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
67页1,医 学 放 射 学 总 论,洛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翟朝伟,2,,3,4,概 述,一、医学影像学 1.影像诊断学 2.介入放射学,5,1.影像诊断学 应用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成像,了解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目的属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 成像技术:X线、 DSA 、CT、MR、超声、核素扫描等 学习内容:X线成像、CT、MR,6,2.介入放射学 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引导和监视下采取标本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包括穿刺活检、穿刺引流、栓塞、灌注、成形、消融、取异物术1),7,二、医学影像学的作用 1.疾病诊断中起“侦察兵”的特殊作用 2.临床医学的支柱学科:介入放射学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体系之一1),8,三、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1.了解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2.熟悉观察、分析、诊断方法 3.掌握正常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 4.掌握各技术的价值与限度.,(1),9,10,X线成像,第一 X线的特性 第二 X线的产生 第三 X线成像原理 第四 检查方法 第五 图像的特点 第六 诊断原则与步骤 第七 临床应用,11,第一节 X线的特性 X线是1895年11月8日伦琴 (德国)发现。
又称伦琴射线 X线本质上是电磁波 波长0.006-500nm用于X线成像的在0.08nm-0.31nm(40-150Kv) X线与成像有关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1),12,电 磁 波 谱,非电离辐射: 无线电波: (1埃=1亿分之一厘米,1nm=10埃)↓ 长波 3万~3千米↓ 中波 3千~2百米↓ 中短波200~50米↓ 短波 50~10米↓ 米波、分/厘/毫/微米波红外线:30万埃~7800埃 ↓可见光:7800埃~3900埃 ↓★电离辐射 : 紫 外 线:2500埃灭菌,2800埃抗佝偻病, ↓x 线 :500nm~0.006nm,诊断用0.31~0.08nm↓r 线 : 1埃~0.000001埃,★,13,1.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 ①辐射测量的基础,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 ②对人体有害,应注意防护 ③放疗的理论基础,(1),14,15,,16,第二节 X线的产生 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自由电子群 ②电子群高速运行 ③高速运行电子群的突然受阻,(0.5),17,X线产生的设备 主要包括 ①X线管 ②变压器 ③控制台 ④检查床,,,,(0.5),x线管为一高真空的二极管,杯状的阴极内装置灯丝,阳极由斜面的钨靶和附属散热装置所组成,18,X线的发生程序,接通电源,降压变压器,X线管灯丝 加热,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X线 1%,热能 99%,,,,,,,,产生自由电子 云集在阴极附近,(1),19,第三节 X线成像原理,x 线穿过人体密度和厚度不同的组织结构,被吸收程度不同,到达荧光屏、胶片或影像板上的剩余 x 线量不同,激发出明暗不同的图像。
2),20,自然对比,人工对比,病变产生对比,(1),21,第四 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x线摄影 二、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软线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三、造影检查,},基本被取代,22,一、普通检查 (一)荧光透视,23,24,1.优点 ①可观察内脏器官的运动情况 ②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③简单方便 ④经济,2.缺点 ①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②图像欠清晰 ③不能检查厚度大、密度高的部位 ④难以显示密度差较小的病变,(1.5),25,(二)x线摄影 应用最多的X线检查方法 得到某一部位、某一角度的瞬间图像,(0.5),26,1.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 ②图像清晰 ③可留下客观记录 2.缺点: 不能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如透视方便和直接,费用比透视稍高 透视和摄影各有优缺点,联合使用可提高应用价值1.5),27,二、特殊检查 (一)体层摄影 ---使机体选定层面的结构显示清楚,而该层前后方向的结构变模糊 主要用于: 结构复杂或重叠严重的部位,如颌骨,(0.25),28,体层摄影 口腔全景摄影,(0.25),29,(二)软线摄影 ---又称钼靶摄影,其X线为电子群撞击钼靶所产生,波长较长,穿透性较弱。
适合于软组织病变的检查,特别是乳腺,(0.5),30,三、造影检查 ---向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内部或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进行的X线检查 造影检查时引入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称为对比剂2),31,(一)对比剂 高密度造影剂: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碘剂: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无机碘:碘油 碘苯酯 低密度造影剂:气体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主要用于关节造影,32,(1)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而非工业用硫酸钡(内含硫化钡,吸收会产生高神经毒性) 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造影0.5),33,(2) 碘剂:分两大类 ① 有机碘 用途:血管造影+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使其他器官显影的造影 分型:离子型、非离子型 A 离子型常用的为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B 非离子型常用的有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C 非离子型碘制剂具有低渗性、低黏度、低毒性,价较高 ②无机碘 现已很少使用。
1.5),34,(0.25),35,膝关节空气造影,结肠气钡双重造影,(0.25),36,(二)造影方式 1.直接引入法 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DSA 分动脉DSA、静脉DSA,前者多用 2.间接引入法 静注对比剂,经生理排泄到达其他器官内,使其显影的造影检查,如静脉尿路造影、静脉胆系造影1),37,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简单、经济、安全、准确 先考虑普通检查,再考虑特殊检查或造影检查,有时需数种方法结合使用1),38,第五 X线图像的特点 一、灰阶图像 用影像的白黑代 表密度的高、低 二、重叠图像 可因重叠显示不清 三、图像放大、失真,(1),39,图像放大,射线源人体成像板,,,,,,40,,,41,一、X线诊断原则 以X线影像为依据,全面观察,重点分析,结合临床,做出诊断第六 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42,二、X线诊断步骤 (一) 阅读申请单 (二) 注意照片质量 1.标记是否完整、规范 2.位置、范围、曝光条件等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三)按照一定顺序全面观察 (四)对病变进行重点观察与分析 (五)结合临床作出诊断,43,观察顺序,44,,45,,46,1.结合临床的原因 (1)大多数病变的X线表现无特征性 同病异影 异病同影 某些病变早期无阳性表现 (3)少数病变X线不能显示,47,2.结合临床的具体内容 1)病史 2)病状和体征 3)治疗情况 4)年龄 5)性别 6)职业史和接触史 7)生长与居住地区 8)其他检查结果,48,3、X线诊断的结果,(1)肯定诊断:经X线检查,确诊 (2)否定诊断:经X线检查,排除某些病 (3)可能性诊断: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性质,可列出几个可能性 (4)建议,49,第七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食管、胃肠道病变主要靠X线造影检查 骨骼病变主要靠X线平片检查 胸部病变可首选X线检查 DSA广泛用于心脏及血管病变的检查肌肉、脑、脊髓及腹、盆腔实质性脏器的病变X线检查作用较小,50,,51,,52,,53,,54,,55,,56,57,58,59,部位 数目 形状 边缘 密度 大小 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器官功能的改变,对病变重点观察与分析,★,(0.5),60,病变的部位,(0.5),61,病变的数目,,(0.5),62,病变的形状,(0.5),63,病变的边缘,(0.5),64,病变的密度,(0.5),65,病变的大小,(0.5),66,病变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0.5),67,器官功能的改变,★,(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