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资源法PPT课件.ppt

71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77348368
  • 上传时间:2024-08-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6M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环境资源法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资源问题•一、环境与自然资源•(一)环境的概念和种类•1.环境的概念 环境与自然资源•2.环境的种类 •(二)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概念•2.自然资源的种类•3.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1.环境问题的概念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2.环境问题的种类•(1)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公共卫生和环境舒适性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前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2.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水水土土流流失失沙沙漠漠化化、、荒荒漠漠化化土土壤壤次次生生盐盐碱碱化化森森林林锐锐减减草草场场退退化化、、土土地地退退化化湖湖泊泊的的富富营营养养化化◆ 生态破坏 矿矿产产资资源源危危机机能能源源危危机机水水资资源源短短缺缺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紧紧缺缺生生物物多多样样性性的的减减少少土土壤壤资资源源的的退退化化◆ 资源耗竭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1.经济学的视角•2.政治学的视角•人类目前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的根源 (1)哲学根源: 冲破柏拉图的“洞穴”束缚之后的人:人为自然立法 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 :一场未竟的革命 (2)宗教根源 基督教的绿色化问题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宗教哲学 (3)技术根源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4)经济根源 市场机制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 粗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经济的贫困化 •(四)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1.环境保护的提出•(1)人类的最后一个十字路口?最好的时代VS最坏的时代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2)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宣言》;环境保护的提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召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3)环境保护的定义•是指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2.环境法的产生•(1)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2)环境法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一)环境资源法的称谓•(二).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三)国外关于环境法的典型定义(三)国外关于环境法的典型定义•历史上环境法的各种称谓:污染控制法、公害法、自然保护法、生态法等•【美】约瑟夫·萨克斯( Joseph L. Sax )认为:“环境法由为同污染、滥用和忽视空气、土地和水资源作斗争而设计的法律战略和程序所组成 •【美】W·罗杰斯:环境法可以被定义为行星家政管理法它旨在保护这颗行星和它的人民免受地球及其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动的危害•【德】J·福格尔:环境法这个术语是指根据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制定的关于环境污染、预防、环境保护和消除公害等方面的法律条文在这一类法律中,有公法,也有私法•【日】阿部泰隆:环境法是指以防止环境保全上的障碍(公害及地域规模或地球规模的环境破坏、恶化)、确保良好环境为目的的法的制度的总称 •(四)国内关于环境法的典型定义(四)国内关于环境法的典型定义•北京大学金瑞林: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污染防治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武汉大学韩德培:环境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复旦大学张梓太:环境法是指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以及污染防治和其他公害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环境资源法的特征•(一)全新的法学领域•(二)全新的内容•(三)全新的方法•(四)全新的理念 第三节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一、国际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一)国际环境资源法产生之前的概况•(二)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三)里约会议及之后的发展 •二、国内环境资源法的发展•(一)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二)发达国家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英、美、德、日 •(三)中国环境资源法发展概况•1.产生阶段•2.艰难发展阶段•3.初步完善阶段•4.全面发展阶段 •三、环境法立法理念的变迁•环境立法理念 第四节环境资源法的体系•一、环境资源法体系概述•二、我国现行环境资源法的体系•(一)宪法中相关规定•(二)综合性环境资源基本法•(三)单行法 •(四)环境资源纠纷解决程序的立法•(五)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资源规范•(六)地方规定•(七)其他部门法中的规定•(八)国际公约和条约 第五节环境资源法的性质和地位•一、环境资源法的性质•1.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立法目的•2.公、私规范兼有 •二、环境资源法的地位 第六节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一、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一)目的概述•(二)目的的二元性•二、环境资源法的作用 第七节环境资源法的适用范围•一、适地范围•(—)全国性法律、法规•(二)地方性法规、规章•(三)域外效力•(四)国际公约和条约•(五)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法的适用 •二、适人范围•1.属人主义•2.属地主义•3.保护主义•4.以属地主义为主,兼有属人主义、保护主义 •三、适时范围•(一)环境资源法生效时间的确定方式•(二)环境资源法失效时间的确定方式•(三)环境资源法的溯及力 补充内容之一•环境法律关系解说传统的主、客体分析框架还有意义吗?(一)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 主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主体的扩展(二)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 客体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三)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 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权利义务的一体化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 补充内容之二:环境权补充内容之二:环境权•(一)人权的发展(一)人权的发展•1、自由权•1)自由权的勃兴•天赋人权论:主张人天生享有生存、自由、平等、独立、追求幸福和财产等权利的学说;(洛克)•社会契约论:天然自由——契约自由;二次契约论;(卢梭)•从身份到契约:身份控制——天然自由——契约自由(梅因)•以人身权、财产权和政治性权利为主要内容•权利对权力的抵抗•2)自由权的滥用•走向断头台的罗兰夫人: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更远的追溯:苏格拉底之死 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3)自由权的宪法性文本)自由权的宪法性文本•英国 1215年“自由大宪章”:第一条就强调教会根据宪章享有的自由和权利不受干扰和侵犯,所谓“下面附列之各项自由给予余等王国内一切自由人民”,这里的各项自由就包括作为生存权的财产权及其他。

      •美国1776年 “独立宣言”这样表述自己的宗旨:“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1789年 “人权宣言”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1948年联合国通过 “世界人权宣言” :“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第三条) 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2、生存权•生存权生存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命权,即人的生命非经法律程序不得受到任何伤害和剥夺;另一方面是生命延续权,即人作为人应当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物质保障——有尊严地生活 •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所确认的经济权、文化权、受教育权•强调国家干预社会和经济生活,保障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1966年《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3、发展权•发展权发展权是个人、民族和国家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权利•1986年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 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4、人权发展的代际划分•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曾提出了不同的权利要求,并最终把它们变成了为政治国家所认可的权利。

      并进而形成了人权的不同阶段 •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关于第四代人权:环境权的提出关于第四代人权:环境权的提出•和谐权是否是第四代人权?•徐显明:以和谐精神超越传统三代人权的对抗精神,将化育出新一代人权———和谐权 •贺卫方:现实生活中和改革过程中的矛盾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和谐权有理由成为所谓的第四代人权,那斗争权更有理由成为超越前四代的第五代人权 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一、人权的发展与环境权的提出•(二)环境权的提出(二)环境权的提出•环境权是环境危机和环境运动的产物,也是人权发展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1960年,联邦德国的一位医生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向北海倾倒放射性废物的行为违反了《欧洲人权条约》中关于保障清洁卫生的环境的规定,引发了是否要将环境权追加进欧洲人权清单的大讨论•1970年年代初,国际法学者雷诺•卡辛向海牙研究院提交一份报告,指出要将现有的人权原则加以扩展,以包括健康和优雅的环境权在内,人类有免受污染和在清洁的空气和水中生存的相应权利• 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条:人类有权在一种具有尊严和健康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1970年年3月,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东京召开“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明确提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的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 二、环境权的拓展与法律实践二、环境权的拓展与法律实践•(一)环境权的拓展(一)环境权的拓展•发展中的环境权•1、环境权内容的拓展•从财产性权益向精神性权益和生态性权益拓展•2、环境权类型的拓展•从实体性权利向程序性权利的拓展•3、环境权主体的拓展•从公民个人主体向人类主体、国际组织主体、国家主体、单位主体、后代人主体和自然物主体拓展•4、环境权本位的拓展•权利本位向义务本位的拓展•本位拓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超出了传统法学理论范畴的解释范围 二、环境权的拓展与法律实践二、环境权的拓展与法律实践•(二)环境权的法律实践•1、立法实践•世界上约有60多个国家的宪法或组织法包括了环境保护的特定条款 ,对环境权进行了法律规定•美国1969《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三条规定:每个人都应当享受健康的环境,同时每个人也有责任对维护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

      •日本1969《东京都公害防止条例》序言:所有市民都有过健康、安全以及舒适的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不能因公害而滥受侵害 •2、司法实践•美国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 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一)公民环境权•1、实体性环境权•享受优美舒适环境质量权•利用环境容量排污权•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权•2、程序性环境权•环境知情权:自然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自身所处环境状况、环境权益状况•环境参与权:广泛参与环境立法、参与环境管理、参与环境保护等等•环境请求权:司法救济请求权、行政救济请求权 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二)单位环境权 单位包括公司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等 侧重于对环境资源的经济性使用,其对适宜环境的享用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不包括为公民环境权所特有的精神性环境权,如环境美学权、欣赏权等1、对良好环境的无害使用权 2、依法排放生产废物权 3、享受清洁适宜的生产劳动环境权 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三)国家环境权 “环境公共财产信托理论”基础上的国家环境权 1、对外的环境主权:自主利用本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能源;控制污染物越境转移等 2、对内的环境管理权 3、对内的环境资源所有权(四)国际组织环境权 对各国或区域中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协调,要求国际社会或有关国家采取有关环境保护措施 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三、环境权的内容体系(五)人类环境权 生态系统的角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全人类共同拥有和享受、利用地球环境资源的权利。

      平等享有,国际合作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六)后代人环境权 代际公平:后代人也和我们当代人一样共同拥有这个地球 《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的报告 1993年菲律宾的45名儿童代表当代及其下一代指控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所签发的木材许可证合同案(七)自然物环境权 主要是在司法判例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承认 1978年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不会说话的小鱼”的权利 美国联邦议会批准在小田纳西河上修建一座用于发电的水库,先后投入了1亿多美元当大坝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生物学家们发现,如果大坝建成的话,大坝底的珍 稀鱼类蜗牛鱼的生活环境将受到影响,并将导致这种鱼的灭绝 于是环保组织向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停止修坝并放弃修建水库的计划,但在第一次诉讼中失败了环保组织又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依据美国联邦1973年颁布的《濒危物种法案》,判决停止大坝的建设,蜗牛鱼赢得了自己的栖息家园,而公众则赢得了为不会说话的鱼儿说话的权利 第二章 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是指环境资源法确认的、适用于环境资源法一切领域的基本方针、准则;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资源法所确认的,而非可以任意确定,或与其他部门法共有的原则;是在环境资源法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即适用于环境资源法领域的原则,不是指其他一般立法原则、司法原则等,而是贯穿于整个环境资源法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规范,是各项环境保护制度和规范的基础。

      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方面的法律原则,才构成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二、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原则•一、原则的概念•二、原则的形成•(一)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理论•(二)环境承载能力无限论•(三)经济发展优先论 •三、协调发展原则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源起与概念•1987年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被正式提出,并经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讨论而形成一种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全球性发展理论和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对环境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妨碍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世界各国的《21世纪议程》;中国1994年制定•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 •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革命:•金山银山vs绿水青山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二)基本内容•1、代内公平:横向公平•2、代际公平:纵向公平•3、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供给•4、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一体化目录目录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争议•对环境运动的招安,对商业利益的妥协•茂盛的植物和新鲜的空气取代了暴露的大胸脯的女人,作为汽车厂商宣传和推广他们下一代高耗油量汽车的道具。

      ——《企业观察》1998c•美国石油协会于1998年泄露给《纽约时报》的备忘录,透露了代表埃克森、雪弗兰以及许多行业前线团体利益的美国石油协会试图阻挠政府处理气候变化的政治努力石油企业计划拨款500万美元在两年内建立一个“全球气候科学数据中心”,这个中心表面上为公众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客观信息资源,但该中心招募科学家的条件是“从事这方面研究并站在我们一边”此外,他们还计划成立一个“科学教育任务小组”,将石油企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灌输给学龄儿童——《企业观察》1999b目录目录 •国际湿地联盟同样被利益集团所招安,这个实际上由美国石化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赞助的联盟致力于放宽有关规定,以便将湿地转变为石油采集与商厦林立的地区•新江湾城:一个典型的上海样本 休息一下吧!休息一下吧!目录目录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 •四、生态保护优先的协调发展原则•五、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一)建立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二)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利用环境 •(三)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时考虑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四)建立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法律制度 第三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含义•(一)含义•(二)确立该原则的必要性 •二、风险防范原则•(一)含义•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首次规定了风险预防原则:“决定采取公平地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全球排放总量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臭氧层······”。

      •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将之表述为“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二)形成•(三)与预防为主原则的区别•(四)我国对该原则的借鉴与吸收•典型适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预防全球变暖;对臭氧层的保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五)引申•全过程控制原则与末端治理原则、源头控制原则•先污染后治理——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 •三、预防为主原则的贯彻•(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二)制定和完善预防性的环境法律制度 第四节 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一、有偿使用原则的含义•(一)有偿使用原则的含义•(二)有偿使用原则、环境责任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 •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意义•(一)环境是有价值的,对环境的利用应是有偿的•(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意义 •三、我国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确立•四、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贯彻•(一)实行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税费制度•(二)实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三)建立科学的环境价值核算制度 第五节政府、市场和社会混合调整原则•一、混合调整原则的含义•二、混合调整原则确立的理论基础•1.市场机制•2.政府管制•3.社会机制 •三、混合调整原则的有效运作•1.合理确定三种机制各自的功能空间•2.注重综合利用 •四、政府管制机制•(一)政府管制概念、特征和分类•1.概念•2.特征•3.分类 •(二)政府管制的功能空间•五、市场调整机制•(一)市场调整的概念与特点•(二)市场调整的功能•(三)市场调整的手段 •六、社会调整机制•(一)社会调整的概念和特点•(二)社会调整的范围、形式和特点•(三)社会调整原则的贯彻 第六节环境资源利益平衡原则•一、环境资源利益平衡原则的概念•二、环境资源利益平衡原则确立的基础•(一)理论基础•(二)现实基础 •三、环境资源利益平衡原则的贯彻•1.制定过程要体现环境公平•2.合理规划与利益补偿•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确保环境知情权的实现•4.建立自然资本储备制度 •5.建立环境基金制度•6.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7.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8.警惕生态移民,加强国际环境合作 对于环保:只要行动总在路上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