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有趣的汉字》教案及反思.doc
3页《有趣的汉字》——修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了解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及发展过程2 通过欣赏、总结、想象、创造,使学生大概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并能设计几个简单的象形字,力争表达出词语的意义3.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古代象形文字,使学生得到启示,创作象形文字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大胆夸张表现教学难点:了解现代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并能通过实践学会创造象形文字,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若干;学生:水彩笔、彩纸、铅笔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提问导入提问: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在家有事需要出去一下,但爸爸和妈妈还没下班回家,为了避免他们着急担心,你有什么最简便的方法让父母一回家就知道你去了哪里?(除了打之外,就是留个便条)要是碰到不会写的字怎么办?(写拼音)那你们有谁知道,在没有文字没有拼音的几千年以前的古人类使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和交流某些事情的吗?(用简单的绘画形式并创造出了图画性很强的字叫象形文字)揭题,《有趣的汉字》二、新授:A:看画猜字请学生猜下面这个是什么字?(象形文字是现代各种文字产生之前古代人类用于记录和交流的图形符号,现代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演化而来的。
板书:象形文字)(这个米字的原始形式就是画了九粒谷子 ,它后来演化为,最后定型为米 ,表示稻子种在田里,被田埂“ ”分成四部分B:欣赏象形文字1.先让学生欣赏老师准备的范作(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可再让大家猜字)主要让学生边猜边欣赏边总结,这些象形字是抓住了对象的主要特征来设计的板书:“抓主要特征”2.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和老师准备的资料,让学生认识月、木、林、鱼、水等象形文字的写法以及和现代汉字的区别,以及大概了解这些文字的演化轨迹三、学生作业第一次作业(要求用象形文字的造型方法来设计,要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可提供几个字,请同学们试着设计其中的一个字云目手人足口川石燕)第一次作业反馈:主要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字来自评,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相互借鉴 第二次作业:出示一首小诗,让学生自己决定对诗中有些文字进行象形设计,有难度的就直接写现代汉字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要问我们画什么?我画祖国好山川第二次作业反馈:还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作业到讲台旁讲解自己的设计想法并朗诵这首诗三、课堂延伸最后鼓励学生回家后可从书本上,网上多找一些关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及古代书法方面的资料,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并且学会从多个途径去获取知识。
教学反思: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的第20 课《有趣的汉字》,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我在进行该课教学时,放大了其中的人文性、探究性内容:首先,在备课阶段就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欣赏书法艺术,学写甲骨文”上,课前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上网查阅有关中国古代汉字的原始资料,查找“甲骨文” 、 “钟鼎文” 、 “篆书” 、 “隶书” 、 “行草” 、 “楷书”的碑帖拓片,摹写“舟” 、 “竹” 、 “石” 、 “泉” 、 “川” 、 “燕”等字的甲骨文字等等,这些课前的准备需要教师有对中国古代汉字的深刻了解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师在实施其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每一环节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本课的人文性学习特点:很明显,欣赏与评述是本课学习的重头戏,我紧紧抓住教材的人文性内容,从象形文字入手,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 、 “钟鼎文” 、 “篆书” 、 “隶书” 、 “行草” 、 “楷书” ,而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汉字的由来,了解了汉字与其它相关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学习的同时,还欣赏了祖国的书法艺术,感受汉字之美之余,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学生通过“学写甲骨文” 、 “文字组画”等绘画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汉字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