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交底记录模板.doc
40页工业与民用建筑技术交底记录2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技 术 交 底 记 录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主编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目 录01、 地基钎探技术交底记录02、 轻型井点降水技术交底记录03、 深井井点降水技术交底记录04、 无沙大孔砼管井降水技术交底记录05、 独立柱基础技术交底记录06、 箱型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07、 筏型基础技术交底记录08、 杯型基础技术交底记录09、 条型基础技术交底记录10、 底板大致积砼浇筑技术交底记录11、 钢筋砼预制桩技术交底记录12、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记录13、 人工成孔灌注桩技术交底记录14、 螺旋钻孔灌注桩技术交底记录15、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交底记录16、 预应力土层锚杆技术交底记录17、 土方开挖和回填技术交底记录18、 砖混砌筑技术交底记录19、 砌块砌筑技术交底记录20、 钢筋锥螺纹连接技术交底记录21、 钢筋手工电弧焊技术交底记录22、 钢筋电渣压力焊技术交底记录23、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交底记录24、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交底记录25、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交底记录26、 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交底记录27、 施工洞的留置及处理技术交底记录28、 砖混结构钢筋绑扎技术交底记录29、 砖混结构模板技术交底记录30、 全现浇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技术交底记录31、 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清水模板技术交底记录32、 全现浇剪力墙结构混泥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33、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技术交底记录34、 框架结构模板技术交底记录35、 框架结构混泥土浇筑技术交底记录36、 预制阳台栏板的安装技术交底记录37、 预制楼板安装技术交底记录38、 散水技术交底记录39、 墙面抹灰技术交底记录40、 室内墙面贴砖技术交底记录41、 室外面砖技术交底记录42、 外墙干挂石材技术交底记录43、 地砖施工技术交底记录44、 现浇水磨石地面技术交底记录45、 大理石、 花岗岩面层技术交底记录46、 地毯地面技术交底记录47、 木地板地面技术交底记录48、 木门窗安装技术交底记录49、 铝合金门窗安装技术交底记录50、 塑钢门窗安装技术交底记录51、 窗帘盒、 窗台板和散热器罩技术交底记录52、 矿棉板吊顶技术交底记录53、 铝扣板吊顶技术交底记录54、 石膏板吊顶技术交底记录55、 地下防水混泥土工程技术交底记录56、 地下卷材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57、 地下聚氨酯涂膜工程技术交底记录58、 全面高分子卷材层面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59、 层面防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0、 厨厕间聚氨酯涂膜防水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1、 厨厕间氯丁胶乳青防水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2、 厨厕间SBS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3、 砖墙内管路敷设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4、 混泥土墙内管路敷设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5、 管内配线敷设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6、 室内电缆桥架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7、 灯具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8、 配电箱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69、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0、 电气竖井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1、 开关、 插座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2、 室内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3、 室内给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4、 室内采暖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5、 热器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6、 卫生洁具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7、 通风管道制作工程技术交底记录78、 通风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地基钎探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 机具准备、 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交底内容: 一、 材料要求砂: 一般为中砂二、 主要机具机械打钎( 轻便触探器、 北京地区规定必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 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 长度1.5—1.8m其它有铅丝、 凳子、 手推车、 夹具、 撬棍( 拔钢钎用) 、 钢卷尺等三、 作业条件1、 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 表面应平整, 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3、 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4、 杆上预先画好30cm 横线5、 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 槽宽大于200cm时应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 间距1.5米,孔深2.0米四、 操作工艺 ( 一) 工艺流程记录锤击数拔钎盖孔确定打钎顺序灌砂整理记录检查孔深就位打钎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地基钎探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 机具准备、 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交底内容: 1、 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 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 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 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 扶正钎杆, 拉起穿心锤, 使其自由下落, 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 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 cm, 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 表式C5—7) 执行1, 500 1, 5001, 500钎探孔布置示意图4、 拔钎: 用铅丝将钎杆绑好, 留出活套, 套内插入铁管, 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 拔出后用砖盖孔5、 移位: 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 以便继续打听6、 灌砂: 打完的钎孔, 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已记录无误后, 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 可用钢筋倒实一次7、 整理记录: 按孔顺序编号, 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 字迹清楚, 经过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地基钎探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 机具准备、 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交底内容: 8、 如工程在冬季施工, 每打一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 不能大面积掀开, 以免基土受冻 五、 质量要求1、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 锤击数记录准确, 不得作假钎2、 钎位基本准确, 钎孔不得遗漏; 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 成品保护钎探完毕后, 应做好标记, 保护好钎孔, 未经质量检查、 有关工长复验, 不得堵塞或灌砂七、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基土受雨后不得钎探2、 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 应请示有关工长, 适当移位打钎, 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锤击数3、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 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开4、 在钎孔布置平面图上, 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 以便设计勘察人员分析处理八、 安全标准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 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 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地基钎探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 机具准备、 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交底内容: 一、 施工准备1、 施工机具( 1) 滤管: Φ38—55mm, 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长2.0m左右, 一端用厚为4.0mm钢板焊死, 在此端1.4m长范围内, 在管壁上钻Φ15 mm的小圆孔, 孔距为25mm, 外包两层滤网, 滤网采用编织布, 外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 每隔50—60 mm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 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联结。
2) 井点管: Φ38—55mm, 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3) 连接管: 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 采用8号铅丝绑扎, 应扎紧以防漏气 4) 总管: Φ75—102mm, 壁厚4.0mm, 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 防止漏气、 漏水 5) 抽水设备: 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 真空泵或射流泵, 以及机级配件和水箱 6) 移动机具: 自制移动式井架( 采用振冲机架旧设备) 、 牵引力为6t的绞车 7) 凿孔冲击管: Φ219×8mm的钢管, 其长度为10m 8) 水枪: Φ50×5mm无缝钢管, 下端焊接一个Φ16mm的枪头喷嘴, 上端弯成大约直角, 且伸出冲击管外, 与高压胶管连接 9) 蛇形高压胶管: 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10) 高压水泵: 100TSW—7高压离心泵, 配备一个压力表, 作下井管之用2、 材料粗砂与豆石, 不得采用中砂, 严禁使用细砂, 以防堵塞滤管网眼3、 技术准备(1) 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了解工程地质情况, 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采取的对策2) 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4、 平整场地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 不使用履带式吊车, 采用碎石桩振冲设备的自制简易车架, 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 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 以便于车架在场地内移动。
二、 井点安装1、 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位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术交底记录表C2—1编号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地基钎探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 机具准备、 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交底内容: 2、 井点管埋设( 1)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测量控制点, 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 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 深大约500 mm, 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 埋管时灌砂, 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 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2) 用绞车将简易井架移到井点位置, 将套管水枪对准井点位置, 启动高压水泵, 水压控制在0.4—0.8MPa, 在水枪高压水射流冲击下套管开始下沉, 并不断地升降套管与水枪一般含砂的粘土, 按过去经验, 套管落距在1000 mm之内, 在射水与套管冲切作用下, 大约在10—15min时间之内, 井点管可下沉10m左右, 若遇到较厚的纯粘土时, 沉管时间要延长, 此时可增加高压水泵的压力, 以达到加速沉管的速度冲击孔的成孔直径应达到300—350mm, 保证管壁与井点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以便于填充砂石, 冲孔深度应比滤管设计安置深度低500mm以上, 以防止冲击套管提升拔出时部分土塌落, 并使滤管底部存有足够的砂石。
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 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 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 会出现倾斜现象, 此时成孔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井孔冲击成型后, 应拔出冲击管, 经过单滑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