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九江市琴海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9页江西省九江市琴海中学2020年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对交叉互换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B.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发生在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发生在不同细胞之间参考答案:C2. 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若看到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排列整齐,但不够紧密,找不到发生分裂的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A.装片未制作好,细胞重叠在一起B.染色体着色不深,不便于观察C.不是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经分化D.细准焦螺旋没调好,物像不清晰参考答案:C【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2、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解答】解:A、该实验中观察到细胞排列不够紧密,可见细胞没有重叠在一起,说明原因不是装片未制作好,A错误;B、该实验中未找到分裂的细胞,因此原因不是染色体着色不深,B错误;C、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较大且排列不够紧密,可见其观察到的不是分生区细胞,C正确;D、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细胞,因此原因不是细准焦螺旋没调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实验现象. 3. 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实验B.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D.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参考答案:A【考点】伴性遗传.【分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此外,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也是摩尔根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解答】解:A、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与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关系,A错误;B、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的基础,B正确;C、摩尔根的成功离不开合理的选材和精巧的实验设计,C正确;D、萨顿提出的假说是摩尔根等人提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的理论基础,D正确.故选:A.4.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Ⅲ-13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甲病、乙病均是单基因遗传病。
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8,请据图回答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 )A.他的父亲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B.他的母亲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C.他的父亲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D.他的母亲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参考答案:D5. 关于核酸的叙述,错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D.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参考答案:C【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和分布,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异同点,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和场所,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可以发生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正确;C、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C错误;D、DNA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因此可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正确.故选:C.6.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需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用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种措施属于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气体调节参考答案:B7. 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 B.C、H、O、N C.C、H、O、P D.C、H、O、N、P参考答案:D8.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等C.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D.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参考答案:D【考点】酶的特性.【分析】由题意知,酶1有活性时,催化反应物形成产物A,产物A在酶2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产物B,产物B浓度过高,会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酶1失去活性,不能形成产物A、进而形成产物B.【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正确;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蛋白质的某些部位的结构多样性,即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等,B正确;C、酶1与产物B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C正确;D、酶有两种底物,且且能与产物B结合,两种底物结合的部位及与B结合的部位不同,体现了酶1的专一性,D错误.故选:D.9. 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参考答案:A10. 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变化是( )。
A. 有DNA的复制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裂参考答案:B【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①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③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④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会出现DNA的复制,A错误;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C错误; 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11. 基因为DdTt和ddTT的亲本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ddTt B.ddTT C.DdTt D.DDTT参考答案:D12. 用高倍镜和低倍镜观察同一根尖,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明暗情况是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参考答案:D13. 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 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 当1处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产生痛觉D. 如刺激4处,在1和5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参考答案:B14. 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 D.核糖参考答案:A15.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核酸 C.蛋白质 D.糖类参考答案:B16. 右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B.若②大量积累于人体皮下等部位,则②是磷脂C.若③为大分子且与遗传有关,则其组成单位为氨基酸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最可能是糖原参考答案:D17. 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过程是A.遗传和变异 B.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参考答案:D18. 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単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期的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参考答案:C【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B.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清晰可见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的细胞壁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参考答案:A20. 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参考答案:C【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ADP增加意味着ATP不断水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因此耗能的生理过程均会使ADP含量增加.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需要消耗能量,ATP水解释放能量后转化成ADP,ADP含量增加;线粒体内[H]与O2结合能产生大量的ATP,不需要消耗能量;消化道内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消耗能量.【解答】解:A、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需要蛋白酶,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线粒体内的[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