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损检测工艺设计规程.doc
36页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本规程由质保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第一章 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1.1 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用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2.1 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2.22.3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T4730.1-2005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4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3.检测方法:3.1各种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在选用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图纸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GB150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如果选择两种或多种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时,则每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都应合格,才能算合格,否则应进行返修处理3.2压力容器壁厚小于等于38mm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3.3 压力容器壁厚大于38mm(或小于等于38mm,但大于20mm且使用材料搞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时,其对接接头如采用射线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超声检测;如采用超声检测,则每条焊缝还应附加局部射线检测无法进行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时,应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附加局部无损检测。
附加局部检测应包括所有的焊缝交叉部位,附加局部检测的比例为本规程原无损检测比例的20%3.4 对有无损检测要求的角接接头、T形接头,不能进行射线或超声检测时,应做100%表面检测3.5铁磁性材料容器的表面检测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4.检测时机的选择:4.1 对于不同焊接材料的焊接,由于其可焊性的差异,焊接接头结构的不同,存在的淬硬性也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焊接材料的焊接接头应选择不同的检测时机,以确保检测的可靠性4.2对焊接接头的检测应在焊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后进行检测 4.3对于检验热处理工艺性能时应安排在热处理后进行4.4对于封头的检测应在冲压成型后进行,否则无效5.检测表面的验收5.1凡是进行无损检测的工件,必须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无损检测5.2进行检测的工件表面,除应符合标准要求以外,其表面不得存在:裂纹、气孔、弧坑、咬边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焊接接头两侧的飞溅和熔渣,必须清除5.3对于进行超声波或表面探伤检查的部件除满足上条规定以外,所有影响检测的锈蚀、防护层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标准要求5.4对于上述要求不合格的须加以修整,合格后才能进行检测,否则,探伤人员有权拒绝检测工作。
6.检测档案管理与规章制度6.1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技术,没有资格的人员不能独立进行检测工作6.2认真填写记录报告,严格执行标准规定,不得弄虚作假6.3做好档案的保存工作,并根据要求所有的检测档案报告及检测底片保存不少于七年7.安全防护管理7.1无损检测工作由于其一般工作于现场,其检测过程中与电接触,其射线检测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渗透检测所使用药品为可燃性和具有毒性介质的存在,因此必须注意安全防护管理7.2对于射线检测,其工作场地,及防护措施符合GB4792的规定7.3对于操作过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及厂内辐射安全的管理规定射线检测设备操作规程见附录第二章 无损检测质控程序2. 1本程序由无损探伤室负责实施及控制,并与其他部门配合执行2.2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目的在于有效的服务于生产,并有助于质保体系运转,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通过对无损检测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为焊接工艺的制订与校对,产品焊接结构的内在质量状况提供准确依据2.3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组织检测人员对材料及焊接接头的检验结果进行评审,并负责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相关部门负责按检测评审结果对检测产品进行处置2.4工作过程无损检测系统控制一览表(表1)控制环节控制点名称控制类别负责人接受任务接收委托审阅点探伤专业负责人探伤前准备人员资格审查检查点检查员仪器校验审阅点无损检测专业负责人探伤工艺编制审阅点无损检测专业负责人探伤实施施探表面复查检查点无损检测专业负责人复验扩探审阅点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报告签发报告签发停点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图(图1)质保部根据生产任务情况,技术图样要求、产品及材料工件的原始参数、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转到本程序。
1本程序负责人在接受任务委托后,负责组织检测人员着手任务的研究及准备工作2质保部负责组织检验员对材料及焊接产品的外观质量验收确认合格后,出具无损检测委托单转到本程序检测准备.1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组织无损检测工艺的制订,审核并保证其正确实施2检测工艺的编制人员必须是由国家认证合格的并具备相应Ⅱ级或以上资格的人员,其通用工艺规程必须经厂级技术负责人批准才能实施执行3建立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资格档案和检测设备的购置、维护档案记录,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检修检测表面的复查.1本程序接到无损检测委托单后,由本程序负责人或其指定的检测人员进行表面复查2检测表面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文件及检测技术条件的要求,且不影响对检测结果的评定,否则检测人员拒收并通知有关部门检测的实施.1全过程应执行检测工艺并认真填写检测原始纪录,绘制检测位置简图2注意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操作,防止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注意检测器材的安全保管,防止使用过程的污染及防火检测结果的评审.1无损检测责任师组织具有相应Ⅱ级及以上资格的检测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审2进行评审的检测结果必须是符合JB/T4730.1-4730.6-2005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要求。
3对评审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进行产品的扩充检测后,填写焊接不合格检测处置单和检测缺陷传递单,传递到质保部,由质保部与生产车间协商进行返修处置,并做好检测评审纪录扩检与复检.1对局部射线检测或超声检测的焊接接头,若在检测部位出现超标缺陷时则应时行不少于该条焊接接头长度10%的,且不小于250mm的补充局部检测;如仍不合格,则应对该条焊接接头全部检测2对返修部位的复检根据附录E执行检测报告的填写、审核与签发.1经检测评审合格后,并开具无损检测合格通知单,通知车间进行下序工作并进行检测报告的填写,报告人员根据评审纪录和检测纪录认真填写2填写好的报告经审核人审核签字后最后由无损检测责任师进行核定签字3在报告的审核及核定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则重新进行检测结果的评审复验4核定合格后的报告,一式三份,一份留存入档,两份由质保部存入产品档案及提交用户检测档案内容: a:无损检测委托单 b:焊接不合格检测处置单 c:无损检测合格通知单 d:无损检测报告 e:无损检测位置简图 f:无损检测工艺卡 g:底片第二章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及工艺范围1.1本工艺具体规定了射线检测对象、方法、人员资格、设备、检测技术及验收标准的基本要求。
1.2本工艺根据JB/T4730.2-2005的要求及我公司具体情况制订,适合用于2-50mm的钢制水压设备A、B类对焊接缝及钢管的对接焊缝射线检测,并符合《容规》及GB150《蒸规》《热规》的要求本工艺实施过程中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必须遵照产品设计图样的技术要求规定对特殊检测工件以及本工艺范围外的检测,必须制订相应的工艺措施,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射线检测专用工艺及具体产品工艺卡为本工艺具体补充,其规定更明确,作为检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指导2.人员要求2.1检测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监督管理规则》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能承担与资格证书技术等级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2.2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1.0,从事评片的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3.安全防护3.1在检测的实施工作中,应遵循时间、距离及屏蔽的三大防护方法,全过程控制射线防护的安全,并符合GB18871、GB1635和GB18465的规定3.2现场进行*射线检测时,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计量仪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本公司现有设备见表《1》设备的选用:根据工件材料密度、形状、厚度尺寸选择。
为保障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选择的透照规范尽量在选择使用的*光机额定电压的80%4.2胶片:根据JB/T4730.2-2005要求,一般选用T3型胶片,我公司基本选用爱克发胶片,也可选用相同类型胶片无论选用任何类型胶片,但其暗室处理的配方必须与所用胶片配套4.3增感屏: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均为0.03mm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贴紧增感屏的表面应保持光滑清洁,无污染损伤,变形4.4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的有关规定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4.5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黑度计至少每6个月校验一次校验方法可参照JB/T4730.2-2005附录B的规定进行,黑度片应每隔两年校验一次4.6 像质计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JB/T7902中未包含的丝径、线号等内容,应符合HB7684的有关规定像质计的材料、材料代号和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JB/T4730.2-2005表2的规定5.检测表面制备检测表面制备见总则第5条的规定6.检测时机6.1检测时机见见总则第4条的规定7.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7.1透照。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