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痛苦中开花.doc
4页沈从文,在痛苦中开花①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至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②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③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小说《边城》中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看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白脸女孩和她的弟弟,趁着他的爱情燃烧正旺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未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朴素洁白的期望,欲语还休的心动,用生命表达的纯粹,闪烁在字里行间④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
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这里包含着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⑤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⑥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以口若悬河⑦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
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⑧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还畏惧什么,还有什么不可失去的呢?还有哪种痛苦,无法化成春泥?故而,在一次批斗中,他与老舍等作家被逼跪成一圈,中间是熊熊燃烧着的他们从前的作品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⑨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都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⑩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
但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⑪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的高度和成就⑫真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⑬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选自《读者》,略有改动)11.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①段沈从文在妻子的信上乱涂的“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这句话中,“没人知晓”的“痛苦”在文中是指什么而言的? (2)第⑬段中引用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的话,说“斯人可贵”从本文看,沈从文“可贵”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12.第⑥段中“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13.本文写沈从文,而第⑧段写老舍和沈从文一起挨批后投湖、第⑩段写郭沫若为沈从文的《中国服饰研究》作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4.本文第③段写了沈从文在痛苦无法排遣时念念不忘“少年的情怀”,作者写这一内容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8分)11.(1)①是指沈从文“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②是指他少年时代经历的“一段孽缘”2分)(2)①天分过人,成就很高②性情温和,与人无争③内心倔犟,不改追求④为人赤诚,有情有义4分)12.①“低到尘埃里”极言沈从文痛苦之深,“开出花来”形容他的成就之大2分)②能从“低到尘埃里”的“痛苦”中“开出花”,更写出了沈从文的非凡的意志和成就2分)13.①以老舍的投湖反衬沈从文面对痛苦和屈辱时的淡定和对文物研究的执著3分)②以曾把沈从文定性为“反动文人”的郭沫若为《中国服饰研究》作序,侧面烘托出沈从文的人格魅力和在文物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3分)14.①极写沈从文的痛苦之深在现实中的痛苦无法排遣时,他只有回到过去,回到寄托了他的少年情怀的故事中,以此得到慰藉②极写沈从文有情重义这是沈从文少年时的美好感情,多年之后仍不忘记,这与全文对沈从文的述评相一致③与文末的“星斗其文”相照应这段文字揭示了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动机,而《边城》代表着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④为下文写沈妻张兆和作铺垫在张兆和的身上,有着不少和翠翠相似的地方,这是沈、张二人感情的基础,也是他们的爱情“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