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送别诗上课实用课件苏教版选修.ppt

17页
  • 卖家[上传人]:1885****555
  • 文档编号:199391320
  • 上传时间:2021-10-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08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2、掌握鉴赏送别诗及规范答题的的方法了解送别诗的知识,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送送多穷路, 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 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 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俱是梦中人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 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 流落在丰城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 晚岁当为邻舍翁1、风格和抒情方式,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高适别董大表现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岑参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 李白送友人 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 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别诗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以喻显情 (“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 借酒抒情 借景抒情,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2、内容及主题倾向:,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李白赠汪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王昌龄别刘谞 3、重在劝勉、鼓励、安慰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 高适别董大 4、综合型 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内涵丰富,侧重点不明显 谢眺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力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3、常见意象的寓意:,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 日暮 “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原因有三: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原因: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3、常见意象的寓意:,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常见意象的寓意:,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秋 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刘禹锡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三、常用表现手法,融情于景 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淫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如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三、常用表现手法,烘托 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三、常用表现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谢亭送别如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三、常用表现手法,想象(虚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送魏二王昌龄“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送韦评事王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王维的山中相送: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三、常用表现手法,比喻 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有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是回望之意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凄楚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渺茫”一词从字面上看似是形容春江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及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之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中哪些词语表达了秋季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感情?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