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doc
87页国际大专辩论赛简介国际大专辩论赛从1993年首届举行至今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北京举行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为推广华语的影响和应用,增进本区域高校的交流和友谊,首创了一种新的电视游戏模式—大专辩论会当时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两年举办一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应邀参加了首届和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均以优秀的表现夺得冠军 1992年,新加坡电视机构总裁访华,提出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亚洲大专辩论会”的设想,并很快达成合作意向 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主任负责就合作具体事宜与新加坡方面进行磋商,并提议将名称改为“国际大专辩论会”,此提议得到新加坡方面的赞同1993年1月,双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国际大专辩论会”宗旨为:促进华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应用,展现华语的魅力;促进参赛国家或地区之间、大学之间、青年之间的 思想沟通和情感、文化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国际间电视同仁的合作,使电视具有更大的覆盖性和代表性,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国际大专辩论会” 仍两年举办一次,双方轮流承办,节目版权共享 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派出复旦大学参赛中央电视台播出全部比赛的七场实况录像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掀起了一股辩论热潮,影响至今。
从普通的爱好者到专家学者,历届以来倍受瞩目逐渐成为华语辩论的最高舞台之一 来自各大院校的辩手在这一舞台上各显神通大力推广和发扬了辩论艺术和中文文化 历届以来,大赛赛制也不断发展完善另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竞争性 比赛中辩手精彩的辩词、理论功底以及临场应变和团队配合往往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经典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程序: 正方一辩2分30秒; 反方一辩2分30秒;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正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4分钟;正方四辩3分钟;反方四辩3分钟; 观众提问(可省略) 二、比赛规则 (一)本届辩论赛分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轮比赛通过比赛选出优胜队参加下一轮比赛比赛采用积分与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所有比赛时间相同,具体程序如下: 1、主席致开场词,介绍该场参赛队员、评判团成员和比赛规则 2、开篇立论开始,正反两方一辩依次进行,时间各二分三十秒 3、公辩时间6分钟,每队各3分钟。
4、公辩小结,每队各一分三十秒 5、自由辩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6、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7、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8、评判团进行评判,工作人员计分作统分工作 9、请本场的评判代表分析赛情 10、主席宣布本场比赛各队的得分情况及最后结果 11、本场比赛结束,退场 注:每位辩手发言时间剩30秒时,将有一次笛声提示,当辩论时间用完时,有两次笛声提示,辩手应立刻停止发言 (二)公辩规则及自由辩论规则 1、公辩 ①质询者控制质询时间,可以提出与题目有关的合理而清晰的问题,并可以随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 ②公辩时间内,质询者应询问问题,不得自行申论或就质询所获之结果进行引申,否则视为违规 质询者自行申论或引申发言时,答辩者有权要求其停止 ③答辩者应回答质询者所提之任何问题,但问题明显不合理时,被质询者得说明理由,拒绝回答 ④答辩者可以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不得恶意为之,否则视为违规 ⑤答辩者不得对质询者提出询问,否则视为违规 ⑥答辩者提出反质询时,质询者得要求其停止,并拒绝回答 2、自由辩论 ①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②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
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③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④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剩30秒钟时,将有一声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会有两声笛声提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⑤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辩手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⑥自由辩论是检验一个队整体配合能力以及每一位辩手实力的重要阶段辩手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简洁明了地加强自己的论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如果流于空洞无物的攻击或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言观点,或者出现语误、空场等情形,都将影响该队的成绩 注:各队辩手辩论中可将资料集中在自制卡片上,发言时以备参考,但不能宣读事先已拟好的稿件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或字板,在自由辩论时队员可以相互提供发言线索1993年第4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英国剑桥大学反方:中国复旦大学主席:黎学平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光临“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四场,也就是最后一场初赛今晚的优胜队伍将会进入半决赛,他们将同昨晚的优胜队伍悉尼大学争夺一席决赛权。
今晚将在我们的辩论群英会中较量的两支队伍是:剑桥大学和复旦大学现在介绍双方辩论代表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剑桥大学的代表第一位是汤之敏,经济系第三年博士生;第二位是孙学军,英语系第二年博士生;第三位是吴俊仲,工程系第三年博士生;第四位是季麟扬,社区医学第一年硕士生掌声)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复旦大学队的代表第一位是姜丰,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二年级;第二位是季翔,法律系二年级;第三位是严嘉,法律系四年级;第四位是蒋昌建,国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级掌声)今晚我们的评判团也有五位他们是钟志邦博士,钟博士是三一神学院研究院主任;(掌声)第二位是许廷芳律师,许先生是新加坡广播局董事;(掌声)第三位是郭宝琨先生,郭先生是实践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掌声)第四位是魏维贤博士,魏博士是南洋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掌声)第五位是张夏炜先生,他是国家艺术理事会资源及公关处处长掌声)今晚我们的这个辩论和大家都是有关系的,那就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的立场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同学表明观点和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
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掌声)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
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长时间掌声)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在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这很可笑这是一个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饱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社会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