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共16页DOC).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1
  • 文档编号:273209023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2.19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资料推荐…………………………………………………第五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n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订和实施创造条件n 环境现状调查要从信息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入手,针对列出的调查清单逐项调查,发现问题并逐步深入,可以包括必要的现场监测、勘察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等环境评价包括自然环境评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 一、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1、环境特征调查 (1)自然环境特征: 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2)社会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①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a.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环境产生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生产力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则反映了人们征服、改造、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a.社会人口状况分析。

      人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同环境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和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年龄分布、城乡人口分布和行业人口分布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b.社会意识状况分析,规划区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文艺、宗教和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当地人们的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这些社会意识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c.还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环境污染因素调查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综合调查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调查,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污染调查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污染调查还应考察观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2、生态调查 n 环境自净能力n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n 气象条件n 绿地覆盖率n 人口密度n 经济密度n 建设密度n 能耗密度调查等 3、污染源调查 n 工业污染源n 农业污染源n 生活污染源n 交通运输污染源n 噪声污染源n 放射性n 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等。

      4、环境质量调查 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监测资料 5、环保措施效果调查 环保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保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6、环境管理现状调查 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实施和环境监督实施情况等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 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2. 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 遥感的方法 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三、环境评价 n 在环境规划中,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n 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好坏作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一般以定量描述为主 1. 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 通过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相关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确定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2)社会经济评价 项 目内  容人口评价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人口的文化素质等经济活动评价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产品综合能耗、能源利用率等城市基础设施评价住房、道路、给水设施及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能源结构、供热方式、绿地及分布和普及率等3)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正确认识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环境质量评价突出超标问题,以明确环境污染的时空界域为主要环节,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潜在的环境隐患等 (4)污染源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 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 (1)自然环境评价方法n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一般有生态环境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生态环境问题类比等;n 列表清单法:将各种生态环境因子分别劣种同一表格的行与列里,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号、数字或其他符号表示起性质、强度等;n 生态图法:即图形迭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环境信息迭合在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n 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用的最多,必须建立表征生态环境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赋予各因子权重,然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值例如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梅罗指数、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格林大气指数、上海大气质量指数等;n 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分析和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常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n 生物生产力评价法:用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来表示,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n 其他评价方法:还有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其可靠性最终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获取可靠的资料数据,仔细分析生态环境的特点、本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评价成功的关键2)社会经济评价方法n 社会经济评价的关键是选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化的方法n 由于社会经济问题比较复杂,不易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尚无统一评价标准,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所选择的总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来确定 (3)环境质量评价方法n 环境质量评价分为单环境要素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和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n 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指数评价方法某污染物在环境中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称为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该表示污染物的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 (4)污染源评价方法n 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多选用排放量和毒性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主要污染物的指标n 在多种污染物比较分析中,在数学上可采用标准化法,将不同种类、不同量纲的一组值进行标准化,使之可相互比较,主要方法有排毒指数法、环境污染能力潜在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这里主要介绍等标污染负荷法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一、环境目标 1. 概念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环境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环境目标应具有一般发展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并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 2. 类型分类项目说  明管理层次宏观目标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应达到的环境目标总体上的规定详细目标按照环境要素、功能区划对规划区在规划期内目标的具体规定内容环境质量目标包括大气、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目标等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目的环境污染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控制目标等生态保护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生态资源的规划目标等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项管理目标,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项管理目标时间短期目标目标准确、定量、具体,体现出很强的可操作性中期目标包含具体的定量目标,也包含定性目标长期目标主要是有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空间范围包括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也可规定其相应目标。

      3. 确定环境目标的原则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4.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n 经过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回来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n 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它分析等阅读材料: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 资料来源:(慧聪网 )P 早期的河流健康评价主要采取指示物种法,但这种方法不足以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不能反映人水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科学的方法是采取指标体系法根据健康长江评价目标和实际需要,提出了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4级构成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   总目标层是指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系统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防洪安全保障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状态层是指在系统层下设置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河流完整性与稳定性、水生物多样性、蓄泄能力、服务能力5个状态层要素层是指采用可以获得的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定量指标有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饮水安全保证率、城镇供水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水能资源利用率、通航水深保证率等16个,定性指标有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

            根据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可以定量指标直接给出标准值或标准值范围,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80%(饮用水源区大于95%),湿地保留率2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30%左右,水能资源利用率60%左右等;对难以准确定量表达的指标,可以进行定性描述,如水系连通性可描述好、较好、较差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和类型 n 环境规划与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