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ppt
46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钠与氧气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这节是在初中所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第二章里所学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编排体系,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方法,归纳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2.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Al与O,2,的反应教学难点:,对,Na,Al与O,2,实验,的,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二、说教法,1.实验探究法:,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1本课时的内容设计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从而获得结论需要教师的演示与规范在前,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金属钠的切割需要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
2.在讨论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安排有实验内容的课感兴趣,多半源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学生并未做过深入得思考,因而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在讨论中融入问题练习,对于控制与调节学生思维,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是可行的教学方法3.运用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钠、镁、铝、铁与氧气的反应,学生学习完之后,得到的还是零散的知识点,如何将其系统化,揭示出性质后面的递变规律,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工作,借助金属活动顺序表,通过归纳与比较,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三、说学法,学生在本课时中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交流能力,从而初步了解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步骤: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与练习,培养自己深层次思考以及应变的能力;通过自己尝试着归纳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理解金属性质的共性与特性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和Na、Mg、Al的原子结构图然后提问: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盐反应;(2)金属与酸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3、钠的性质,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总结钠的物理性质;再提出设问:钠点燃又是什么现象呢?同样是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总结现象得出结论但是教材上实验在坩埚里面进行并不利于学生观察,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改在硬质玻璃管内进行最后比较两种实验现象的本质,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分析,得出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由此得出钠的性质活泼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氧反应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习。
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设置为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铜,银,金,铝,铁,金属的通性,含量特征,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金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游离态,:,元素以单质的形态存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铁、钙、钠。
地球上的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的是极少数(如 Ag、Pt、Au)银白色 Ag,金黄色 Au,常见的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物理通性,2、金属的颜色、光泽,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金属的通性,小 结,思考与交流,1.以Fe为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2)与酸反应,Fe+HCl=FeCl,+H,2,(3)与某些盐溶液反应,Fe+CuCl,2,=FeCl,2,+Cu,(1)与氧气反应,3Fe+2O,2,=Fe,3,O,4,2.分析下列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镁条与稀盐酸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2Mg+O,2,2MgO,点燃,Mg+2HCl=MgCl,2,+H,2,3、依据 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金属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做,还原剂,),Na,Mg,Al,化学通性,1、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2、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3、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单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的物理性质,实验3-1,现象记录,观察现象性质,煤油,滤纸,小刀切割,新表面的颜色与光泽,在空气中的变化,保存在煤油中,吸干表面的煤油,质地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易变暗,密度比煤油大,硬度小,与大多数金属一样,易在空气中反应,钠的物理性质,比煤油重,小,银白色,固体,小结,思考,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还可以,在哪里?,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双通管内上加热,有什么现象?,加热时状况:,反应程度:,火焰颜色:,生成物状态并记录:,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2.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加热下,0,0,+1,-1,失去,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0,0,+1,-2,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4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结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
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不稳定,稳定,2Na+O,2,=,Na,2,O,2,(,淡黄色,),还原剂,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即:,2Na,2,O+O,2,=2Na,2,O,2,思考:,暴露在空气中的钠表面迅速变暗,说明什么?与它的原子结构是否有关?,Na,Na,+,极易失去e,-,钠原子极易失电子,显强还原性,是非常活泼的金属,思考与猜想,钠、,铁,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你预测铝是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现象:,铝箔熔化,表面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象有一层膜兜着科学探究,加热铝箔,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膜的氧化铝,(Al,2,O,3,),的熔点很高,没有熔化,包在外面使熔化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为什么?,提示:氧化铝的熔点是,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3.铝与氧气反应,科学探究,用砂纸打磨铝箔,除去氧化膜后,,再加热至熔化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仍然不滴落结论,:,铝很活泼,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起保护,的作用原因,:,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思考1:,对于金属铝,,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说明了什么?这是否与铝的,原子结构,有关?,易失去,3,e,-,Al,3,+,Al,铝,原子易失电子,显强还原性,是,很,活泼的金属,思考2:,要观察到铝的燃烧应采取哪些措施?,原因,1.温度未达到燃点,2.铝箔接触面小,措施,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用铝粉代替铝箔,铝粉在空气中的燃烧,视频,应用:,人们日常用的铝制品,表面总是覆盖,着保护膜,这层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
结构,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决定,决定,性质,用途,思考1:,金属铝作为材料被广泛应用,是因为,金属铝性质稳定吗,?,不是,氧化膜的存在,思考2:,金属是否都能形成氧化膜?,活泼的金属,思考3:,不同的金属其氧化膜有无差。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