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淡竹叶药用价值.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8821754
  • 上传时间:2023-10-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2.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淡竹叶药用价值药名:淡竹叶   汉语拼音:Dàn Zhú Yè   别名: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   性味:甘淡,寒,无毒   归经:入心经、肾经   功能: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 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烦热用法与用量:6-15克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及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   采收和储藏: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   炮制: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2]1.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    淡竹叶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2.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3.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喉痛淡竹叶解热作用   本品水浸膏给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发热的大鼠灌胃,有解热作用,解热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稀盐酸,但不易溶于醇及醚对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猫和兔,2g/kg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约为33mg/kg非那西汀的0.83倍   利尿作用   正常人试以本品10g煎服,利尿作用弱,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其利尿作用较木通、猪苓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强   其它作用   本品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本品粗提物100g(生药)/kg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43.1-45.6%,但对子宫颈癌-14和淋巴肉瘤-1 腹水型无抑制作用本品还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毒副作用   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645g/10g本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 64.5g/kg鉴别测定性状鉴别茎圆柱形,长25-30cm,直径1.5-2mm;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被外形,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

      叶鞘长约5cm,开裂,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以叶大、色绿、不带根及花德者为佳常用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8、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0、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   12、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3、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14、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5、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16、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17、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咽喉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