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doc
4页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复习必背一.比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水土流失灾害荒漠化灾害时间分布一般为夏秋我国夏季多发西北:全年;华北:春季空间分布(据图回答)我西南、西北北华北、台湾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中滑坡多分布在坡面上,泥石流多分布在山谷)黄土高原、南方丘陵等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成因自然板块交界或断裂带,地壳活跃地形:地表崎岖,坡度陡;岩土:岩体或土体不稳定;植被:植被稀少;气候:夏季多暴雨;其他:地震等灾害地形:地表崎岖,坡度陡;岩土:岩石破碎,土质疏松;植被:植被稀少;气候:夏季多暴雨;其他:洪涝等灾害地形:地表崎岖,坡度陡;气候:夏季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岩土:岩石破碎,土质疏松 ;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风力强劲;植被:稀少;土壤:土质疏松人为不合理工程建设;开挖坡脚;人工爆破;植被破坏过度开垦、放牧、樵采,陡坡梯田,开矿等破坏地表植被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开矿等破坏地表植被;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城市秘籍,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减灾意识差,抗灾能力弱影响有利基本没有不利影响①次生灾害②人员伤亡 ③财产损失、(农作物、牲畜、林木、房屋、交通设施、电力通信设施、建筑、古迹、工业、经济等)④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防御措施工程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护坡工程,锚固坡体;规范工程建设行为,保护地表植被和坡体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保护和恢复矿区植被。
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保护和恢复矿区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非工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2.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监测和预防措施如: RS、GIS等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二.比较中国主要气象灾害 台风灾害 洪涝灾害 干旱灾害沙尘暴灾害 寒潮灾害时间分布夏秋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在夏秋季节,西北、东北地区春季还有溶雪洪灾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冬春季节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空间分布(据图回答)我国东南沿海 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①东北春、夏干旱②华北地区春旱③江淮地区伏旱④华南地区秋冬旱 ⑤西南四季可旱灾西北、华北大部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南方地区沙尘暴较少除青藏、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移动路径看课本P34)成因自然离台风源地近,位于台风运动路径上①地理位置②气候条件:暴雨③地形地势:地平④河流特征⑤其他自然因素①XXX原因导致降水少,晴天多气温高蒸发旺②地形地貌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风力强劲②地形:平坦③植被:稀疏④土壤:土质疏松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或快行冷锋过境)人为①乱砍滥伐,陡坡开荒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③水利失修人口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城市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减灾意识差,抗灾能力弱影响有利①降水缓解旱情②缓解高温①塑造地表景观②增加降水概率③减轻酸雨④有利于增加沿海地区渔业产量①降水缓解旱情不利①次生灾害②人员伤亡③财产损失、(农作物、牲畜、林木、房屋、交通设施、电力通信设施、建筑、古迹、工业、经济等)④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防御措施工程营造沿海防护林;营建防风墙、防波堤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引水蓄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防治水污染;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技术。
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草,优化农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矿区复垦工作;保护地表植被;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做好人畜防寒准备;地面覆盖(地膜、秸秆柴草)或灌水非工程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2.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施监测和预防措施如: RS、GIS等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三.其他灾害与环境问题:1.土壤盐碱化(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2)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3)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②井排井灌;③生物措施;农田覆盖;④合理排灌⑤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2.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1)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2)产生的原因:地面沉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沿海地区盐渍化: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3)治理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3.赤潮(1)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水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2)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3)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4)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4.咸潮(1)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2)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3)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4)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5.风暴潮:与台风内容基本一致(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例题山东卷12年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山东卷10年右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⑵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答案】12年(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10年⑴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⑵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