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农村学校学生阅读的问题与对策.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浅谈农村学校学生阅读的问题与对策 张涛 [摘 要] 目前农村学校学生阅读存在缺书籍、缺兴趣、缺时间、缺方法、缺習惯的问题,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当承受起相应的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熟悉阅读意义与价值从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多管齐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农村学生在喜悦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阅读 [关键词] 农村;学生;阅读;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书籍 由于家庭经济的影响、家长观念的束缚,大片面农村学生没有足够的书可读,阅读的内容大多局限于童话、故事、作文选受功利教导思想影响,学校阅览室里最多的是作文书,而中小学必读书目、推举类书目分外少农村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料相对较少,每年购置补充还是缺乏因此农村中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品种单一和读之无物的实际问题 (二)缺兴趣 农村家长忙于农活,同时也存在父母外出打工的现象,好多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抚养子女,平日除了得志学生的物质需求,很少能陪伴学生一起阅读,因此农村也没有为学生供给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农村学生从小受生长环境的影响,看电视的多,看的多,偏偏看书的少。
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阅读才能的培养 (三)缺时间 大片面农村学生回家后的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好由于家长疏于监管,学生要么将时间滥用到了玩耍上,要么将时间花在了看电视上,要么将时间耗在了看、玩嬉戏上有的学生会帮家人干一些农活,有的那么会陪大人一起闲聊家长对学生的劳绩更为重视,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书写作业上,久而久之,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四)缺方法 说起阅读,大片面家长、学生甚至教师也认为是看书,拿起一本书从头看到尾,没有笔记、没有斟酌、没有交流、没有写作,好的内容不能被吸收和内化学生缺乏教师和家长的阅读指导,就缺少有效地阅读方法,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五)缺习惯 农村学生的阅读没有固定的时间,缺少阅读筹划,想读那么读,拿起什么读什么,热爱什么读什么,什么时间想读就什么时间读,随心所欲,不能长期坚持,不动笔墨,蜻蜓点水,整个吞枣,良莠不分[1] 二、指导策略 (一)增加书源 要扩大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量,首先要解决读物来源的问题一是学校要利用公用经费购置中小学必读书目,多方争取工程,管好、用好学校图书室。
就以本校为例,与市图书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市图书馆专柜,特意存放市图书馆的图书,每两周更换一次团区委以东西部协作工作为契机,为本校配置了五万元课外图书在其次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校启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诚信阅读模式,阅览室全天开放,让学生有书可读、随时可读二是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工作,采用生动多样的形式整合大量读物,例如每个班都建立班级图书角,将学生图书、图书室的图书分类摆放在图书角,统一管理,“书非借不能读也”,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三是鼓动家长去买书正确引导家长用抽烟喝酒的钱给学生买书,激励学生用压岁钱为自己买书向家长供给各学段的推举书目,让家长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去选择图书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向学生推举相应学段内适合阅读的书籍,在学生读之前,介绍相关书籍的、写作背景、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我想读”的动机学校或班级可以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好书推举会、朗读比赛、阅读手抄报和读书笔记评比、作文大赛、阅读大赛等一系列读书活动,让学生实时交流读书内容、收获、体会等,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供给参考和引领,营造浓郁的读书空气。
家长也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合作学校安置,参与“亲子共读”活动,陪伴子女去阅读,在子女阅读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2] (三)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固定阅读数量是完成阅读任务的法宝学生每天需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即使错过阅读,之后也确定要补上在学校的阅读时间是中午、课外活动及特意的阅读课,地点是学校图书室在家的阅读时间是晚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或周末,根据时间的长短设置概括的阅读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学生就能养成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 (四)掌管方法 一是欣赏,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理应整体读一读书的序言、目次,让自己对图书先有个大体了解二是发问,这一阶段是要带着问题去读,一边粗读,一边斟酌,一边提问三是细读,就是要从头到尾举行详读,对重点的、难理解的片面反复读,要尽可能把自己原有的学识和新学识结合起来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巩固对读物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提高写作才能四是复述,离开书本去回忆书的内容,讲给同学、父母听这是自我检查读书效果的方法,也是稳定学识的手段。
五是复读,隔一段时间再复读一遍,可以稳定学识,也可以从中获得新的体会 (五)培养习惯 阅读才能的形成有赖于习惯的养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培养,切不成拔苗助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筹划,并按筹划落实阅读任务读、写、用相结合,读后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结果达成用的效果引导学生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终生[3] 三、结语 我们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将阅读落到实处让阅读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我们的农村学生在喜悦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阅读[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