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遗迹的发现与研究.pdf
9页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遗迹的 发现与研究3武仙竹李禹阶刘武关键词:人工用火起源用火遗迹旧石器时代实验分析KEYWORDS : Hominid Use of FireOriginationRemains of Use of FirePaleolithic AgeExperimental AnalysisABSTRACT: The invention of controlled use of fire is greatly meaningful for the progress ofmankind. To date , the reliable evidences of the origination of hominid use of fire were found in Asia ,including the Acheulean Culture site in Israel and Zhoukoudian Site in China , both of which are dated as700 ,000 BP. The remains of hominid use of fire in Paleolithic Age include charcoal debris , burnt strata ,bones and plant remains , ash deposits , hearth , fire pit and so on. Very few of this kind of remains ofearly Paleolithic Age have been found so far ,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evidence of hominid use of fireneeds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China , plenty of remains of hominid use of fire have been found.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f remains of hominid use of fire and strengthen2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to these remains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es on thehistory of the invention and diffusion of hominid use of fire.考古2010年第6期○ 研究与探索第6期·57(总537)·人工控制性用火遗迹的发现和研究,是 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内容。
人工用火遗迹 相对于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而言,在数 量和分布区域上都比较少,对它们的研究也 很不够古人类控制性用火现象,目前初步 确定开始于中更新世早期 亚洲是人工用火 起源研究的重要地区 中国在研究人类用火 起源和用火技术传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 我国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 加强一、 用火的意义与旧石器 时代用火遗迹研究现状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个 时代,这个时代常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的 “童年”,是人类还处在低级、 蒙昧的发展阶 段但正是这个时代,使人类从一般的动物 界脱离出来成为世界的主宰者 人类在这个 时代完成了在地球表面的大面积迁徙和基 因交流,并奠定了后期人类逐步发展、 创造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9YJA780003)作者:武仙竹,重庆市,400047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李禹阶,重庆市,400047 ,重庆师范大学校办公室刘武,北京市,10004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文明的文化和技术基础 其中制作工具 与控制性用火即是这个时代贡献给后期人 类改造世界、 使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创 造性技术。
学术界认为,有意识的控制性用 火是人类行为进步及技术发展的最重要事 件之一[1 ]用火,使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在生活方 式、 行为模式、 体质变化和分布区域等方面 均产生了极大改变 在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方面,如取暖、 照明、 驱赶猛兽、 聚群而居、 加 工食物,以及制作和创造新的生活资料等 控制性用火(长期保存火种和控制火源)能 够培养早期人类的群居意识和进行群体间 的思想交流因此,火堆是把人群聚集起来 并促使人类群体间产生社会属性的重要纽 带 火的使用还可以增加人类可食用物质的 种类,改变物质营养成分,促进人类体质进 化等人类从温暖、 食物丰足的区域向生存 环境相对较差的区域迁徙,也是只有掌握用 火之后才能实现的 人类不仅能在温暖的非 洲繁衍生息,而且还能在欧亚地区广泛迁 徙 这些大的区域迁徙和基因交流使人类在 体质进化和文化交流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 化,而所有这些都是在人类能够制作并保存 火种的前提下才实现的[2 ] 在人类历史进入较为进步的新石器时代和产生文字文明时 代以后,人类早期技术和物质改造的划时代 事件,也同样与对火在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 息息相关,如新石器时代制陶业的诞生和青 铜时代冶金术的发明等。
所以,控制性用火 是人类用以改变世界的最重要技术,同时也 是人类促进自身体质变化的重要行为 用火这一现今看似极为普通的技术现 象,在早期考古学中是很难解决的一个课 题 在很多考古专业教科书中,对此语焉不详 或避而不提如在现代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 的考古教科书、剑桥大学教授科林 · 伦福儒 等所著的 《考古学:理论、 方法与实践》 中,也 同样没有提及关于人类用火起源的研究[3 ]学术界对于人类何时开始用火,以及人类用 火的规律性(如地区间及人群间的差异等)一 直存在极大争论[4 ] 曾有学者认为,人类最早 用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50万年的旧石 器时代早期,如在肯尼亚库比拂拉(KoobiFora)和奇索哇尼亚(Chesowanja)地区发现 似为燃烧过的地层,在埃塞俄比亚150万年 前的盖地博遗址(Gadeb)阿舍利石器文化中 发现有似乎燃烧过的岩石,在距今150万年 的南非南方古猿化石地点斯哇特克朗斯(Swartkrans)洞穴遗址中也发现了可能被烧过的动物骨骼等[5 ] 但是,学术界在经严肃的 综合考察后,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发现有30多 处早于100万年的古人类用火现象,但所有 证据都是间接的,可靠性都值得怀疑,其中有 些现象很明显是属于自然火形成的。
因此很 多学者甚至认为,人类真正获得控制性用火 的能力,应该是在尼安德特人出现以后的中 更新世末期,不超过25万年前甚至有学者 提出早于15万年前的古人类用火证据都不 确定或存在争议[6 ]最近,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学者对在以色 列北部距今79万年前的盖谢尔 · 贝诺特雅 各布( Gesher Benot Ya’aqvo)遗址阿舍利 文化石器地点发现的可疑人类用火证据进 行了分析(包括似经过燃烧的种子、 木头、 燧 石石器等) ,结果显示这些样品经历过高温 燃烧,并且有些燃烧过的燧石聚集分布在遗 址特定范围,表明可能有火灶遗迹其研究 者宣称这一新发现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 类用火证据[7 ]尽管如此,目前国际古人类 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广泛用火开始于旧石器 时代中期(距今大约30~20万年前)[8 ]在东亚地区,有6处古人类化石或活动 地点发现有人类用火的现象 这些地点包括 印度尼西亚特里尼尔(Trinil)地点、 中国的 周口店遗址和西侯度遗址等[9 ] 其中除周口店遗址外,其他地点发现的古人类用火证据 都比较零散或存疑,具体如颜色发深的地·58(总538)·考古层、 可疑的烧骨、 零星的灰烬等。
由于对这些 可疑的古人类用火证据,都没有确实可信的 实验室检测验证,因而未能得到学术界的广 泛认同(周口店用火现象也存在争议,详见 后文) 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较多古人 类用火遗迹,这些用火遗迹主要分布在半 地穴式房屋内及房屋外围如乌克兰的布 什格里(Pushkari)遗址和科斯迪恩克( Kostienki)遗址等,这些遗址都是在半地穴式房屋内发现有多个火塘并列的现象(3~9个) ;波兰的科尔科沃(Carcow)遗址 和乌克兰的摩洛多瓦(Molodova)遗址等, 则是在半地穴房屋内、 外围分布多个火塘 此外,在有的圆形地面房屋建筑中部,还常 发现一个很大的灶坑,如捷克斯洛伐克的多 尼 · 维斯特伊斯(Dolni Vestonice)遗址和 俄罗斯的马耳他(Malta)遗址等[10 ] 在法国巴黎盆地的宾斯维特(Pincevent)和韦尔布 里(Verberie)遗址中,也都发现有以较大的 火塘为中心的建筑遗迹[11 ]从多年来国际学术界对古人类用火的 研究看,与迄今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众多古人 类化石、 古人类制作与使用的石器工具等相 比,代表着人类演化重要技术进步的用火证 据显得仍然比较稀少,有些早于更新世中期 的人类用火证据性质不够确定。
此外,学术 界对于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古人 类在使用和控制用火的能力方面的差别也 不清楚在世界范围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址发现的可疑人类用火现象主要包括以下 一些遗迹: (1)炭(或炭灰) , (2)经历过燃烧 的骨骼、 植物遗存,(3)经过高温变化的地层(通常变硬或改变颜色) , (4)其他人工用火现象,如灰烬堆或火灶、 火塘等 上述四方面 的遗迹虽然发现有一定数量,但对其是否可 以作为人工用火的遗迹,还需要作一些详细 的界定及实验室检验 火灶结构当然是人工 用火遗迹,但是否可以确定为火灶结构,则需要详细的考古学观察 灰烬堆不一定都是 人工用火遗迹,自然原因形成的植物堆集也 能形成灰烬堆而一般性燃烧过的动、 植物 遗存或经历过高温事件的地层,更需要把它 们同自然燃烧、 地层炭化现象以及异地燃烧 物搬运等现象相区分近年来,一系列新方 法被用于古人类遗址燃烧证据的检验 这些 新的检验技术包括对古人类遗址发现的各 类样品进行微观形态(micromorphology)观 察、检测因燃烧造成的物质微观结构变化、 遗迹碳元素含量测定、 地层高温事件检验和 燃烧植物种类鉴定等[12 ]这些新手段通过检测地层、 动物骨骼、 植物等各类物质因燃 烧而产生的微观形态、 物质结构、 元素含量 等客观变化,来证实人工控制性燃烧事件的 发生,其结果的可信程度较以往研究明显提 高。
其中采用遗迹碳元素含量测定,以及借 助古地磁等方法检测可疑样品是否经历过 原地高温事件已成为确定古人类遗址是否 发生过燃烧及论证古人类用火事实的主要 实验手段 现阶段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 究中,多种研究方法的实验和众多学者的关 注正显示出人们对古人类用火现象的普遍 重视[13 ]二、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中的人工用火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目前已经发现 了70余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1000多处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4 ]其中发现有人类用火或疑似人工用火遗迹的地点也不少,初 步统约计有45处(表一) ,时代最早的是距 今约180万年的早更新世时期的山西西侯 度遗址,时代最晚者为距今约1万年左右、 与新石器时代相衔接的三亚落笔洞遗址和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 观察中国境内已经报 道为人类用火遗迹的地点,总体上看早更新 世时期的很少,只有1处 — — — 位于山西、 陕 西、河南交界的黄河中游地区的西侯度遗第6期·59(总539)··60(总540)·考古址中更新世时期,用火或疑似用火地点增 加到10处,分布面积扩大,在东北、 华北、 黄 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均有晚更新世时期,用 火和疑似用火地点更多,在长城内外、 大江 南北都有,甚至在地理生态环境很差的青藏 高原边缘地区以及有地理隔离的南海海岛 也有发现。
中国旧石器时代用火或疑似用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