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水市“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197页六盘水市“十三五 ”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2第一节 医疗卫生资源及服务总体情况 2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 2第二章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第一节 发展机遇 7第二节 主 要 挑 战 8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1第一节 指 导 思 想 11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第三节 主要目标 12第四章 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17第一节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7第二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19第三节 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生育服务 22第四节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 23第五节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25第六节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7第七节 加快健康产业发展 29第八节 发展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 32第九节 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34第十节 强化综合监督执法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37第十一节 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39第十二节 发展老年健康服务 41第五章 主要建设项目 43第六章 保障措施 46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49附: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50前 言“十三五”是我市贯彻落实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 重要阶段,也是落实同步小康社会目标、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攻坚阶段和重要时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坚持人民健康放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 卫生工作精神,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进 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为不断推进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社 会的健康目标,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6—202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 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中共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 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第一章 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第一节 医疗卫生资源及服务总体情况截止201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39个其 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三级综合医院3所,三级甲等专科医 院1所,二级医院16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个、采供血机构 3个,卫生监督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所)5个,卫生紧急救 援指挥中心(急救中心)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17个,包 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3个,乡镇卫生院93个;全市医疗 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4709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为5.1 张;全市 有卫生从业人员19006人,其中卫生计生技术人员13068人,执 业(助理)医师4505人,注册护士5332人,正高职称68人, 副高职称496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1人。
2015年,全市门诊 服务总诊疗人次数为661.69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0.08%,出院 者平均住院日8.2日,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5.1人次,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为2.3床日第二节“十二五”期间主要成就“十二五”期间,全市医疗卫生工作坚持落实“政府办医”主体 思路,坚持依法办医的基本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以增强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全市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等—2—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基础设施、人才队伍、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 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技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健康质量等各项主要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一、居民健康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1岁,较"十一五”末提 高1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2010年的245.57/10万降至 211.52/10万;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31.17/10万降至24.88/10 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10.15‰降至8.29‰;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由2010年的12.47‰降至11.20‰居民健康水平实现稳步提升二、 卫生投入及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市财政累计卫生投入68.12亿元,年均增 长17.6%,财政卫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7.02%。
同时,争取到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建设项目543个,总投资6.6 亿元建成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水矿总医院综合住院大楼、 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院,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首钢水钢集团医 院等项目并投入使用,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六盘水凉都医院全市 基本解决县级人民医院、卫生急救、卫生监督业务用房紧张的问 题6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个村卫生计生室开展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基础建设得到加强三、 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十二五”期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显著增加医疗卫 生机构增加272个,床位数增加5685 张,门诊总诊疗人次增加86万人次,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超越全省小康指标3.7—3—张的要求,病床使用率由57.35%提高至70.08%全市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同 时,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重点扶持专科1个、 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 个大力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开展“群众满意乡镇 卫生院”以及"示范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基层卫生服务供给覆 盖面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
四、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在盘县人民医院、盘县第 二人民医院和盘县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市 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市、县、乡三级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工 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进一步落实,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实现“覆盖率、使用率、网上采购率、零差率销售”四个100%; 新农合保障模式得到创新,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 和大病补充保险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了新农合省级定点医院异地 就医即时结算,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赔付、医疗救助减免“一 站式”服务,全市新农合参合率由97.71%提高至99.12%,筹资 标准提高到人均450元,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同时,不断规 范了定点医疗机构行为,初步实现了政府得民心、事业得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多赢格局五、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增加4386人,增长—4—率达50%执业(助理)医师增加985人,增长率为28%,注 册护士增加2213人,增长率达71%五年来,全市共完成2000 余名乡村医生在岗轮训,培养转岗全科医生344名,订单培养定 向免费医学生138名,有效提升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总体质量。
六、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基本完善,“十二五”期间,无甲类和 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 年降低;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进展,六枝特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 防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巩固,钟山区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 防治示范区;地方病防治工作获得全国“十二五”地方病防治工 作先进集体疟疾防治工作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卫生应 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成功应对甲型H1N1、 手足口病、人禽流 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完成大湾洪水等自然灾 害医疗卫生处置工作,结核病、艾滋病、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明 显成效;全面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农村妇女“两 癌”检查、乙肝疫苗补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服务项 目得到顺利推进;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确保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和需要七、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四个县区均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县城)”;2014 年,盘县提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15年,六盘水市向全国爱卫会成功申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正式进— 5—入国家考核程序。
全市6个乡镇争创国家卫生乡镇工作通过省爱 卫会专家组暗访及技术评估,13个乡镇成功创建“贵州省卫生乡镇”,24个村成功创建“贵州省卫生村”,爱卫工作成效明显专栏1 六盘水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 标“ 十 二 五 ” 规划目标2015年主要约束性指标1.人均期望寿命(岁)71712.婴儿死亡率(%)18以下8.29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以下11.204.孕产妇死亡率(1/10万)35以下24.885.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95以上95主要预期指标1.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10万)270以下211.52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047.013.每千人口床位(张)3.55.094.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1.51.565.每千人口执业护士(人)1.41.8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以上99.127.全科医生数(人)97344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95以上—6—第二章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发展机遇一、“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战略省委、省政府部署加快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重大决策,我 市建立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发展涵盖“医、 养、健、管”多领域的大健康医药产业体系,依托“大数据”促 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打造“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等信息 产业,对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重要发展 机遇。
大扶贫”战略推动我市开展健康精准扶贫,完善医疗保 障体系,切实提高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对有效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带来重要解决路径和发展机遇二、 贵州省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机遇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 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为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 方向,明确了全省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总量将大幅增 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基本 形成,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明显增强,全面实 现国家“十三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和同步小康医疗卫 生发展目标,为我市“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环境上提供了根本保障三、 卫生投入和群众健康支付能力提高—7—政府对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全市有包括地市级医院、县级医 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在内的 3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入近20亿元,各项建设将陆续在 “十三五”期间完成,对补充我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我市2015年GDP 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4.9%,农村和城镇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