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棚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5909501
  • 上传时间:2018-03-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棚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大棚草莓在我县的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由于连年种植,加上品种、高湿环境条件的影响,大棚草莓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白粉病已成为常发性病害,一般减产 10-20%,重的达 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笔者就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近几年调查的情况看,重发年份大棚发病率达 100%,病株率、病叶率、病果率平均分别为28.4%、22.7%、15.4%1 发病特点草莓白粉病始见期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危害严重期在 12 月至翌年 2 月病害早期仅在发病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随着病情加重,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叶缘上卷呈汤匙状,叶片逐渐枯黄;花蕾、花瓣受害时呈紫红色,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果实受害时,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幼果失去光泽、硬化,青果停止膨大,呈瘦长形,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病情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发病,造成幼果停止发育、干枯;果实上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使整个植株死亡2 侵染循环 草莓白粉病的病原为 Sphaerotheca aphanis(Wallr)Brau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寄主上一代接一代地完成周年的循环侵染当环境适宜时(空气相对湿度大,温度 20~25℃) ,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到寄主叶片上,然后萌发产生芽管和吸器侵入危害病菌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中繁殖迅速,5~7 天后形成新的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在整个生长季节不断重复发生、扩大蔓延病害初期仅在中心病株上产生病斑,后通过分生孢子向四周扩散,直至全棚植株发病 3 影响因素3.1 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为 15-25℃,低于 5℃、高于 30℃均不发病分生孢子发生和浸染适宜温度为 20℃左右,相对湿度 90%以上病害发生要求的最低湿度为 40%,湿度越大,越利于病害发生,当相对湿度 80%以上,病害极易暴发流行在深秋至早春如遇连阴雨、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病害发生重,2002 年、2004 年出现了以上天气,造成了病害大流行3.2 发病与品种的关系不同品种间病害发生差异较大适合本地棚栽的草莓品种有明宝、益香、丰香等,其中明宝、益香较抗病,发病较轻,而丰香极易感病,遇适宜环境条件便可暴发流行。

      3.3 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 1 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 10月中旬,后者在 11 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4 防治方法棚室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的策略,通过实施农业、药剂等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4.1 农业防治4.1.1 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明宝、益香等较抗病的品种,尽量不选用丰香等感病品种4.1.2 实行轮作换茬重病田可进行水旱轮作轮作的作物以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为宜,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为轮作作物4.1.3 清洁田园草莓收获后及时清理、焚烧病残体;定植前清除田间各种杂草;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病菌随雨水和气流进行再侵染,减少菌源基数4.1.4 加强栽培管理移栽前草莓田要深耕翻土,并进行大棚、土壤、移栽苗等消毒,以减少初菌源;覆地膜前应除草,以减少杂草作为白粉病中间寄主的作用;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保证适宜株、行距;搞好大棚通风换气,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忌偏施重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科学用水,雨后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原菌侵染。

      现蕾后及果实膨大期、收获高峰期应特别注意水的管理,最好利用膜下滴灌法,切忌漫灌;改革栽培制度,实行一年一栽制 4.2 生态防治:调控棚室温、湿度能有效的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棚室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其次是建立滴灌或膜下浇水的设施,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切勿漫灌,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相对湿度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坐果期为 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 70%左右4.3 药剂防治4.3.1 适期用药防治草莓白粉病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 2~3 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连续防治 2~3 次,间隔期 7-10 天4.3.2 对症下药可选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 1000-1500 倍液、12.5%腈菌唑乳油 1500-20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50%多硫悬乳剂 500~600 倍液、4%农抗 120 水剂 600~800 倍液。

      连阴雨天气用药,可选用百菌烟熏剂4.3.3 科学用药喷药要均匀周到,叶面、叶背均要喷到,并要注意防治药剂的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性 4.3.4 安全用药要选用安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大棚草莓,特别在扣棚后对药剂非常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喷施,同时不得与其他药剂、微肥混用,避免产生药害;开花期一般不用药,否则易产生畸形果;果实膨大期至采收期应选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采收前 7d 应停止用药,控制农药残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