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pdf
2页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 诗诗的内容主要是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 劳动 生活的体验和闲居郊游的描绘, 从而抒发内心对自 然的喜爱和与大自然相冥合的心理感受他的诗质 朴、 自然、 清新而富有意境, 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 诗风 一、 朴素自然的抒情方式 陶诗抒情极为平淡自然, 每每表达都是自然流 露, 有如泉水从心底缓缓流出, 那么的自然流畅, 清 澈见底而不带任何杂质, 读其诗, 使人感觉亲切和 蔼 《归园田居》 组诗是陶渊明辞去只做了八十多 天的彭泽县令后所作, 描写了刚刚离开官场的愉悦 心情, 赞美了田园风光和躬耕生活 《归园田居》 其 一:“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 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抱拙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 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 里, 复得返自然 在诗中, 诗人回顾了自己十三年 的经历, 几度出仕, 深受束缚, 没有自由而回归田 园的他, 就像鸟儿飞回了大自然, 轻松愉快, 自然状 态的情感流露, 跃然纸上茅草屋、 田地、 树木、 炊 烟、 鸡鸣、 犬吠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 整个画面表现 出农村的生活气息, 味道淡得出奇却很隽永, 令人 心旷神怡。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 写到田 园风光的美好动人, 新生活的愉快, 一种如释重负 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陶渊明把自己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之中, 物我 交融, 因而在抒发感情时, 诗歌表现出朴素和谐自 然的风格如 《饮酒》 其五:“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 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 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 已忘言 这是何等的坦荡和自然, 心若 “远” , 即使 身居闹市, 亦不会为车马之喧哗而动容诗人与菊 作伴, 清淡雅致, 古色古香; 与飞鸟作伴, 结伴而行, 惬意温馨一个 “见” 字生动传神地将大自然与自己 的距离拉近了,“悠然” 之态正是诗人与自然相融的 妙笔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 都合于 自然之道, 物我交融, 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这种境 界在诗人看来, 只可意会, 不能言说, 也无法言说 陶渊明喜爱的是恬淡宁静、 充满自然意趣的乡 村生活读他的这类田园诗, 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气 韵在心间弥漫开来, 明净、 轻柔、 舒缓, 让人感到一 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宁诗人就是在这种恬淡安 然的心境中, 感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
二、 想象图景和形象塑造朴素自然 诗歌的艺术风格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出 来诗仙李白感情豪放, 想象奇特, 塑造形象更是华 丽而陶渊明与之相反, 感情的抒发是自然的, 想象 也是自然的, 塑造形象更是自自然然他不着意刻 画, 只适当点染, 并且塑造的形象多取材于现实生 活中的常见事物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归园田居》 其一 ) 诗中 “暧暧” , 形容模糊 昏暗,“依依” , 形容舒缓轻柔远处的村庄看得见但 又看不清楚,农家里升起的炊烟轻柔地飘在空中 狗在巷子里叫, 声音传得很远, 鸡的鸣叫声很清晰 诗中描写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 只是 “炊烟”“狗吠” “鸡鸣” , 诗中也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只是信笔用 略论陶渊明诗歌的朴素自然 荩杨洪波 杨柳 古典魅力35 “暧暧” ,“依依” , 稍加点染, 自自然然, 勾画出一个 屋舍俨然、 鸡犬相闻的乡村居所, 表现出宁静祥和 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整个 归田后的生活画面, 都是用朴素自然的笔触白描出 来的 好的诗歌不单只凭强烈的感情抒发, 还要有丰 富的想象, 只有使感情形象化, 才能增强诗歌的感 染力。
陶渊明生活极端困苦, 他亲自参加农耕劳动, 其诗歌以现实情境和事物入诗, 而其想象图景也多 是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 如 《桃花源记》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社会动乱, 战祸不息, 民不聊生人民渴望有一个美好、 安定的 社会出现于是诗人虚构出一个没有纷乱、 和谐安 宁的桃花源,描绘出一幅朴素自然的田园图景: 这 里环境优美, 人们过着无忧无虑、 安居乐业、 丰衣足 食的生活人人辛勤劳作, 民风淳朴, 社会安定, 和 平宁静人远离尘世, 丝毫不为外界的陋习所感染 这里没有动乱, 没有苛政, 没有压迫和剥削, 人人劳 作, 家家快乐而这些美好的情景, 不过是作者对未 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和寄托但因为现实社会的黑 暗, 这种和平安宁、 真诚无伪的理想社会便成为了 一种期盼和向往这样借助与现实的反差, 集心中 之理想, 来想象入诗, 其想象就变得非常朴素自然 看似在天上, 实则仍在人间 鸟在陶诗中是自由自在的象征, 诗中既有自由 快乐的飞鸟, 如 “众鸟相与飞”( 《咏贫士七首》 ) , 也 有受困牢笼的羁鸟,如“羁鸟恋旧林” ( 《归园田 居》 ) ,还有日暮还巢的归鸟,如“鸟倦飞而知还” ( 《归去来兮辞》 ) 。
这些鸟的形象都带有诗人的自 况, 形象也没有刻意雕琢, 而是在明白晓畅中自然 倾吐 三、 语言朴素自然, 意境悠远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需要有高度的语言驾 驭能力诗歌的感情抒发, 想象和形象塑造, 都需要 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 陶渊明用白描的手法, 以大众俗语入诗, 明白 如话却有很强的感染力钟嵘在其 《诗品》 中评价陶 渊明的诗歌语言:“文体省净, 殆无常语 朴素自 然, 简洁纯净, 天然雕饰, 正是陶诗语言与人不同的 特别之处 陶诗大多是以田园风光和农村俗事入题的, 在 这样环境下造就的恬淡心境, 使得他语言沾染着浓 厚的生活气息, 并且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 笔法精炼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 蕴 在 《归园田居》 这组诗中, 陶诗的语言特色表现 得非常鲜明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 桃李罗堂前 通俗明白的叙述了诗人的居家环 境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 树颠 还是信手写出, 不夹杂任何绚丽色彩, 却给 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 生动传神地将农家场景展 现在读者面前陶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自然、 抒发 感想, 给人一种清新、 淡远的意境 再如 《桃花源记》 叙事非常简练, 作者仅用三百 多个文字就把发现桃花源的始末以及桃花源中的 景物、 环境、 风土、 民情等描写得清清楚楚。
全篇没 有用典故, 而是以清新、 朴实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 描绘出一个理想的社会, 语言质朴无华, 不加雕饰, 明白如话, 极尽纯净之美 陶渊明朴素自然的诗风,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 树一帜他不但把农村的田园、 山川、 花草、 树木、 鸟 语这些朴素的事物编织成多姿多彩的优美诗句, 而 且善于将农村日常见闻, 如炊烟、 井灶、 狗吠、 鸡鸣 纳入诗境, 构成一幅恬淡、 自然的风俗画, 具有极高 的审美的价值同时, 陶渊明开拓了诗歌反映现实 的新领域, 他一系列农村题材的田园诗, 将诗歌从 高雅的殿堂中解放出来, 朴厚淳净, 清新自然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2]唐满先.陶渊明集浅注[M].南昌: 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 1990. [3]吕德申, 钟嵘. 《诗品》 校释[M].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86. [4]李文初.陶渊明论略[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 社, 1984. (作者简介: 杨洪波, 河北大学助教; 杨 柳, 河北大学助教 ) 古典魅力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