret研制成黄热病疫苗n1933年,Weigl研制成功虱肠斑疹伤寒疫苗;1938-1940年采用鸡胚卵黄囊制备n1937年,Salk研制成功最早的流感灭活疫苗n1945年,Theiler制造成黄热病疫苗n1954年,Salk制成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n1956年,Sabin制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n1960年,Enders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MVn1962年,Weller研制成功风疹减毒活疫苗n1966年,Takahashi等研制成功流行性腮腺炎疫苗n1967年,Wiktor研制成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n1968年,Gotschlich研制成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1971年又制成A群疫苗n1973年,Takahashi研制成水痘疫苗n1976年,Maupas等研制成乙型肝炎疫苗HBVn1978和1980年,肺炎球菌疫苗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相继问世n1981年: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获得批准上市。
n 开展的历史4全球扩大免疫规划简介n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简要回忆n全球EPI活动的进展n20世纪90年代EPI活动的主要策略开展的历史5EPI简要回忆n1974年,第27届WHA要求各成员国“开展和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方案,防制天花、白喉、脊灰、百日咳、破伤风、结核病等传染病,开始正式提出EPIn1976年,第29届WHA重申了这一方案的根本开展方向;n1977年,第30届WHA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包括为全球所有儿童提供免疫接种的规划目标,并规定当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预防注射,就是保护你的孩子;n1978年,第31届WHA决议和同年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强调EPI作为PHC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并决定成立全球EPI参谋小组;n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1990年在全球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n1982年,WHO总干事向第35届提出80年代活动的5点行动方案;n1983年,UNICEF把实现普及儿童免疫作为:“儿童健康革命的4项内容之一;n1985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致函各国领导人,希望EPI活动得到最高领导人的支持,并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n1986年,第36届WHA再次指明,为实现目标必须不断加速国家规划的实施步伐,并呼吁各国成员积极开展由总干事提议的加强EPI活动的3项一般性措施和4项特殊性措施;n1987年,WHO将“免疫每个儿童应有的时机作为当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n1988年,第41届WHA通过在全球消灭脊灰决议;n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开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开展世界宣言行动方案?两个世界性文件,决定在2000年前努力结束当前存在的儿童死亡及营养不良的状况;n1994年,WHO将“2000年目标无脊灰世界作为当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
开展的历史6全球EPI活动的进展n实现全球所有儿童都能接种BCG、OPV、DPT、MV:n1995年9月WHO提供的1周岁内婴儿BCG、OPV3、DPT3和MV的接种率结果分别为87%、89%、80%和78%;nEPI针对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明显下降:n1995年9月WHO提供的资料说明:n全球减少发病:百日咳7065万例,麻疹8599万例,脊灰55万例n全球减少死亡:新生儿破伤风73.3万例,百日咳62.6万例,麻疹160.3万例n估计每年仍发病和死亡的病例数:n发病:麻疹4287.6万例,百日咳3984.2万例,脊灰9.3万例n死亡:新生儿破伤风48.9万例,麻疹109.7万例,百日咳35.8万例开展的历史7EPI活动的主要策略n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群众参与n培训社区卫生人员n继续提高和保持免疫接种率n对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n采用新的或改进型疫苗n疾病控制n研究与开展开展的历史8中国开展历程n第一阶段:方案免疫前期n时间: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