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54752006
  • 上传时间:2024-0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五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1、第四组课文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专题,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2、《钓鱼的启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3、《钓鱼的启示》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我能够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十分得意);爸爸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时,“我”先是(急切地询问原因),然后(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湖里)4、“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有三个原因(“我”用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劲儿才钓到这条鲈鱼);(这条鲈鱼又大又漂亮,“我”很喜欢);(没有人看到“我”钓到鲈鱼)可是爸爸坚持要“我”放掉鲈鱼的目的是(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5、当地限定“捕捞鲈鱼的时间”,是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这样做对人对鱼都有好处。

      6、理解句子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之所以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这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得”的意思是(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从这个字,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的(坚决)2)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的意思是(灰心失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是有密切联系的作者从“沮丧”的事中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个道理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也是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最好的回报)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指的是(让人动心的,吸引人的东西),这样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碰到。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的意思是(对,正确,应该);“非”的意思是(错,不对,不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回鲈鱼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有多么难实践道德需要(放弃个人利益)7、《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纪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8、《落花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是为了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不图虚名、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这种通过所描写的事物来比喻人所具有的与其相同的某种精神或品格的写法叫(借物喻人)9、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10、理解句子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爱慕之心”的意思是(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通过果实的(颜色)、(样子)、(生长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的是(虽然没有外在的美丽,却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和(“很有用”)揭示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表明父亲对(花生品质)的赞美,并希望(“我们”学习花生的这种品质)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要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和贡献)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填空练习)五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1、第四组课文以( )为专题,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2、《钓鱼的启示》以第( )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了终生受益的启示:()。

      3、《钓鱼的启示》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人物( )的描写,我能够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时,“我”先是( ),然后(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4、“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有三个原因();( );( )可是爸爸坚持要“我”放掉鲈鱼的目的是()5、当地限定“捕捞鲈鱼的时间”,是为了( ),这样做对人对鱼都有好处6、理解句子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第二( )之所以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这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

      得”的意思是(),从这个字,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的( )2)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沮丧”的意思是(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是有密切联系的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诱惑人的“鱼”指的是( ),这样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碰到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的意思是( );“非”的意思是(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 )就是错误的,( )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 )可以看出实践道德有多么难实践道德需要( )7、《落花生》是一篇( ),真实地纪录了( )。

      8、《落花生》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 )→( )→( )其中( )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是为了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的精神,说明()的道理这种通过所描写的事物来比喻人所具有的与其相同的某种精神或品格的写法叫( )9、作者( )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和希望,他以( )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10、理解句子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爱慕之心”的意思是( )父亲把( )和( )进行对比,通过果实的( )、( )、( )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的是()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和( )揭示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表明父亲对( )的赞美,并希望( )。

      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