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主要有害生物防治(公路).ppt

64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7061711
  • 上传时间:2018-10-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25MB
  • / 6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烟台市森林保护站 2014年4月9日,1美国白蛾,鳞翅目灯蛾科 分布与危害:国内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吉林等省市危害林木、果树、蔬菜等多种植物,在我市危害120多余种植物,尤其喜食桑树、泡桐、法桐、白腊、杏、核挑、榆、柳等1~4龄幼虫群居在网幕中集中危害,幼虫孵出数小时后即可吐丝结网,3~4龄时网幕可达1米以上,网幕多在枝端,被害叶片仅留叶脉5龄以后分散取食,受害叶片成缺刻或网孔状美国白蛾危害状,,美国白蛾危害状,越冬代雄成虫,雌成虫,卵块,老熟幼虫,蛹,1、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成虫 :为中型白色的蛾子体长8 ~11毫米,前足胫节、腿节生有橙黄或桔黄色的毛,中、后足胫节和跗节常有黑斑或略显黑色雄虫触角双栉齿状黑色,越冬代前翅有较多的黑色或暗褐色斑点,第一代多数无斑点;雌成虫触角锯齿状褐色,前后翅一般无斑点,少数个体有退化斑点 卵:圆球形,直径0.5 毫米左右,初产的卵为淡黄或淡绿色,后变为灰绿色,表面布有规则的凹刻,卵块单层排列1.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幼虫:黑头型幼虫,体长28~35 毫米,体黑绿色或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均为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瘤上生有白色长毛,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瘤上混杂有白色和黑色长毛。

      气门白色,有椭圆形黑边 蛹:体长8 ~15 毫米,粗3~6毫米,暗红褐色,臀棘8 ~17 根,每根末端呈喇叭口状1.美国白蛾,生活习性:在烟台一年发生2代,近几年出现3代,但大部分不能完成发育以老熟幼虫结茧化蛹于林木的树皮裂缝、树洞、根际周围枯枝落叶层、墙缝、石块、松土内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5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5 月下旬至6 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7 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7 月中旬至8 月初第二代幼虫开始孵化,8 月中旬至9 月中旬为幼虫发生盛期,8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化蛹,化蛹时期一直延续到9月底、10月初第二代蛹大部分进入越冬期,只有极少部分在适宜的温度下于8月底、9月上旬羽化、交尾、产卵,第三代幼虫危害从9月上旬至11月初,常常因气温骤降而死亡但有极少数在10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1)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虫情 美国白蛾调查中哪些地方是重点?何时为最佳调查时间? 美国白蛾有其自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利用这些特点进行虫情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重点调查害虫喜欢栖息的场所由于美国白蛾是一种喜光的昆虫,因此在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树上易发现。

      因此在居民点、公路、铁路、池塘、厕所旁及果园、公园的树上,尤其是居民点、建筑物为美国白蛾提供了理想的越冬场所,该虫更为集中在林子边缘多于森林内部二是重点调查喜食树种美国白蛾喜食树种为桑、法桐、糖槭、白腊、杏、核挑、榆、杨、柳等调查的最佳时间是3~4龄幼虫的网幕期因为1~2龄幼虫的网幕小,不易发现,而3~4龄幼虫的网幕明显,多位于树冠周缘枝条的端部,而5龄以上幼虫开始弃网分散取食,不易发现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2)生物防治措施 a、利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或苏云金杆菌(Bt)防治,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2)生物防治措施 b、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按一头美国白蛾蛹释放3~5头蜂的比例,达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以释放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不但增加了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也保护了其他天敌,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大大增加,与白蛾周氏啮小蜂一起,共同控制美国白蛾,达到了可持续控制的效果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2)生物防治措施 b、人工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3)人工防治措施 a 捉成虫 5月中下旬、7月中旬至8月初,此方法在虫口密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较好,但较费时费工。

      b 采卵块 c 摘网幕 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用美国白蛾1~4龄幼虫群集于网幕内取食的习性,组织人员人工摘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3)人工防治措施 d 绑草把诱蛹、人工挖蛹 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于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在树干胸高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每隔6~9天检查一次,捡出其中的美国白蛾蛹集中销毁在美国白蛾蛹期,可以在老翘树皮下、砖瓦石块下、墙缝等美国白蛾化蛹场所人工挖蛹,集中销毁绑草把,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4)物理措施 在美国白蛾发生较重地段,安装黑光灯或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效果显著 (5)喷施仿生制剂 每代于幼虫期 (低龄期)喷洒灭幼脲Ⅲ号、除虫脲等仿生农药一~三次,防治效果良好,杀虫率达90%以上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6)树干打孔注射内吸性农药防治7)阻隔法防治主要利用害虫的上下树习性,使用塑料裙法、毒笔法、毒纸(绳)环法、喷毒环等法防治药剂配比:阿维菌素与机油1:20或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制成毒液备用 (1)塑料裙法:用一定宽度的塑料环绕树干一周,阻止害虫上树取食。

      (2)毒笔法:将制备的毒液加入石膏等填加剂中制成粉笔状的毒笔,在树干划一闭合环,使害虫上下树时接触毒环,中毒死亡 (3)毒纸(绳)环法:将纸(绳)条浸入配制好的药液中制成毒纸(绳),将毒纸(绳)围在树干上成闭合环,害虫上下树时接触毒纸(绳)死亡 (4)喷毒环法:用小型喷雾器将配制好的药液在树干上喷一闭合环,触杀上下树的害虫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8)飞机防治,1.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8)飞机防治,,烟台地区美国白蛾防治历,2、方翅网蝽,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 分布与危害: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1964年入侵意大利并在欧洲中南部地区扩散蔓延,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传入日本近年来,在我国湖北省武汉、襄樊、荆门、宜昌、恩施等城市和重庆、浙江、山东等地的悬铃木上发现该虫,也是我国首次发现该虫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叶背面出现锈色斑,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树木,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同时,该害虫还有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的习性,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2、方翅网蝽,形态特征: 成虫:虫体乳白色,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3.2—3.7 mm,头兜发达,盔状,头兜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足细长,腿节不加粗;后胸臭腺孔远离侧板外缘 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2、方翅网蝽,防治技术:1、5—8月,危害期采取内吸性化学农药涂抹树干——药液涂抹包扎法防治:每次每株用氧化乐果原液20毫升,稀释为浓度1:2—5倍液后,用排刷将药液涂刷树干,涂刷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宜,在树干上涂刷成 20—30公分宽的药环,涂药后用有色塑料薄膜包扎5—7天后及时解膜,每隔20—30天涂药一次,每次涂药的部位要错开,避免造成药害,全年施药4—5次,连续施药两年,可将该虫发生危害程度压到最低水平,或将其就地扑灭 2、5—8月危害期用10%吡虫啉1500倍、40%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防治3、刺蛾类,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蛞(kuo)蝓形,体上常具有瘤和枝刺蛹外常有光滑坚硬的茧主要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 (Cramer)、褐边绿刺蛾L. consocia (Walker)、两色绿刺蛾L. bicolor (Walker)等。

      概述,3、刺蛾类,分布与危害又名洋辣子该虫分布几乎遍及全国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刺槐、梧桐、梅花、月季、海棠、紫薇、杨、柳、重阳木、三角枫等120多种植物初龄幼虫只食叶肉,4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黄刺蛾,3、刺蛾类,形态特征 成虫体橙黄色触角丝状前翅黄褐色,基半部黄色,端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的分界线,后翅灰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6~25mm,黄绿色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哑铃”形大斑蛹黄褐色,茧灰白色,茧壳上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雀蛋黄刺蛾,3、刺蛾类,黄刺蛾,3、刺蛾类,黄刺蛾,生活习性 1年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叉等处结茧越冬,翌年5~6月份化蛹,6月出现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数粒相连,多产于叶背卵期5~6 d初孵幼虫取食卵壳,而后在叶背食叶肉,4龄后取食全叶7月份老熟幼虫吐丝和分泌粘液做茧化蛹3、刺蛾类,扁刺蛾,分布与危害又名黑点刺蛾分布很广,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区均有发生食性很杂危害悬铃木、榆、杨、柳、泡桐、大叶黄杨、樱花、牡丹、芍药等多种林木花卉,以幼虫取食叶片。

      3、刺蛾类,扁刺蛾,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褐色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暗褐色线,从前缘近顶角斜伸至后缘后翅暗灰褐色触角褐色,雌虫丝状,雄虫基部数十节呈栉齿状前足具白斑老熟幼虫体长21~26mm,体绿色或黄绿色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 背线白色各节背面横向着生4个刺突,两侧的较长,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小红点茧椭圆形,黑褐色,坚硬3、刺蛾类,扁刺蛾,成虫,茧,幼虫,3、刺蛾类,扁刺蛾,生活习性1年1~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6、8两月为全年幼虫危害的严重时期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面,初孵幼虫剥食叶肉5龄以后取食全叶,幼虫昼夜取食9月底以后开始下树结茧越冬其他刺蛾有:,桑褐刺蛾,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双齿绿刺蛾幼虫,中国绿刺蛾,3、刺蛾类,防治技术,1. 消灭越冬虫茧可结合抚育修枝、冬季清园等进行2. 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3. 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人工摘除虫叶4. 药剂防治中、小龄幼虫可喷施Bt.乳剂500倍液、20%菊杀乳油2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生物杀虫剂灭蛾灵1 000倍液5. 保护天敌如上海青蜂、姬蜂等4、圆柏锈病,分布及危害 圆柏又名桧柏,在我国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和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部分地方均有分布或栽培,由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几种锈菌引起的锈病是圆柏最常见的病害。

      几乎凡有圆柏栽培的地方,只要同时有转主寄主存在,就有可能发病,圆柏锈病有圆柏梨锈病、圆柏苹果锈病和圆柏石楠锈病3种由于梨的种类多,分布广,所以圆柏梨锈病的分布也最广圆柏苹果锈病次之,圆柏石楠锈病较为少见三种圆柏锈病冬孢子堆阶段在中国只为害圆柏及其变种或栽培种如龙柏、塔柏、偃柏等以圆柏和龙柏感病较重但新近发现山田胶锈病尚能为害兴安桧,受害小枝可能枯死,但对树木生长无重大影响,圆柏梨锈病的转主寄主除梨属多种果树外,尚有木瓜、贴梗海棠、日本海棠、山楂、山林果、等等圆柏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除苹果外,尚有多种苹果属的其他树木如花红、山荆子、海棠花、三叶海棠等等圆柏石楠锈病的转主寄主为石楠属植物如小叶石楠、毛叶石楠等这些转主寄主大多是重要的果树或观赏树木它们感病后常在春夏大量落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观赏价值4、圆柏锈病,症状 圆柏梨锈病发生在圆柏的刺状叶、绿色小枝或木质小枝上在叶上多生于 叶面,冬季出现黄色小点,继而略为隆起早春,咖啡色冬孢子堆突破表皮生出受害木质小枝常略肿大呈梭形,小枝上冬孢子堆常多数聚集冬孢子堆成熟后,遇水浸润即膨胀成桔黄色胶质物如花瓣 状树上冬孢子堆多时,雨后如黄花盛开。

      在转主寄主梨属植物上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产生多数橙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4~8mm,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病组织肥厚向背面隆起后病斑正面生许多蜜黄色小点,终变黑色,即病菌的性孢子器约半月后,病斑背面产生许多黄白色毛状物,即病菌的管状锈孢子器叶柄、幼果和果柄有时也受侵,病部肥肿,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圆柏苹果锈病为害圆柏的木质小枝小枝受害处肿大成半球形或球形小瘤,直径一般为3~5mm但也有大至15mm的,可能是多年生的活瘤春季在瘤上产生暗褐色至紫褐色冬孢子堆,遇雨胶化成桔黄色花瓣状转主寄主苹果上的症状与梨锈病相似,但病斑边缘为暗红色圆柏石楠锈病为害圆柏的较大木质枝条受害枝条稍肿大成长梭形,冬孢子堆突破表皮生出,肉桂色,常互相纵向连接成一长列转主寄主石楠属植物上的症状与梨锈病相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