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生态学实习.ppt
16页园林生态学实习v时间安排: v城市局部气候因子观测(1天)v群落的数量特征与生活型谱调查(0.5天)v植物受害或死亡原因诊断(1天)v城市园林植物群落配置和设计(2天)v内业整理和实习报告的完成(0.5天)v实习方式:集中讲解分组实习(以前的实验小组)v分工协作v集中整理数据和完成报告(设计除外)一、城市局部气候因子观测v目的:1、了解城市局部地段主要气候因子的差异及其对 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了解不同绿地类型对环境因子的影响3、掌握主要气候因子的对比观测方法及相关仪器使用方法v原理:城市内部由于建筑物及铺装等影响,局部地段的气候 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及 分布的影响也不一样园林绿地的存在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 因子会产生影响,不同类型的绿地影响程度不同v仪器设备:照度计、数字式温湿度计、辐射热计 、风速风量计、皮尺、卷尺、测高器、远红外地 温仪v方法步骤:v选择不同地段:楼南、楼北、铺装广场、开敞草 坪、片林楼南:二教楼南中间,距墙面50厘米左右楼北:逸夫楼楼北中间,距墙面50厘米左右铺装广场:广场中间,保证通风和光照开敞草坪:园林楼南草坪,保持在中间位置, 保证通风和光照片林:青年湖边的树林中间v2、测定项目:各测定地点测定离地面1.5米 处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 测定地面温度、太阳辐射热、地面逆辐射热( 离地面0.1米)v3、楼南、楼北:测定楼高、楼宽,另外加测 墙面逆辐射热v4、测定时间:8:00—17:00,每小时整点 记录,即8:00,9:00,10:00……… 16 :00,17:00每次测定瞬时读3个值。
v5、所有结果记入表格v结果:1、每组整理结果,画出所测地点的各项指标 的日变化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指标值2、综合所有组的数据,比较不同地段各项指 标的日平均值、指标的日变化;分析楼南楼北 、楼间距、铺装(广场和草坪)和不同绿地类 型(草坪和片林)对环境因子的影响v注意:各组所有成员在早晨7:30前到达观测 地点,应提前3-4分钟打开气温度计,以方便测 定大气温度,并做好观测准备二、群落的数量特征与生活型谱调查v目的:调查群落的主要数量特征v原理:密度、盖度、郁闭度、频度的概念v仪器:粉笔、测绳、皮尺、卷尺、花杆v方法步骤1、选定样地,用测绳围好(20M×30M)2、踏查记录群落的组成种类(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得到群落的物种组成名录3、分种清点乔木种(3米以上的植株)的株数,记入表14、统计法测定组成乔木种的郁闭度,记入表2v统计法:在样地内等距离设立6条样线(保证总 样点数在150以上),沿着样线,每走一步,抬 头看上面,如果有某种乔木的枝或者叶,则在相 应的树种名下记1,否则不填;v如果同时有2种树种则这2个树种下都记1最后 某树种的郁闭度=该树种出现的“1”的个数/总样点 数;乔木层的郁闭度=层样点“1”的个数/总样点数 ,其中层样点1的个数是按照表2中层栏中的1个 数统计的,在一个样点中如果有1个或多个树种 出现,在层郁闭度统计时都计1,如果没有树种 出现则计0,最后用1的个数/总点数计算层郁闭 度。
v(郁闭度用0-1间的小数表示)v5、5个2×2的小样方中同样用统计法测定灌木 种和草本种的盖度,记入表3v小样方分别在样地的四周和中间,但是不包 括边线还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样地特征做些调 整每个小样方内均随机分布30个样点,记 录每个样点上出现的灌木和草本,在相应的名 称和样点栏下记1;否则,不记录如果有重 叠则在重叠的多个种栏下都记1,最后根据某 个种出现的1的个数/样点总数计算某个种的盖 度层盖度用类似于乔木层郁闭度的方法统计 v(盖度用百分数表示)v6、30个1×1的小样方测定组成种的频度,记入 表4v按照均匀设立的6条样线,在每条样线上等距 离设立5个小样方记录每个小样方内出现的 物种,在相应的物种和样方栏内打勾即可v最后统计某物种的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100%v结果:v1、列出群落物种名录v2、计算乔木的密度(分种),单位为株/公顷v3、计算乔木种的种郁闭度和乔木层的郁闭度种郁闭度=该物种“1”的个数/总样点数层郁闭度的计算先在表2中统计每个样点是否有树 种出现,重叠的部分不计算,最后同样按照上述公 式计算v4、计算各灌木种的盖度和层盖度种盖度=该种“1”的个数/总点数层盖度的计算和乔木层的郁闭度一样。
v5、计算各草本种的盖度和层盖度同上v6、计算群落各组成种的频度种频度=该种出现的样方数/总调查样方数*100%v7、统计群落的生活型谱根据群落的物种名录,按照Raukiear 生活型系统进行 统计,不包括蕨类乔木和高度大于25厘米的灌木均 为高位芽植物某一生活型比例=该生活型物种数/群落总物种数 *100%群落所有5个生活型的百分比构成群落的生活型谱v8、比较人工园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三、植物受害或死亡原因诊断v目的:训练对自然生态现象及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掌握 具体生境下主导生态因子分析过程及植物受害或死 亡诊断调查方法的设计 原理:特别由于在城市地面铺装、人工移栽、大气及土壤污 染、整形修剪、不合理群植、病虫害及其他人为干 扰等特殊环境下,常导致一些植物生长发育的不适 应,生长不良、受害及死亡主导因子判断:1.主导因子能影响其他因子;2.主导因子存在与否、数量,及与其他因子的综合作用v仪器设备:照度计、湿度计、皮尺、卷尺、测高 器等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大气污染等观测与调查仪器v方法步骤:1、校园观察,提出植物受害及死亡现象,列出 地点、植物种类、受害及死亡特征等。
诊断对象 为5棵树(包含3个种),结果列于表12-12、对诊断对象进行实地调查,详细观察植物受 害或死亡现象,记录其生境条件、栽培管理及人 为干扰等,列于表12-1初步判断可能引起植物 受害或死亡的主导因子1-3个3、围绕可能的主导因子,选择附件小范围内选择 1-2株生长良好的同类植物做对照,对主导因子 进行详细的对比调查,并根据结果及生态因子作 用规律,确定主导因子,分析植物受害或死亡原 因v注意:诊断对象的确定要保证其代表性,又应考虑实验 条件及诊断的可行性诊断要用对比法,小范围内选择1-2株生长良好 的同类植物做对照四、城市功能区的园林植物群落 配置设计(任选一个)v仪器:皮尺v功能区域:1、建筑物南面和北面,靠近建筑物墙面的地方(各3种群落)2、建筑物中庭(二教或三教的中庭)3、华农的行道树设计4、华农人工湖5、华农西苑小高层住宅6、三教前绿地v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v叙述该区域的主要环境特征v阐述该区域园林植物群落的主要功能v分析区域环境对植物的要求和限制v给出符合环境和功能的具体植物群落配置方 案,说明配置理由v给出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和种植方式以及 种植密度v给出简单的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