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损伤患者的护理.docx
8页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临床课程)课程名称外科学班级临床1065班专业,层次大专临床教师刘一平专业技 术职务副主任医师授课方式 (大,小班实习)大班学时4授课题目(章,节)第十章损伤患者的护理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外科护理学 主编:曹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教学目的:1. 了解创伤的分类、病理生理理解创伤修复的过程、分类、影响因素 2•掌握清创术步骤、更换敷料的原则掌握创伤的急救护理3. 列出常见开放性及闭合性创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4. 理解创伤并发症理解创伤的伤情确定性评估与一般护理教学内容:1. 概述:2. 各论:创伤的分类外科清创术创伤的急救烧伤分型补液原则烧伤的并 发症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损伤分类、修复、处理原则(清创术、敷料交换)、急救护理 重点:损伤分类、修复、处理原则(清创术、敷料交换)教研室审阅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外科护理学教研室课程教案教学内容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损伤病人的护理一、损伤的定义多媒体损伤是指人体受各种致伤因子作用后发生组织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10分二、致伤因素举例(一)机械因素(二)物理因素(三)化学因素(四)生物因素三、损伤分类多媒体举例(一)按致伤因素分类 平时以机械性损伤多见。
战时以火器伤多见两种10分以上性质不冋的因素冋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伤称为复合性损伤,如核爆炸所致的放射性复合伤、烧冲复合伤等二)按致伤部位分类 一般按解剖分为颅脑部、颌面颈部、脊柱脊髓部、胸部、腹部、骨盆部、上肢和下肢等八个部位如伤及多部位或多器官,则称为多发伤三)按有无伤口分类 伤部皮肤完整者称闭合伤,如挫伤、扭伤、挤压伤、震荡伤等伤部皮肤破损者为开放伤,如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和火器伤等四)按火器伤的伤道形态分类可分为贯通、盲管、切线和反跳伤等.(五)按是否穿透体腔分类可分为穿透伤和非穿透伤六)按损伤程度分类如脑外伤可分为轻、中、重和特重;烧伤按面积和深度分类等四、创伤后机体的反应多媒体(一)局部反应 急性炎症反应: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5分(二)全身反应五、损伤的修复多媒体(一)闭合伤的修复10分(二)开放伤的愈合开放伤愈合的类型:依据损伤程度、有无感染及治疗情况,可将创伤愈合分为:1、一期愈合 (primary healing)2、二期愈合 (secondary healing)(三)影响损伤愈合的因素六、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多媒体(一)临床表现10分损伤的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全身、局部和并发伤或并发症三方面:1、全身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创伤性休克,体温可增高,一般不超过38°C,称为吸收热,并发感染,体温可更高。
尿量常减少,代谢功能改变,出现疲乏、精神及食欲不振等2、局部表现:疼痛、肿胀、瘀斑、压痛和功能障碍开放性创伤则有伤口伴有出血,如并发感染,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等征象更为显著3、并发伤和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休克、感染、肾衰等二)对损伤的诊断一般采用伤部、伤型、伤因、伤情四者结合的诊断方法 七、损伤的处理处理原则:①保存伤员生命放在首位②尽可能保存或修复损伤的组织与 器官,并恢复其功能③积极防治全身与局部各种并发症二) 现场急救(三) 全身治疗(四) 局部处理(五) 特殊情况处理如多发伤、复合伤、放射伤、化学伤等,应分清主次, 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六) 防治并发症包括全身和局部的并发症,如休克、肾衰、感染等五)清创术后处理伤口护理清洁伤口:指未经细菌沾染的伤口,包括无菌手术切口 污染伤口:指沾染细菌但未发展成感染的伤口感染伤口:指伤后未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不正确,由细菌污染发展成感染的 伤口临床上对伤口的护理,主要是通过清创术和换药术等方法一、清创术清创术(debridement)又称扩创术,其目的是在污染伤口未发生感染 前,清除伤口内坏死或失活组织、异物、血块和彻底止血,将污染伤口转变 为清洁伤口,预防感染,争取伤口达一期愈合。
适应证:伤后6〜8小时以内的沾染伤口,或头面部损伤后12〜24小时伤口 病人的准备:1. 对伤员全身和局部作全面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准确评估,订出初步 处理方案2. 对有休克或重要脏器伤的伤员,应优先处理休克和脏器损伤3•早期使用有效广谱抗生素,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 用品准备:人员准备:参加清创术的人员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操作配合:体位麻醉清创术的步骤与方法:1 •皮肤清洗和伤口冲洗2•伤口扩大和清创3. 伤口缝合 对伤后6〜8小时内得到彻底清创的伤口,可作一期缝合对创 面大、渗血多、污染重、处理较晚的伤口,应置引流48小时操作后护理:1•对有骨与关节损伤,血管、神经、肌腱修复术后和植皮术后,均应用石膏 固定肢体多媒体15分多媒体5分多媒体图片 举例15分2 .维持适当体位3. 密切观察伤肢血循环及伤口情况4. 抗生素与破伤风抗毒素的使用5. 密切观察全身情况,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换药用品与管理:管理制度①换药室专人负责制②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和无菌操作制度 ③药品、器械和用品供应齐全,保证无菌效果和有效期多媒体10分二、换药换药(dressing change)又称更换敷料,是对创伤或手术后的各种伤口进 行观察处理,保持伤口清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外科基本技术。
操作前准备:换药原则上在换药室内进行,根据病人伤口情况备好无菌换药 包、消毒药品和无菌敷料等换药的过程包括揭除污染敷料、观察处理伤口和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1. 揭除污染敷料 由外向里揭开固定敷料的胶布,沿伤口纵轴方向2. 观察处理伤口 是换药的重要步骤缝合伤口 (suture of wound):肉芽组织仓 U面(granulation tissue of wound surface):3. 覆盖无菌敷料并包扎固定 两把镊子的使用 操作后护理:1 •将病人恢复至正常体位2. 注意观察覆盖伤口的敷料是否松脱或被浸透以便及时换药3. 对肢体上伤口要注意伤口远端末梢血运情况4. 换药后应将所用物品及更换下来的污染敷料集于污物桶内,做好换药记录 课时小结:开放性易发生感染,影响愈合和功能恢复,严重者可造成残废甚 至危及伤员的生命课后思考:急诊患者救治原则是什麽?针对开放性损伤如何处理?课堂练习题:外科护理学教研室课程教案教学内容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烧伤病人的护理定义:多媒体烧伤(burn)是由热力(火焰、烝汽、及咼温金属等)、电流、放射线以5分及化学物质等致热因子引起的损伤,其中热力烧伤约占80%左右。
烧伤主要伤及皮肤、肌肉和骨骼,严重者还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反应临床分期:多媒体休克期:渗出的速度以伤后6〜8小时为最快,24〜36小时达咼峰后开始回收,15分渗出持续36~72小时烧伤面积越大、越深、则渗出越重,休克发生越早,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期:伤后3〜10天,正值渗出液回收期,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冋时被吸收至血液,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形成回收期脓毒症,烧伤后〜4周焦痂大片溶解脱落而发生创面脓毒症感染存在于创面愈合前的任何时期修复期:伤后第5〜8天开始,直到创面痊愈称为修复期没有明显感染的浅II度烧伤可在8〜14天愈合深II度17〜21天痂下愈合III度烧伤,面积很小的(直径在3〜5cm以内者)可由四周的上皮长入而愈合,面积较大的需要经过植皮方可愈合临床表现和诊断:多媒体、图1、烧伤面积:片25分q手掌法 五指并拢,手掌面积即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q新九分法:又称中国九分法,是将人体体表面积划分为若干个9%的等分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十三十三会阴一2、烧伤深度:三度四分法3、烧伤严重程度轻度烧伤 总面积9%以下的II度烧伤中度烧伤 总面积10~29%,或III度烧伤面积10%以下。
重度烧伤 总面积30~49%,或III度面积10~19%;或总面积不足30%,但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特重烧伤 总面积50%以上,111度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4、吸入性损伤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吸入性烧伤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烧伤和长期卧床有关3、体液不足:与烧伤后体液大里丢失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烧伤时皮肤组织受损、创面污染、免疫力下降有关5、组织灌注量改变:与烧伤后体液丢失、循环血量不足有关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自我形象紊乱:与烧伤后毁容肢残及功能障碍有关8、疼痛9、焦虑10、气体交换受损多媒体、图片35分护理措施:(一) 急救护理1. 脱离致热源(1) 一般火焰的灭火:镇静,忌奔跑,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 倒,缓慢打滚压灭火焰,跳入附近水池2) 汽油燃烧的灭火:用湿布或砂土覆盖,或跳入水中,如有浓烟,用 湿布掩盖口鼻保护呼吸道2. 保护创面灭火后,可用各种现成的敷料作初期包扎或清洁的衣服 被单等覆盖创面3. 止痛 烧伤后疼痛剧烈,需及时给予止痛剂,如口服止痛片或注射 杜冷丁合并呼吸道烧伤或颅脑损伤者忌用吗啡4•补充液体 口服淡盐水、淡盐茶或烧伤饮料。
如病情严重,有条件 时应及早静脉输液5. 伤员的后送与住院处理(二) 住院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1. 抗休克输液治疗 主要目的是补充血容量不足和纠正电解质紊乱1)补液量计算:大面积烧伤病人,必须及时、足量、快速通过静脉 补充液体,保证病人平稳渡过休克期我国目前常用的补液方案是:补液量(ml)=烧伤面积X体重(kg)X1. 5ml(儿童 1. 8、婴儿2. 0)+2000ml烧伤后第1个24小时输液量,成人为每1 %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给予胶 体和晶体液1. 5ml (儿童1. 8ml,婴儿2. 0ml),另加生理量2000ml晶体和 胶体液的比例,中、重度烧伤为2 : 1,特重度烧伤为1 : 12)输液速度:计算输液量的1/2在伤后6〜8小时内输入,另1/2在后16 小时均匀输入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体液和胶体液为第1个24小时的一半,生理量仍 为2000ml3) 病情观察:以下指标提示补液量足够:① 尿量保持50〜60ml/小时,70%以上烧伤面积的病人,尿量维持在 80〜100ml/小时;② 脉搏12 0次/分以下;③ 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脉压差在20mmHg以上;④ 病员安静,外周静脉充盈良好,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良好,四肢温暖。
2. 创面护理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 早期清创:在休克得到基本控制,全身情况允许时,及早进行创 面的清理清创要在充分的镇痛、镇静和无菌条件下进行,创面上的水泡, 可低位剪开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